新疆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3-11-03 17:02蒙贞冉亚清
南方农业·上旬 2023年8期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棉花新疆

蒙贞 冉亚清

摘 要 新疆棉花在新疆农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2021年新疆棉花总产量512.9万t,占全国棉花产量的89.5%;新疆是我国最大的棉花种植区,棉花又是新疆的特色产业,同时产业兴旺也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因此,新疆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也是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目前,新疆棉花的种植面积与产量相对稳定,从长度级、平均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平均长度整齐度来看新疆棉花质量有所提升,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新疆棉花高质量发展。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精细化价格补贴;严格监督管理,提升种子品质;综合治理,资源化利用地膜;精准控制,推进智能型水肥一体化;扎实推动全疆全程农业机械化”等对策。

关键词 棉花;高质量发展;现状;对策;新疆

中图分类号:S562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5.057

目前,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农业由增产导向转为提质导向。新疆棉花在新疆农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2021年新疆棉花总产量512.9万t,占全国棉花产量的89.5%;新疆是我国最大的棉花种植区,棉花又是新疆的特色产业,同时产业兴旺也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因此,新疆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也是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进一步指出提升新疆棉花产业竞争力,优化品种结构,提升棉花品质[1]。新疆棉花供给质量和综合效益亟待提高,推动新疆棉花产业高效发展,以棉花产业为引领促进新疆乡村振兴,走质量兴农之路是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

1  现状

1.1  播种面积与产量稳中有增,但增地增产和增收放缓

由图1可知,在2011—2021年中新疆棉花产业种植面积与总产量都是稳步上升的趋势,呈现出波动上升到逐渐趋于平稳的状态。由于2014年棉花目标价格补贴在新疆进行试点,2013—2014年新疆棉花播种面积与产量呈现大幅度的上升趋势,调动了棉农种棉积极性。2015—2016年由于科学地调整农业棉区,棉花播种面积相比较2014年有所下降。随着2017年新疆继续深化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棉花播种面积与产量逐渐趋于平稳,稳固了新疆棉农植棉的积极性。2021年新疆棉花播种面积占全国比重为82.76%,播种面积250.61万hm2,相较于2011年,棉花播种面积增加86.8万hm2,棉花产量增加了223.1万t。从图1可知,近10年新疆棉花播种面积与产量稳中有增,但增地增收缓慢,且增收效果不理想[2]。

<E:\工作文件\南方农业\南方农业2023年第15期\图1  2011—2021年新疆棉花播种面积及总产量变化情况.jpg>

数据来源于新疆统计年鉴。

图1  2011—2021年新疆棉花播种面积及总产量变化情况

1.2  棉花品质有所提升

2014年以前国家临时收储时期植棉户注重衣分与产量,导致加工皮棉的疵点、短纤率大幅上升。2014年颁布棉花目标价格补贴后,加工企业按照棉花品质确定收购价格,2017年繼续深化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要求其与质量挂钩,进一步促进了棉花质量的提高。从新疆棉花的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值、马克隆值、整齐度来看,2011/2012年度至2017/2018年度来看新疆棉花的平均长度为28.62 mm,棉花长度决定着棉花的使用价值,棉花长度高于28 mm的标准级则表示棉花的使用价值较高。2011/2012年度以来新疆棉花的平均断裂比强度为27.85 cN·tex-1,多数新疆棉花产地存在相对湿度和回潮率过低的情况,导致平均断裂比强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1/2012年度至2017/2018年度新疆棉花马克隆值级(A+B档)占比为82.97%,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不大;适中的马克隆值具有较高的纺纱性能。2011/2012年度以来新疆棉花平均长度整齐度为82.66%,在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下2014/2015年度以后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由于中国棉花生产和检验数量的80%集中在新疆,因此新疆棉花的提质增效对提升中国棉花的综合品质起着重要影响。

表1  2011/2012年度至2017/2018年度

新疆棉花主要质量指标情况

[年度 长度级

/mm 平均断裂比

强度值

/cN·tex-1 马克隆值

A+B占比

/% 平均长度

整齐度

/% 2011/2012 28.78 28.35 90.71 82.78 2012/2013 28.53 27.61 96.23 82.56 2013/2014 28.43 27.25 82.26 82.43 2014/2015 28.71 27.83 88.50 82.73 2015/2016 28.53 28.15 62.13 82.70 2016/2017 28.52 27.83 79.69 82.93 2017/2018 28.82 27.96 81.25 82.50 平均 28.62 27.85 82.97 82.66 ]

