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琳
(菏泽远大粮食储备有限公司,山东 菏泽 274000)
经济社会不断变化,国有企业思想藩篱、制度固化、体制不活、产权纠葛,受传统管理模式影响,在市场竞争过程中的优势逐步弱化,因此,国有企业需要意识到这一问题,加强自我革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建立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加大自身财务管控力度,有效控制成本,全面提升经营收益。国有企业需意识到,规范、有序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够保障国有企业各项工作流程顺利推进,不断加大内部控制力度,有效提升内部资源利用效率,为其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增强自身优势建立良好的基础。
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决定企业人员是否能够自觉接受管控,是实施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因素。企业建设内部控制环境包括:建设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设立内部道德准则,培养各层级员工的专业与技术能力、提升员工基本素养、构建完善的财务内控组织架构。在开展此项工作的过程中,国有企业需重点关注组织架构、企业文化建设,以重点项目为突破口,确保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工作高效开展。
财务风险是国有企业实施财务内部控制的关键,企业通过科学预测、分类、评判财务风险,及时识别经营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发现内部隐藏风险,制定针对性的规避方案,增强企业经营管理的稳定性。此外,科学、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必须加强有效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及时通过财务内控手段对各项指标进行监控,动态化管理好内部各项风险。
开展内部控制活动也是国有企业财务内控的关键,主要是通过开展财务内部控制活动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内部控制活动是财务内控工作的主体,其主要包括授权审批、会计制度、预算控制等多个层面。内部控制活动是财务内控的核心,能够帮助企业管理层有效识别风险,确保经营安全。
国有企业实施财务内部控制需要企业加强内部信息沟通,以增强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完善的内控体系是财务内控工作的依托,要做好会计信息采集工作,也要准确记录经济事项、财务活动数据,实现数据信息在企业内部交换传递,为信息使用者提供便利,促使管理者更加了解企业实时经营情况,制定财务策略,及时落实必要的调整措施,控制好内部财务风险,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率[1]。
财务内部监控是落实财务内控工作的重要手段,通过监控国有企业财务活动,有效把控财务工作执行过程,确保企业内部人员依据财务程序、财务制度执行各项工作。企业落实财务内部监控工作可有效梳理内部管理流程,设立必要的监控小组,定期评估、检查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发现并解决管理问题,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必要时可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国有企业实施财务内部控制能促进财务管理实现现代化、规范化发展。一方面,通过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国有企业全面提升财务信息标准度,依据国家发布的会计准则、国际会议准则进行认定会计科目、会计计量以及会计报告,促使提升财务管理标准化程度。随着我国企业管理制度逐步朝现代化方向发展,国有企业逐步以标准会计准则作为财务管理的基础,在企业中广泛实践。
另一方面,通过搭建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全面提升财务信息的准确度,以制度为依据,将财务数据登记于凭证、做好财务记录、加强财务核算,促进各项工作标准化开展,确保财务信息具备较强的数据支撑,实现制度保障。此外,能够有效提升财务信息的合规度,加强财务监督、落实内部审计,解决企业潜在问题,通过做好详细的业务记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做好风险防范工作,促使企业管理公正透明,与国家各项财务管理要求相符[2]。
通过落实财务内部控制,有利于维护国有资产安全,促进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也能有效避免国有资产流失,规避企业资产安全风险。分析财务内部控制的资产保障功能,其能够有效防范企业价值评估、成本核算以及集体决策风险。在企业价值评估层面,依据内部控制制度、标准会计准则计量企业资产,确保科学评估资产价值,更加公平的参与市场竞争。
此外,国有企业开展科学的资产评估活动,也能够依据资产产业结构、投资需求,分析内部经营战略、业务规划,达成企业预期的资产目标。在成本核算层面,依据内部控制制度规范,按照市场公认标准开展核算工作,避免盲目进行成本计提,实现集约化经营。同时,国有企业加强集体决策,通过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广泛接受外部以及社会监督,避免个人独断行为、减少内部违规现象,实现透明化运营。
