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文丽
看病难、看病贵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难题,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发展。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难题,医保支付改革成为重中之重,为此国务院于2020年推出了《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对医保支付改革方式提出了明确要求。只有对医保支付方式进行创新改革,才能够提升医保基金的购买能力,充分发挥出医疗资源的整合作用。但是,在实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之后,醫院开始出现营收速度放缓、收不抵支等问题,严重影响到医院的正常运行。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对医院成本管理进行优化创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为此各大医院纷纷启动了成本核算改革,以便切实降低医院日常经营的成本费用,实现可持续化发展。
一、医院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核算重要性认知不足
目前很多医院对于成本核算存在着认知不足的问题。一方面,财务部门对成本的归集是建立在各个科室对成本费用分摊基础之上的,在这种模式下,如果成本数据核算出现了问题,将会导致医院各个科室成本数据的准确性出现偏差,进而对成本数据的使用情况产生影响,造成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另一方面,由于医院各个业务科室在日常都侧重于开展医疗业务,他们都有着较高的专业水准和能力,但却对于财务方面的数据缺乏完整的认知,这也导致了经常性地出现成本数据和实际情况不匹配问题。
(二)成本核算管理方式粗放落后
当前阶段,我院依然采用的是粗放落后的成本核算管理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对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存在着部分已经捐赠资产未及时入库的情况,从而导致账实不符,影响到了医院成本管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其次,医院对于卫生材料还并未完全实现精细化管理,依然沿用的是传统的管理模式,具体表现为,虽然医院已经解决了卫生材料出库到进入科室的成本问题,但依然还存在着领用的卫生材料在月度之内未能完全用完的问题,从而影响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导致成本核算结果出现偏差。
(三)成本核算信息化水平低
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科学技术在各行各业之中的广泛应用已经深刻改变了传统的数据处理方式,大大提升了数据处理的效率。但从医院开展成本核算的方式来看,却依然存在着成本核算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的问题,医院财务管理所使用的各类信息系统需要进行数据间的共享才能够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业财管理体系。但现阶段医院依然采用的是复杂、落后的手工成本核算方式,这显然无法满足医院的发展需求。此外,为了对成本变动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以便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成本管理措施,还需要对各个科室、项目以及病种的成本消耗数据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分析,而这是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的,显然目前医院成本核算信息化水平还无法满足这一要求。
二、DIP付费模式对医院成本核算的积极影响
(一)DIP付费方式概述
DIP(Diagnosis Intervention Packet)是一种依据病种进行分值付费方式,利用大数据技术来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管理机制,其遵循“疾病诊断+治疗方式”的相关要求来对病案数据进行分类,并在一定范围之内对数据信息进行整合,以建立起针对不同疾病的治疗标准。DIP可以应用在医保支付、医院管理等业务之中,其能够通过对数据信息的分析处理来展现出疾病的特点和治疗过程,同时构建起一个专业的医疗服务衡量机制,对治疗成本、分值计算以及付费方式等进行拟合,最终形成技术文件对医保支付方式进行优化调整。
从宏观角度来看,DIP付费模式的出现可以解决医院能动性不足的问题,在提升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医院服务种类数量越多,其能够获得的分值和医保支付额度也就越高,这也称之为“提质增效”。而从微观角度来看,DIP是一种以分值和点值为依托的支付标准,改变了以往医院依赖于总医疗费用进行支付的局面。
(二)对收入的影响
DIP对医院收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结算方式方面,由原先的依照总额结算的方式改为依据患者病情进行结算,在这种情况下,医保并不会按照治疗费用的全额来支付给医院,而是依据病种来确定相应的支付标准,这就会使得医院承担一部分超支付标准的风险,虽然这会对医院的营收带来一定的影响,但同时也会倒逼医院对经营成本实行精细化管理,提高对成本核算的重视程度。
(三)对管理的影响