注:数据来自中国纤维检验局《中国棉花质量分析报告》,截至2017/2018年度。

1.3  成本持续上升,利润波动较为明显

将新疆的第二大农作物小麦与棉花进行成本和净利润比较,从表2可以看出:从平均每667 m2总成本来看,2014—2020年棉花种植成本为2 183.71元,小麦种植成本为1 098.89元,即棉花的种植成本约为小麦的两倍;从平均每667 m2净收益来看,小麦净收益相较棉花波动幅度小,2014—2020年棉花平均净收益为-195.90元,小麦平均净收益为175.16元,新疆棉花产业的稳定性不如本地区的小麦。

表2  2014—2020年新疆棉花与小麦

种植成本及净收益比较 单位:元

[年份 棉花 小麦 每667 m2

总成本 每667 m2

净收益 每667 m2

总成本 每667 m2

净收益 2014 2 193.06 -345.04 1 018.40 176.79 2015 2 140.09 -653.78 1 009.70 183.53 2016 2 151.97 6.60 1 022.92 133.97 2017 2 219.49 93.68 1 031.88 163.77 2018 2 158.61 -91.47 1 044.48 47.35 2019 2 178.12 -460.22 1 102.36 -23.77 2020 2 244.62 78.96 1 462.50 544.47 平均 2 183.71 -195.90 1 098.89 175.16 ]

注:数据来自《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汇编》。

2  存在的问题

2.1  棉花目标价格补贴重量轻质

现行的棉花目标价格补贴以籽棉交售量进行分配,棉农过度重视产量而忽略质量,影响到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与质量挂钩试点,即“质量+产量”补贴模式[2],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重量轻质”倾向,但是对于质量符合要求的棉花再以产量进行二次补贴[3],产量仍是目标价格补贴的重要参考因素,仍存在“重量轻质”、部分实际种植者交售与运输困难和套补空间等问题;南疆极端气候发生导致减产时,棉农获得的补贴较少,入不敷出;按产量补贴可能导致轧花企业等主体参与棉花过程中带来的道德风险等问题,因此单一产量补贴已不适合棉花高质量发展。

2.2  棉花种业“多乱杂”

新疆棉花品种呈“井喷”态势,棉花品种多、乱、杂现象严重,同质性较强、纤维类型单一,品种的竞争力较弱,综合性优质品种较少且难以大面积推广应用。缺少具备早熟、果枝始节较高,株型通透、吐絮和结铃集中、纤维品质优、抗倒伏强的机采性状。在育种及植物基因工程方面创新能力不足,突破性较少。棉种加工质量方面存在破籽率、纯度、未熟籽率超标等问题,棉种检测手段和加工工艺技术有待提高,不利于种子质量标准化的发展[3]。种子管理不规范,品种的审定制度、程序及审定标准不完善。棉花品种市场存在同名不同种、同种不同名现象突出,监管机构不到位,管理、试验与检验等专业人才缺失,导致无法有效筛选优质品种。

2.3  地膜污染造成环境恶化

新疆是我国地膜使用量与覆盖面积最大的省份,新疆棉田耕层平均地膜残留量为260 kg·hm-2以上[4],农膜在促进棉花增产的同时,也带来了白色污染,地膜越薄,越易老化破碎,回收越困难,导致残留强度越大。地膜厚度与地膜残留强度密切相关,我国现用地膜强度小、厚度低,地膜易碎片化,造成残膜回收困难,虽然生物降解地膜与光降解地膜生态效益比普通膜好,但是经济效益后者远远大于前者。由于部分薄地膜使用过程中易破碎,后期很难进行人工回收,回收率较低,且人工成本较高。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相比较人工捡拾地膜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及残膜回收率,但是由于地膜厚度不够且拉伸强度较低,受到风和紫外线照射等外部环境的影响下,长期覆盖后地膜强度小易碎,回收更加困难。残膜主要集中在0~30 cm的农田中,残膜与农田耕种次数呈现正比例态势,且回收的残膜缺少回收站点,大部分是进行地头焚烧、填埋处理,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影响土壤的物理结构,使土壤的透气性及土壤深处水分、农田的抗旱能力变弱,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2.4  水肥一体化程度较低

