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双林,喻永忠,冯春水,唐斌林
(1.浏阳市农业环境保护站,湖南浏阳 410300;2.浏阳市农业发展事务中心,湖南浏阳 410300)
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属鳞翅目螟蛾科的钻蛀害虫[1],种植户又将其称为钻心虫,从水稻分蘖幼苗开始受害,到稻谷乳熟均可造成为害,对水稻的生产安全构成较大威胁。分蘖期为害常造成枯鞘和枯心,孕穗期为害造成枯穗或白穗。为害发生较轻时,产量损失一般在5%~10%;为害发生严重的田块,稻谷产量损失可达30%以上[1]。水稻二化螟是早稻种植区为害水稻的主要害虫。随着浏阳市沿溪镇双季稻播种面积增扩以及丰富优质的食源、稻草秸秆直接还田等,且农户长期采用阿维菌素、三唑磷及杀虫双等单一药剂防治水稻二化螟,使得二化螟对阿维菌素、三唑磷及杀虫双等药剂产生了较大的抗药性,防治效果不佳,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2-4]。水稻栽培种植结构不断多样化和气候条件复杂化以及防治措施欠缺,在浏阳市沿溪镇稻田二化螟为害的发生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在优质双季稻作区发生更为严重。一旦出现防治不及时,防治措施不果断,二化螟的发生将呈暴发趋势,严重影响水稻营养生长和产量构成,也导致农户防治费用的增加[5-8]。化学防治是控制二化螟的重要措施,而长时间使用单一药剂开展二化螟的防治,势必降低药液治虫控害效果,增加药液使用量,这既不符合农药减量控害的初衷,更不利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筛选低毒安全、快捷高效、低抗高能的药剂,全面有效地遏制早稻二化螟对水稻等农作物的为害,进一步提高水稻产能和增加粮食产量,并提供更多优质粮源,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效益。本研究于2021 年在浏阳市沿溪镇示范区内选择5种药剂配方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对比防治效果,以期筛选出防治早稻二化螟的高效药剂,指导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开展水稻二化螟防控的实际应用,并为高质高效防控水稻二化螟提供参考。
供试药剂为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的3%阿维菌素微乳剂(ME)(登记证号:PD20120269);江西欧氏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29%杀虫双水剂(AS)(登记证号:PDPD20082274);河北省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20%甲维·甲虫肼悬浮剂(SC)(登记证号:PD20182358);江西博邦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25%喹硫磷乳油(EC)(登记证号:PD20095374);上海升联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9%甲维·茚虫威SC(登记证号:PD20181589)+陕西标正作物科学有限公司生产的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登记证号:PD20120892);湖南湘沙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18%杀虫双水剂(AS)(登记证号:PD20093046)。靶标作物是在沿溪镇作早稻耕种多年的水稻品种株两优35。以上供试材料均从市场购买。
试验设在浏阳市沿溪镇大光村百亩早稻示范区内的田间进行。试验田地形开阔平缓,2020 年种植模式为烤烟-晚稻轮作。土壤类型为潴育砂泥田,耕层深厚,肥力中等,面积为1 160 m2。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2.9 g/kg,碱解氮含量为119.5 mg/kg,速效磷含量为25.5 mg/kg,速效钾含量为351.0 mg/kg,pH 为6.6,排灌沟渠畅通。
1.3.1 试验处理与区组设计 共设5 个药剂处理和1 个对照处理。即3%阿维菌素ME 225 mL/hm2为处理A;29%杀虫双AS 2 700 mL/hm2为处理B;20%甲维·甲虫肼SC 300 mL/hm2为处理C;25%喹硫磷EC 1 800 mL/hm2为处理D;9% 甲维·茚虫威SC 300 mL/ hm2+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 1 200 mL/hm2为处理E;18%杀虫双AS 3 000 mL/hm2作为对照处理(CK)。各小区处理按照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 次,共18 个处理,每个处理面积为45 m2。
1.3.2 农事操作与田间管理 试验田在大田翻耕耙田时,每公顷施40%万乐牌三元复合肥(20-8-12)375 kg 作底肥。早稻于3 月16 日播种,4 月2 日手工划线栽插,各小区栽插规格23.33 cm×23.33 cm,栽插825 丛,每丛基本苗5 株。移栽10 d 后(4 月12 日),结合施37.5% 苄·丁可湿性粉剂(WP)(江苏富田农化有限公司)1 800 g/hm2除草剂,并参拌尿素92.5 kg/hm2作追肥。之后田间水肥管理按照当地农事习惯常规进行。
1.3.3 施药器械与配药方法 施药器械采用临沂鲁农喷雾器厂生产的春梓牌背负式3WBD-20 型电动喷雾器,工作压力为0.6 MPa,流量为7.0 L/min,用水量为750 kg/hm2,采用单孔喷头均匀喷施于稻株叶片上,做到不重喷、不漏喷。各处理在施药前清洗施药器械3 次,精准量取各小区药剂并采取二次稀释法配药对水。施药前1 d,稻田灌水深2~3 cm,施药时用塑料薄膜遮挡各小区,避免药液喷洒过程中飘移到相邻小区,影响试验结果[9-12]。施药时各处理水稻正处于分蘖初期,二化螟为第一代且正处于1~2 龄幼虫高峰期。试验期间各处理均未喷施其他类型的杀虫剂。
1.3.4 气温变化与天气状况 试验于4 月21 日下午第1 次用药,当日晴天,最高气温19.1 ℃,最低气温16.3 ℃,无降雨,西南风1 级。药后3 d 有阵性小雨,降水量4.9 mm;药后4~7 d 为多云天气,无降雨,风力不大;4 月29 日降小雨,降雨量为8.6 mm;10 d内日平均最高气温为25.82 ℃,日平均最低气温为13.61 ℃,气温变化与天气状况见表1。
