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宝贤,周梅,廖越,张羽,兰彩虹,黄宇,周雪松
更年期综合征主要是指女性绝经前后,体内性激素含量逐渐降低所致的精神、躯体变化,多见于46~50岁的女性,且逐渐呈现出年轻化趋势[1]。失眠作为更年期综合征的典型并发症,其常见症状为入睡困难、精神不振等,若不及时控制,则会诱发脑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病变,对患者以及家庭产生严重影响[2]。相关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女性围绝经期内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病率在60%~80%,且多数患者常会合并失眠,其出现失眠的几率是未绝经女性的1.3乃至1.6倍[3]。更年期失眠发生机制是因体内雌激素对昼夜节律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而更年期随着卵巢功能衰退,卵巢分泌雌激素逐渐减少,反向引起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增多,导致人体内分泌失调,进而出现昼夜节律受影响而发生变化,引起失眠。女性的年龄、既往疾病发作史、能够引起激素变化的情况,如情绪、生活事件等均是本病的危险因素。目前,我国临床常选择对其实施激素替代治疗的方式,可以显著改善更年期症状,调节女性内分泌环境与激素水平,故其在临床内应用较为普遍,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因女性激素水平被人为提升后,其出现乳腺病变的几率也随之升高[4]。中医认为更年期女性失眠的发生因素主要肾气不足所致,导致阴虚、肾虚、火旺、精亏等情况,需以调解体内阴阳平衡、改善肾气为主[5]。本研究观察二仙汤加减配合穴位埋线在肝肾阴虚型更年期失眠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相关病症的治疗提供参考,现总结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肝肾阴虚型更年期失眠症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年龄45~55(48.92±1.23)岁;平均病程(5.43±1.32)月。对照组年龄45~55(48.92±1.21)岁;平均病程(5.46±1.31)月。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核准,患者及家属已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更年期综合征诊断标准;(2)确诊为肝肾阴虚型。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类疾病者;(2)难以配合完成研究及中途退出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予艾司唑仑片(山西仟源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2 mg口服,每天3次;谷维素片(天津太平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0~30 mg口服,每天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二仙汤加减配合穴位埋线治疗。二仙汤药物组方:仙茅15 g,仙灵脾15 g,巴戟天15 g,知母10 g,黄柏10 g,当归10 g,柴胡10 g,黄芩10 g,生龙骨20 g,生牡蛎(先煎)20 g,夜交藤15 g,炙甘草6 g。伴眩晕者加天麻、钩藤;潮热汗者可加五味子、浮小麦;心烦气躁者加党参、黄芪。诸药合为1剂,以水煎煮留汁分早晚2次服用。在此基础上选肾俞、心俞、厥阴俞3处行穴位埋线。2组均治疗4周。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性激素六项[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孕酮(P)、睾酮(T)、雌二醇(E2)及催乳素(PRL)]、睡眠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嗜睡等)发生情况。睡眠质量评分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估,包括睡眠障碍、日间功能、睡眠效率、入睡时间、睡眠质量共5项,分值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简明健康量表36(SF-36)评估,包括生理领域、环境领域、社会领域、总主观感受共4项,分值越高则生活质量越高。
1.5 疗效判定标准 (1)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2)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部分指标表现仍不稳定;(3)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见改善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1 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高于对照组的5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66,P<0.001),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性激素六项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LH、FSH、P、T、E2及PR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LH、FSH、T、PRL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E2水平均较治疗前增高,且观察组降低或增高的程度大于对照组(P均<0.01),见表2。
表2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性激素六项比较
2.3 PSQI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睡眠障碍、日间功能、睡眠效率、入睡时间、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上述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见表3。
表3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分)
2.4 SF-36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生理领域、环境领域、社会领域、总主观感受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上述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见表4。
表4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SF-36评分比较分)
2.5 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13%,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5,P=0.031),见表5。
表5 对照组与观察组不良反应比较 [例(%)]
临床医学认为更年期综合征是女性体内卵巢分泌显著降低所致神经内分泌紊乱,故症状多表现为焦虑、抑郁、失眠等。西医治疗常见方案包括:(1)阳光浴:多晒阳光可以促进松果体激素及褪黑素分泌,可起到促进睡眠的作用,同时可以促进钙质吸收,减少疼痛等不适。(2)抗焦虑治疗:焦虑是因为更年期时脑部胺类神经递质发生紊乱,通过抗焦虑治疗可以消除或减轻这种神经递质的紊乱,对改善睡眠有极大帮助。(3)补充雌激素:这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有效的方法,也可有效改善睡眠,但需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否则有可能出现内分泌紊乱或妇科系统肿瘤。(4)调整心态、放松心情:更年期是人生当中必经的阶段,对这个阶段不用紧张、坦然接受,保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状态。(5)食疗:多吃激素含量比较丰富的食物,如豆浆、豆腐以及豆皮等,其营养价值也较高,对于更年期激素降低所引起的失眠症状可以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
中医学认为更年期失眠归属于绝经前后诸证、不寐范围,但绝经前后诸证在我国中医古籍内未找到相同的病名,在1964年中医妇科专家卓雨农提出,失眠也属于不寐,其最初见于《难经》,书内也被称之为“目不暝”与“不睡”[6]。古籍记载中针对女性体内肾气变化也提出不同的想法,因女性生理结构的原因,其需经历怀孕、产后等多个阶段,体内精气消耗远大于男性,故其出现肾气减少的情况较多,特别是在绝经后,常会合并失眠等情况[7]。女性在阴阳平衡内属于阴,机体运行主要以血为主,肝脏、肾脏是其关键器官之一,但其处于更年期后,体内的精血量降低、患病时间较长出现精血不足、情绪不够稳定等情况,显著加重病情,致使肝肾气损伤,消耗更多的精血,诱发病变[8-9]。此外,更年期失眠症治疗时需以调节阴阳平衡为主,积极调整肾虚症状,以此对脏器进行有效的濡养,改善症状[10-11]。因中医治疗时将调解营养肾气为主,故可以采用二仙汤加减对其进行治疗,该药方内包含药物可以实现温肾助阳的功效,当归具有养血和血、调节冲任的效果;黄柏、知母均可泻相火、滋补肾阴,因药方以仙茅、仙灵脾为主,二者均具有温肾阳的作用,故其被称之为二仙汤[12-13]。穴位埋线则是融合了中医针灸的经验、埋线疗法的关键,将特定的线置入人体特定穴位后,激发经络血气,以此实现治疗的目的[14-1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LH、FSH、T、PRL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E2水平均较治疗前增高,且观察组降低或增高的程度大于对照组;2组睡眠障碍、日间功能、睡眠效率、入睡时间、睡眠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生理领域、环境领域、社会领域、总主观感受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下降或提高的程度大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能实现标本兼治、辨证治疗的目的,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促使患者恢复健康。此外,二仙汤加减与穴位埋线联合应用,可以对机体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胸腺轴等系统的分泌作用产生影响,提高性激素水平,并实现滋阴作用,刺激粒细胞分泌大量的雌二醇,改善患者的症状。因更年期随着激素水平的变化会导致失眠,可通过运动改善,平常白天运动后,周身劳累,机体会自然寻找放松休息,有助于睡眠。同时,患者也可以用药物泡脚改善失眠,以活血化瘀的药物泡脚,泡脚以后血液循环向下,头脑处于暂时缺氧的状态,也有助于睡眠。泡脚时会出汗,有利于血液循环,也能帮助改善更年期的症状。
综上所述,二仙汤加减配合穴位埋线在肝肾阴虚型更年期失眠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肯定,可有效改善患者性激素水平,改善睡眠障碍,提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