受“物联技术”制约,新疆水肥一体化技术采用粗放管理、人工操作,从而使得人工成本较高,水肥浪费较大,从而影响作物产量,没有发挥水肥的精细化管理[5]。新疆市场上的水溶肥品种多、乱、杂,很多品种的滴灌肥养分含量不同,经销商为了利益最大化购买价格低廉的肥料,棉农盲目选择水溶性肥料,产量不增反减。水肥利用率低是限制棉花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由于南疆部分棉區规模小,比较分散,农田水利工程较为落后,缺少专业科技队伍,灌溉用水不足且质量差,配套机械设备的稳定性、精准度较弱。由于新疆大部分棉农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对于水肥一体化技术接受程度较低。水肥一体化前期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技术和专业指导,棉农难以接受较高的资金投入和未能有效掌握科学的操作方法。

2.5  机械化程度地区间分布不均

2021年新疆棉花播种面积为250.61万hm2,其中机械采收面积为200余万hm2,棉花机采率达80%。新疆北疆棉区机械化程度高达95%以上,北疆主要棉区基本实现了棉花的全程机械化,南疆全程机械化发展较慢,南疆棉区机械化程度也在逐年提升。机械化程度呈现南北不均、兵团与地方差距大等问题。由于农机部门与农艺部门未达到高度融合,影响了机采棉发展的整体发展的进程,造成棉花播期、种子品种、棉花管理模式及成熟时期不一致等问题,难以达到机采棉的优质品种,农机配套装备较为滞后,导致机械采收整体质量不高,采棉机采收棉花含杂率高的问题,影响了棉花高质量发展。

3  对策建议

3.1  精细化价格补贴

构建符合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型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方式。以有效补贴面积为核心的新型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模式,以期将以往“产量为主”的补贴导向转变为“面积优先、着重质量、兼顾产量”的补贴导向。突出种植面积,利于棉花稳定生产和保障棉农收益。提高目标价格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益,避免出现棉农和轧花企业套取国家补贴的情况。由于内部与外部环境的转变,新疆棉花产业发展定位与目标也会不断发展深化,目标价格的制定和补贴方式都应该通过广泛的调研不断细化扶持补贴政策,以此提高政策补贴的精准度。

3.2  严格监督管理,提升种子品质

注重种子品质和质量,减少生产和管理中的繁琐环节,进一步节本增效。《种子法》与《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使种子管理规范化,品种审定严格化,通过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宏观管理,实现棉种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创新育种技术,促进其在棉花遗传改良中的应用。重点考虑品质优、抗逆性强、多纤维类型的绿色高质量机采棉性状,加快优质机采棉专用品种的繁育和推广,对南北疆不同棉区要选择熟性对路的品种,一般北疆需种植早熟品种,光热资源较好的棉区可种植中早熟品种,南疆可选早中熟品种[6],实现种子的区域优化布局;同时在棉区推广“一主两辅”的种植模式,鼓励在植棉区因地制宜发展“一县一品”“多县一品”。推进新品种和新技术的研发,鼓励种子企业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科研院所与种子企业联合育种,形成多元化的品种研发,提高新疆棉花种业的竞争力。建立一套规范化的种子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加大对棉花种子的质量监管,从根源处解决棉花品种“多乱杂”问题,加大对中高端棉花种子的加工、研发、繁育及监管体系建设力度,促进棉花品质的高质量发展。

3.3  综合治理,资源化利用地膜

完善资源利用与回收体系,通过农机-农艺-农膜相结合的治理理念,提升机械化回收耕地残膜的回收力度,可以采用抗拉强度高、韧性好和抗老化能力强的节约型地膜,避免由于长期覆盖导致地膜严重碎片化增加回收难度,也可以在地膜完成其功能后且又未老化破损前进行揭膜回收,确保残膜的当季回收。我国在2017年规定聚乙烯地膜最小厚度为0.010 mm,规范农膜使用,杜绝超薄地膜,尽量使用厚地膜便于机械化回收,南疆部分棉区易遭受恶劣天气,采用厚度大的地膜,会提高地膜的保温保墒作用,提升棉花质量。使用可降解地膜经过阳光微生物等作用,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危害。资源化利用是解决残膜污染问题的关键步骤和绿色手段,有机结合地膜生产—使用—回收—再利用的闭环产业链[7],充分回收利用资源,有效防止地膜污染。通过提高回收站点的数量,落实具体站点的回收责任,政府鼓励棉花加工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支持企业改善加工流程与生产工艺,引导棉农参与治理工作,加强农民意识,建设绿色可持续的生态环境。