国有企业实施财务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增强企业管理效能。企业需要意识到,其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均可能存在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具有系统性特征,国有企业强化内部控制,能够全面提升财务、运营以及战略层面的管理效能。
在财务管理方面,企业遵循公认的财务管理规范,促使内部财务管理体系实现制度化、数据化、凭证化发展,通过财务管理有效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依据数据反映出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优化措施,提升财务管理工作价值,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在运营管理层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涵盖的层面众多,涉及企业采购、生产、销售、投资以及服务等各个环节,以制度规范个人行为,提升企业决策水平,也能够有效创新、优化企业管理流程与思路。
在战略管理层面,充分结合企业财务数据、运营数据以及市场信息,通过分析行业发展趋势,结合国有企业发展阶段以及在市场中的地位,进行有效的战略规划,优化调整发展战略,评估战略执行情况,识别以及应对风险,提升企业风险预警以及应对能力[3]。
以M集团为例,其制定了详细的资金使用及审批管理办法。办法中M集团明确资金使用范围以及使用原则,对于大额资金使用、一般资金、经营性以及非经营性资金使用进行了详细规定。在支付审批程序中,针对大额资金、一般资金支付、非经营性资金预算等设置了详细的审批程序。在融资事项管理过程中,针对融资事项的报送、内部资金调度、融资管理机制、企业向集团借款、融资担保质押等进行了详细规定,同时建立了完善的责任追究机制。可见,大型集团企业中完善的财务内控制度十分重要,企业可针对财务内控制度进行完善,制定详细的管理办法,在企业内部进行宣传,确保相关人员依据规章制度办事,实现对员工的有效约束,同时也需针对财务内控的弱项进行优化,具体可从以下内容展开。
国有企业优化内控环境的重点之一是完善现有的财务内控组织架构。首先,通过建立财务内控管理核心,发挥其引领与监督职责。例如,可设置单独的监督审查机构,规避各类财务风险,发挥财务内控的积极作用。其次,内部管理职能要匹配组织结构,做好分权管理工作,通过严格的选拔与任用程序,确保各项管理职能之间实现制衡,发挥内部治理机构的价值。最后,需重视分配内部权责,各个岗位具有的财务权利应与其管理能力相匹配,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同时,需要充分考量企业内部多重层级,依据不同的层级权利,明确相应的管理权、审批权、控制权。管理人员落实各项经营活动管理责任,应有效行使财务监督、日常决策权利,也需接受财政部门的指导、管理与监督。
重视在企业中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也能通过文化的软约束,构建良好的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环境。因为企业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影响员工的意识,提升员工个人素养、道德素养,国有企业必须从管理制度以及内部培训两个层面入手,加强宣导,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文化氛围。在建设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层面,需完善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各项制度具体、精确,以有效落实,能够全面约束员工执行各项工作。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需涉及授权、审批、订立合同、预算控制、管理资产、财务审计等多个方面,涉及日常财务管理的全过程,以提升内部控制制度的权威性,发挥内部控制的指导意义。制度执行要以员工实际工作为基础,结合实际岗位情况,向员工宣导制度内容,更新并完善制度内容,提升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有效性以及财务内控工作效率。在国有企业内部培训方面需定期组织员工普及专业知识技能、提升道德水平,针对企业内部控制理念、各项制度要求等方面加强重点培训,促使员工主动参与财务内控,切实发挥财务内控效果[4]。
国有企业需要意识到风险评估是增强财务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企业可建立相应的风险评估系统,保障财务管理工作平稳、有序地开展。企业控制风险全面涉及规避、控制、转移以及防范风险,可依据风险类型,制定合理的风险控制方法。例如,企业管理筹资风险,可通过有效控制负债规模,增强资本负债结构的合理性,提升内部资金使用效率,有效规避筹资风险。
此外,企业也可加强资金调度控制管理,实现集中化管理内部资金,对资金调度的条件、权限以及程序加以明确,通过有效统筹,合理使用、管理内部资金,避免资金管理环节风险。同时,应收账款、票据管理也是内部重要的风险点,企业应针对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加以完善,控制销售、发货以及收款业务的会计系统,制定相应的清收核查制度,明确收账责任,严格实施考核与奖惩机制。
在票据管理层面,需要完善现有的票据管理制度,对商业票据的受理范围加以明确,对票据的受理、保管、转让、贴现、兑付各个流程环节加以规范,确保商业票据真实、合法,避免产生欺诈、舞弊行为。
国有企业的风险控制系统程序主要包括识别、分析、预警、控制相应的风险。风险识别是通过有效收集财务数据,加强识别判断,辨别企业风险因素,对风险实施分类管理。风险分析是以识别为基础,筛选影响风险的潜在因素,结合企业环境,分析其影响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明确其对企业产生的影响,为风险控制提供有效的建议。风险预警是指设定企业现金流量、财务状况、预期收益等数据值。