表1 试验期间气温变化与天气状况
1.3.5 调查内容与取样方式 本次田间药效试验按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杀虫剂防治水稻鳞翅目钻蛀性害虫(GB/T 17980.1—2000)的要求设计和开展[13]。4 月24 日按照平行跳跃取样方式,以五点取样方法,各小区核查25 丛,调查小区枯心穗数,并按小区统计枯心株数,在施药后10 d 再次调查并予以记载。
按处理分别记录调查总株数和枯心株数,运用Excel 2016 软件统计并计算枯心率、防治效果[12],通过方差分析软件计算方差,并采用邓肯式新复极差(DMRT)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13-15]。计算式如下。
不同杀虫剂及对照处理对水稻二化螟的田间防治效果见表2、表3。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在施药后3 d 调查,防治早稻二化螟效果大小依次是9%甲维·茚虫威SC+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29%杀虫双AS>3%阿维菌素ME>25%喹硫磷EC>20% 甲维·甲虫肼SC。9% 甲维·茚虫威SC+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在施药后3 d调查防治早稻二化螟效果为53.02%,比20%甲维·甲虫肼SC 的防治效果高11.70 个百分点。
表2 不同杀虫剂处理药后3、10 d 对水稻二化螟的田间防治效果
表3 不同杀虫剂药后3、10 d 对水稻二化螟的田间防治效果方差分析
供试药剂在施药后10 d 调查,防治水稻二化螟效果大小依次是9%甲维·茚虫威SC+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20%甲维·甲虫肼SC>25%喹硫磷EC>29%杀虫双AS>3%阿维菌素ME;9%甲维·茚虫威SC+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在施药后10 d 调查早稻二化螟防治效果为84.81%,比3%阿维菌素ME 的防治效果高23.46 个百分点。
药后3 d 防治效果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9%甲维·茚虫威SC+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 的防治效果与29%杀虫双AS 防治效果在0.05 水平上差异不显著;3%阿维菌素ME 的防治效果与25%喹硫磷EC、20%甲维·甲虫肼SC 均差异不显著;9%甲维·茚虫威SC+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 的防治效果与3%阿维菌素ME、25%喹硫磷EC、20%甲维·甲虫肼SC 的防治效果均存在极显著差异。9%甲维·茚虫威SC+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 的防治效果与29%杀虫双AS 防治效果在0.01水平差异不显著;29%杀虫双AS 防治效果在0.01 水平与3%阿维菌素ME 的防治效果和25%喹硫磷EC的防治效果差异也不显著;25%喹硫磷EC 与20%甲维·甲虫肼SC 差异也不显著;但9%甲维·茚虫威SC+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 和29%杀虫双AS 的防治效果与20%甲维·甲虫肼SC 的防治效果存在显著差异。
药后10 d 防治效果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9%甲维·茚虫威SC+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处理的防治效果与其他处理的防治效果均存在极显著差异;20%甲维·甲虫肼SC 的防治效果与29%杀虫双AS 和3%阿维菌素EC 的防治效果差异极显著;25%喹硫磷EC 的防治效果与3%阿维菌素EC的防治效果差异极显著;29%杀虫双AS 的防治效果和3%阿维菌素EC 的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
田间调查时,观察各药剂处理对水稻的植株和叶片的安全性,目测各处理区在供试剂量下稻叶叶色与对照(CK)的差异性变化。除受二化螟为害的植株出现枯心、枯鞘、黄化外,未受到二化螟为害的植株生长正常,无矮化现象;叶片未现出萎缩、褪色等异常现象,并没有明显区别,安全性较好。
各处理药后10 d 防治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9%甲维·茚虫威SC+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84.81%)、20%甲维·甲虫肼SC(81.49%)、25%喹硫磷EC(69.32%)、29%杀虫双AS(64.32%)、3%阿维菌素EC(61.35%)。
综上所述,防治早稻第一代二化螟时,从效果和时效方面考虑,推荐选用9%甲维·茚虫威SC+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 和20%甲维·甲虫肼SC,2 种药剂防治效果均在80.00%以上,其次是25%喹硫磷EC,再次是29%杀虫双AS。
早稻二化螟是一种为害水稻的钻蛀性害虫,苗期为害常造成水稻枯心黄苗,枯鞘黄叶;孕期为害水稻,造成白穗和枯穗;严重发生时造成水稻抽穗困难或白穗增多,导致无法灌浆,直接影响水稻产量和稻谷品质。受虫口基数大、虫源寄主作物插花式种植、早稻生长期间适温多雨条件等客观因素,造成二化螟世代重叠发生严重[16],以及思想上放松对二化螟为害的警惕性和加大用药量和配药不科学等主观原因。在双季稻稻作区等粮食主产区时有发生,多年呈偏重发生态势,为把二化螟为害水稻的损失控制在允许经济值内,技术上遵循“分区施策、多元防控”的防治策略[17]。具体措施坚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统筹生态调控和信息素诱控技术,辅以必要的药剂措施等综合防控目标。一是优化双季稻种植布局,早稻田提前翻耕灌水杀蛹,压低二化螟越冬虫源基数[18]。二是重要的关键虫源田,采用二化螟性引诱剂诱杀成虫,减少田间螟卵,减少虫源基数[19],有效降低二化螟对水稻的为害[20,21]。三是在稻田田埂边种植蜜源植物,营造自然天敌生态环境,以虫治虫[22]。四是合理交替和轮换用药,科学复配二次稀释,提高药效利用率[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