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路因其地理位置重要,承担着关隘的功能,历来都与政治军事紧密相关,也就见证了这一路的历史演变。
1329年,关中大旱,张养浩命驾西秦过程中,亲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感慨喟叹。他站在潼关路上,向西望去,望向长安。潼关是长安的屏障,而长安是多代王朝的古都,有着极其显赫的历史地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此建都,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修建阿房宫,一时间威风凛凛,好不霸气。可仅短短十五年,欲传基业于万世的大秦帝国就被农民起义的怒火给淹没了,而那富丽堂皇的阿房宫也在一把火中消失了,正所谓“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秦后同样定都长安的西汉,经过“文景之治”后达到极盛状态,哪怕后来汉武帝励精图治,开拓疆土,所向无敌,百年后也照样灭亡于烽烟战乱中。更不用说后来“万国来朝”的大唐盛世,在经历安史之乱后也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败。到張养浩所处的元代,长安已经历了秦、西汉、隋、唐等多个政权,这些王朝有过不可一世的辉煌,却终究逃不过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命运,所以张养浩“望西都,意踌躇”。在这个意义上,潼关路是一个见证者,更是一条由古至今的历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