例如:资产报酬率、主营业务利润率等值,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全面反映,通过量化标准值的方式,对企业异常数据进行衡量,若出现接近甚至超出标准值的情况,财务部门需要及时向管理人员反映,并通过信息系统做好风险预警。风险控制是针对风险因素、异常财务数据,启动风险控制方案,科学使用控制方法,减少各类风险带来的影响,以减少企业损失。
监控财务活动能够确保各项财务工作依据制度执行,不偏离预定方式,以实现有效的财务内部控制效果。在财务内控体系中纳入各项财务活动,依据制度、程序加强监督与管控,而预算、资产管理是落实监督管控工作的重点。
预算控制与财务内控关系密切,通过强化预算控制,能够保障财务内控监督工作有效实施。首先,国有企业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机制,发挥预算的预测及指导作用,引导各项业务工作高效开展。其次,国有企业开展预算编制、预算调整工作,需要有效加强监控与规范,可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有效审核、修改预算方案,做好预算目标制定、编制、考核等各个层面的工作。确保预算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契合,涵盖成本费用、收入等各个方面,以企业预算调整程序为依据,开展预算调整工作。企业也需要以预算方案为基础,对预算执行实施持续性监控,分析预算执行差异,制定科学的改进方法,与激励策略进行有效结合,做好相应的奖惩工作,以达成预期的预算目标。
此外,监控财务活动也需关注企业资产安全,重视企业资产使用情况,确保资产使用合法,维护资产安全、实现保值与增值。
第一,需重视资产收入管理,委派专职人员,负责资金收款、预算分配工作。第二,重视审批资金支出,经严格的审批程序,可开展具体支出项目。第三,重视审核各类报表及票据,内部需依据财务操作流程开展资金收取工作,及时上报财务主管,依据票据,实现科学的资金归纳。此外,国有企业资金支出需依据相关规定,设立专门账户,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针对费用超支的情况、超出审批权限的费用,应以内部控制制度为依据,可拒付,逐级向上审批。同时,也需要关注内部固定资产,完善现有的固定资产购置制度,实施精细化成本核算,对固定资产项目加强核对,保留好核对记录,确保固定资产预算精确,维护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安全[5]。
国有企业通过信息系统加强财务内部控制,能够有效提升财务内部控制效率。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依据实际工作需要,增强内控信息系统投入,通过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现财务内控系统升级,及时获取各类财务信息,保障全员充分参与。国有企业也需意识到,通过信息系统能够有效提升内部沟通效率,解决沟通障碍,建立科学的内部沟通渠道。企业在应用信息系统中,也需要制定有效的信息沟通标准。
一方面,可及时收集各部门信息需求,安排好沟通责任,与各部门展开交流。可有效设置信息传递流程、系统管理权限,确保相关人员及时获取信息数据,避免企业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各项风险。另一方面,企业也可成立独立的部门,对信息系统使用、内部功能模块加强管理,确保企业内部信息高效流通。
为提升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效果,可加强把控人才选拔与招聘环节,为企业储备优秀的会计人员,采用定向招聘的模式,制定详细的招聘计划,确保人员招聘符合企业实际工作需求,企业也可选拔内部优秀会计人员加以培养,通过多样化途径,促使内部会计机构逐步完善,确保各个岗位配备合格的工作人员,充分发挥岗位会计职能。
第一,需要确保会计岗位定岗定责,全面涉及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稽核、会计档案等工作岗位。第二,建立有效的牵制制度,实现各个岗位之间的牵制,出纳人员经管现金、有价证券,但不得兼职稽核、档案保管以及收入、费用、债权账目登记工作,不得由同一人管理单位在银行预留印鉴。第三,会计岗位要采用定期轮换的模式,做好人员离职工作交接,移交工作必须具备相应的书面凭证,经由监交人员签字。第四,会计工作必须实行回避制度,领导人直系亲属不得担任会计机构负责人、主管人员等。通过加强人才选聘管控,辅助必要的岗位责任制度,发挥有效的牵制作用,提升财务内部控制效果。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实施财务内部控制是保障企业长远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需要在国有企业各个层级树立有效的财务内部控制意识。通过完善组织架构、建设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确保国有企业具备良好的财务内部控制环境;重视加强风险识别、评估、预警以及控制,提升风险管控能力以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稳定、高效地开展;重视监控财务活动,确保财务活动依据制度开展,不偏离企业预定目标,才能确保实现有效的内部控制效果;完善内部信息系统建设,通过使用信息系统提升财务内控工作效率,管理人员也能及时获取企业经营信息,制定科学的经营管理决策,支撑企业发展;加强人才选拔与招聘,提升人才综合素质,适应企业财务内控工作开展的各项要求。通过采取多样化的手段,为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提供保障,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