医院要想获得快速发展,就需要针对病例制订出最优治疗方案,并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医疗水准和服务水平,从而为病患提供更加精准、专业的医疗服务。而在DIP付费模式下,对医院的医疗服务、技术水平、安全质量以及成本控制等各个方面的工作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并通过对数据的处理提升了疾病编码录入准确率,帮助医院实现精细化管理,优化和完善现有的服务流程,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对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四)对成本管控的影响
在传统营收模式下,医院的收入除了政府财政投入之外,还有很大部分是医院经营所得收入。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医院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可能会出现“过度治疗”的现象,向病患收取额外的费用。但在DIP支付方式下,医院出现的这种过度诊疗问题将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尤其是在开展财务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对各个部门及科室的严格管控,对治疗成本进行实时的分析处理,杜绝“过度治疗”问题的出现,这不仅对于医院成本管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够维护医院的声誉,缓解医患之间的矛盾。
三、DIP付费下提升公立医院成本核算质效的措施
(一)将成本核算与绩效挂钩,提升全员成本核算意识
在医院现有绩效考核方案下,医技科室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便是检查的例数,这就导致科室在安排人员工作以及提升人员工作成效方面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而却忽视了对成本的管控。因此,在针对医院绩效考核方案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摒弃传统的考核方法,转而采用“成本费用率”作为考核标准,并设立与绩效方案、成本预算目标相匹配的成本控制目标,将成本核算与人员绩效挂钩,纳入个人绩效考核之中。
(二)实行精细化管理,构建资产管理体系
在当今医疗改革不断深化和实行DIP付费的大背景下,公立医院要想做好成本核算工作就需要一改传统的粗放式成本管理模式,实行精细化管理,以彌补成本管理控制中存在的漏洞,对医院的各项业务依照成本核算的具体要求来进行优化和调整,并在此基础之上建立起完善的医院资产管理体系。具体来讲,首先,对于成本占比较大的临床科室,应在医院内部完善二级库房,将物资管理科室耗材直接入库至临床科室下的二级库房,如此一来,诸如麻醉室、医疗器械室等耗材用量较大的科室需要使用耗材时,就可以直接到自己的二级库房之中进行领取,实现了耗材领用的定时、定量和定点,做到了从根源上避免剩余耗材浪费现象的出现。其次,对于医院内价值较高的耗材还应重点实行精细化管理。例如,采取生成专属二维码或者条形码的方式来对其周转和使用流程进行全程跟踪,做到从高价值耗材的入库登记直至最后的领用出库、使用和收取的费用进行实时追踪,以便获取所有环节的数据信息,并将其录入资产管理体系,避免出现“过度治疗”、耗材浪费等问题。
(三)升级信息系统,提升成本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对于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幅度提升医院成本核算的质量和效率,应用信息化技术构建医院的成本数据中心,不仅是医疗改革的要求,同时也是医院自身发展的客观需求。因此在开展医院事后成本分析的过程中,应以医院成本数据中心为依托,结合DIP分组来生成医院以及各个科室的成本分析报告。此外,还应采取多元化的途径来充分利用医院所拥有的信息技术,完成对各个独立子信息数据系统的整合,实现不同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信息共享,进而在此基础之上构建起基于DIP模式的医院财务信息管理系统,以提升医院开展成本核算的信息化水准。
(四)优化绩效方法与成本管理联结
为了进一步提升医院成本管理的质量,将核心病种纳入绩效考核评价体系,还应结合DIP对病例依照对应的治疗方式进行聚类,从而不断增加医院优势病种和核心病种的点数。对此,就需要医院在开展实际工作过程中,实行多部门联动和信息共享,以构建起完善的病种筛选以及绩效考核机制,全流程、全方位地强化成本质量控制,以便达到提升成本管理效果的目的。例如,在日常成本管理过程中,可以将优势病种和核心病种之间的关系进行精准把控,筛选出符合两者共同特征的情况,并在政策的指引下,配给比例再进行激励,在此过程中注重对数据信息的积累和分析,从而达成最终的成本管理目标。
四、结 语
综上所述,从医院长期健康发展的角度来看,保持医院收支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我国开展医疗改革的大背景下,人民群众对于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为了和这种社会需求相匹配,医院无论是研发医疗设备和技术,还是进行升级改造,都需要充足的资金作为支撑,但在如今实行DIP付费模式下,对于医院的营收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医院资金周转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开展成本管理就成为医院的首选。而要想不断提升医院成本核算的质量和效率,就需要从重构医疗收入结构、转变成本意识以及实行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入手,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制度,以引导医院在DIP付费模式下能够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