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芳 吴金海 李 君 刘瑞雪 韩卫卫
创伤性休克是由于机体受到外源性暴力打击,引起脏器损伤、大出血,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灌注不足,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2]。患者在发生创伤性休克后可产生疼痛、恐惧等负性情绪,加之对疾病认知不足,降低患者治疗配合度,影响治疗进程,不利于预后[3]。因此,加强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心理护理是临床治疗中的重点。ABC-X模型是一种压力分析干预模型,可有效利用相关资源减轻个体心理压力,帮助其建立正确认知,将其应用于护理中可有效缓解患者负性情绪,促进心理健康[4]。本研究探讨基于ABC-X模型的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预后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17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经临床诊断确诊为创伤性休克;(2)年龄≥18岁;(3)认知正常,沟通能力良好;(4)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且理解本研究目的,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既往存在外伤史;(2)存在精神或神经系统疾病;(3)合并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严重功能障碍;(4)存在凝血、免疫功能疾病;(5)存在恶性肿瘤或传染性疾病。采用红蓝球法分为干预组和参照组,各88例。干预组男性57例,女性31例;年龄18~57岁,平均(43.18±6.09)岁;入院时间1~8 h,平均(4.36±1.07)h;致伤原因:高空坠落伤31例,交通事故伤37例,其他20例。参照组男性56例,女性32例;年龄18~56岁,平均(42.93±6.13)岁;入院时间1~7 h,平均(4.19±1.05)h;致伤原因:高空坠落伤29例,交通事故伤38例,其他2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
两组均进行创伤性休克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辅以护理干预,持续干预4周。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参照组基础上接受基于ABC-X模型的护理干预。
1.2.1组建ABC-X模型护理小组 小组成员包括1名主治医师、1名护士长、5名责任护士,护士长组织组员培训ABC-X模型的相关知识,并经考核合格。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并制定基于ABC-X模型的护理计划,并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况、疾病认知等情况,分析影响患者情绪的相关因素,制定护理措施。
1.2.2护理措施 (1)A-压力事件或情景:患者清醒后,向其介绍科室环境及管床医生及小组成员,并向其讲解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应对措施,减轻患者恐惧、不安的情绪;患者病情平稳后,发放康复手册,讲解引起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注意事项,给予患者饮食、生活指导,并检测自身情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2)B-资源及支持:利用相关资源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注意事项,加强对患者的精神支持,主动与患者沟通,掌握其心理状况,针对心理问题制定干预措施。对于重度焦虑患者,可向其讲解既往患者恢复情况,加强康复信心;同时,鼓励患者家属多支持、陪伴患者,指导其宣泄负性情绪,并采用聊天、听音乐的方式转移注意力,释放心理压力。(3)C-纠正疾病认知:护理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工作,通过口头宣教、宣教手册等方式介绍疾病相关护理及康复知识等,增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必要时由本科专家为患者及其家属答疑,减轻患者及其家属因疾病认知不足产生的心理焦虑。(4)X-压力程度:每周进行1次心理疏导,了解患者心理压力情况,帮助分析产生负性情绪的原因,指导患者多与家人、病友沟通,缓解不良情绪,告知患者积极情绪对病情康复的重要性,教会患者自我调节技巧,针对其心理问题给予解决方案。
1.3.1并发症发生率 比较两组感染、血栓、挤压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3.2焦虑、抑郁情绪及疾病不确定感 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5]、抑郁自评量表(SDS)[6]、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A)[7]进行评价。SAS、SDS均含20个条目,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1~4分),总分均为0~100分,SAS总分>49分为存在焦虑情绪,SDS总分>52分为存在抑郁情绪,分值高低与焦虑/抑郁程度成正比。MUIS-A包含复杂性、信息缺乏性、不明确性、不可预测性4个维度,共31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1~5分),1分表示“完全不同意”,5分表示“完全同意”,总分31~155分,分值与疾病不确定感成正比。
1.3.3应对方式、睡眠质量 干预前后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8]、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9]进行评价。TCSQ包括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2个维度,共20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1~5分),“肯定是”为5分,“肯定不是”为1分,积极/消极应对分值越高表明患者越倾向该应对方式。SRSS包含10个问题,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1~5分),总分为10~50分,分值与睡眠质量呈负相关。
1.3.4自护能力、生活质量 干预前后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10]、Barthel指数(BI)[11]、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12]进行评价。ESCA包含身体自我护理能力、情绪调节能力、社交能力、认知能力4个维度,共43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0~4分),总分为0~172分,分值与自我护理能力成正比。BI包括进食、上下楼梯、如厕、控制大便、控制小便、穿衣、洗澡、修饰、床椅转移、平地行走10个方面,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自理能力越强。WHOQOL-BREF包含生理健康、社会关系、心理健康、周围环境、总的生活质量与健康状况6个维度,共28个条目。每个条目1~5分,总分为28~140分,分值与生活质量成正比。
1.3.5护理满意度 采用我院自制创伤性休克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该问卷包括护理态度、技能操作、仪器使用等,共11个题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1~5分),总分为11~55分,≥50分为很满意、40~49分为较满意、<40分为不满意。该调查问卷Cronbach's α系数为0.855,效度系数为0.826,表明具有良好信效度。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n(%)
表2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MUIS-A评分的比较 (分,
表3 两组干预前后TCSQ-积极、TCSQ-消极、SRSS评分的比较 (分,
表4 两组干预前后ESCA、BI、WHOQOL-BREF评分的比较 (分,
表5 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n(%)
创伤性休克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症状严重的临床特点,其抢救时间有限,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极不稳定,死亡率、致残率较高,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3]。由于创伤性休克为突发性疾病,患者可出现不安、紧张、恐惧等负性心理,影响治疗进程及疾病预后[14]。因此,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减少不良情绪对其恢复期的影响,改善预后。
常规护理模式多注重疾病的抢救治疗护理,忽略心理对疾病预后的影响,虽有一定效果,但已无法满足临床需求。基于ABC-X模型的护理干预是一种关于心理方面的新型护理模式,可全面分析患者心理状况,并采用各项支持资源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减少负性情绪对疾病的影响,有利于改善疾病预后[15-16]。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干预后焦虑、抑郁情绪、应对方式、睡眠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改善情况优于参照组(P<0.05),表明基于ABC-X模型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创伤性休克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其应对方式,提升睡眠质量及护理满意度。与叶丽珍等[17]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干预组通过向患者介绍住院事项,减少住院陌生感,并根据心理状况制定个性化干预,分析导致心理问题的因素,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帮助患者以积极态度面对生活与疾病,改善疾病预后,提升护理满意度;同时,干预组通过指导患者采用听音乐、聊天的方式缓解心理压力,减少负性情绪,提升睡眠质量,有利于病情康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干预后疾病不确定感、自护能力、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程度优于参照组(P<0.05),表明基于ABC-X模型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创伤性休克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提升自护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分析原因:干预组通过向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可有效减少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感,改善对疾病认知过低产生的焦虑情绪,有效提升患者自护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将基于ABC-X模型的护理干预应用于创伤性休克患者,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以积极态度面对疾病,减少疾病不确定感,改善睡眠质量,提高自护能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