3.4  精准控制,推进智能型水肥一体化

水肥一体化有节本增效、环保等功能,不断推进棉花水肥一体化技术,降低棉花种植的生产成本,有效提高棉花单产水平,从而提升棉花的经济技术效益,稳步提升新疆棉花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水肥一体化技术有效降低化肥成本,减少灌溉用水成本,精准施肥,提高了肥料利用率,缓解了农业用水紧张与效率不高的问题,有效节约用水。利用膜下滴灌技术,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有效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棉花的综合生产能力。突破核心技术难关,融合多学科技术理念,制造出精准、配套、性能优良的智能型水肥一体化成套装备,水肥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是新疆棉花高产稳定发展的基础。建立棉花高产优质节水节肥综合技术体系。在棉花不同生育时期借助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实现水分与养分用量的优化组合[8],确定最佳施肥灌水量,在确保棉花品质的同时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确保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政府需加强对于水溶性肥料的市场监管,加大支持对水肥一体化的技术培训制度,鼓励提供技术指导,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新疆棉花种植中的应用。

3.5  扎实推动全疆全程农业机械化

通过引导部分资金使北疆棉花种植区过剩的采棉机向机械化水平低的地区转移,加大在南疆、地方机械化较低棉区投入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基地,不断完善机采棉的基础建设。农机和农艺的深度融合、协调发展,不断调整棉花种植和栽培模式来适应农机,产出一套与机采棉技术相匹配的农艺栽培技术,以此提高棉花的品质。推动智能化的田间管理,在对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化学封顶、科学水肥运作、机械化采收、田间地头进行精准管理,推动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棉花田间管理。建立一套从种子、栽培、水肥灌溉、采收到田间管理的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种植模式,推动符合机采棉的种子加工与棉花加工的发展,以此满足优质棉的市场需求。扩大棉花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宣传、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提高农民对全程机械化的认识。更新并改造与机采棉相适应的加工生产线,及时清理加工工艺及设备,降低机采棉含杂率高的问题,提升机采棉棉花质量[9]。机械化、智能化是推动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的关键,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农业增效,提升新疆棉花产业的生产力。

4  结语

新疆坚持兵地融合发展,对棉花产业实施统一的政策、规划、标准和市场监督,推动“提质量、降成本、增效益”的目标,扎实推进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培育与机采棉相适应的优质品种,精準施肥,确保优质棉花的有效供给,优化产业布局,通过强化机械化、标准化、绿色化,走出了一条棉花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新时代应加强新疆棉花产业的质量管理,持续推动棉花产业提质增效。新疆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也有利于推动新疆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促进我国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程文明,王力,陈兵.乡村振兴下民族地区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研究——以新疆棉花产业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9,40(6):166-171.

[2]  刘嘉嘉,黄福江.新疆棉花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及对策[J].棉花科学,2022,44(5):15-19.

[3]  江玲,孙雷.新疆棉花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纺织报告,2022,41(8):26-28.

[4]  王海基,王敏,王吉亮,等.新疆农田残膜污染治理技术与防控策略[J].中国农机化学报,2022,43(4):166-174.

[5]  马莉.刍议新疆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现状及措施[J].北京农业,2015(21):75-76.

[6]  陈宝燕,马兴旺,盛建东,等.新疆内陆干旱区棉花水肥耦合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3):124-128.

[7]  刘东旭,周伟,陈虹宇,等.基于LoRa通信的棉花智能水肥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J].中国棉花,2021,48(1):5-8.

[8]  马俊贵,马娟,刘宏涛.推进新疆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思考[J].农业机械,2013(7):114-117.

[9]  白岩,毛树春,田立文,等.新疆棉花高产简化栽培技术评述与展望[J].中国农业科学,2017,50(1):38-50.

(责任编辑:丁志祥)

猜你喜欢
高质量发展棉花新疆
棉花是花吗?
棉花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疆多怪
心中的“棉花糖”
第三讲 棉花肥害诊断及其防治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