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 刘治芩
尿路感染是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全世界每年发生尿路感染近1.5 亿人次,40%~50%女性一生中至少发生过1 次尿路感染。由于生理结构的特殊性,女性尿路感染的可能性是男性的30 倍,尤其是更年期、绝经期妇女,随着雌激素水平的降低,尿道黏膜上皮变薄,角化细胞减少,阴道自我清洁和尿道自净能力也会减弱,易造成细菌滋生引起尿路感染,而且尿路感染的发生率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特别是秋季气候干燥,尿液量减少,加之天气转凉,局部汗液增多,会阴部潮湿,有利于细菌滋生,更易发生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是指各种微生物侵犯尿路造成的感染。根据感染发生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前者包括肾盂肾炎和输尿管炎,后者包括膀胱炎和尿道炎;根据有无基础疾病、尿路解剖和功能异常分为单纯尿路感染和复杂性尿路感染;还可根据有无临床症状分为有症状尿路感染和无症状菌尿。虽然分类方式很多,但目前临床上通常将尿路感染分为急性、复杂性、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及无症状性菌尿。严重的尿路感染,如复杂性尿路感染和肾盂肾炎,易引起脓毒症,甚至引起感染性休克。
急性下尿路感染的症状有尿频、上厕所的次数很多,但尿量不多;尿急;尿痛,小便时尿道口痛或有灼烧感;尿液浑浊或闻起来很臭,可能呈粉红色或红色。如果细菌继续逆行到肾脏,往往会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寒战、腰痛、恶心、呕吐等。
怀疑尿路感染时,通常需要先做尿常规检查来进行初步诊断。当尿液中白细胞明显增多(每微升大于100)、出现血尿和微量蛋白尿,如同时出现上述临床症状症状,就要考虑尿路感染的可能。这时还需要进行尿培养,目的主要有:①进一步明确到底是哪一种病原菌引起的尿路感染:细菌、真菌还是结核。②可以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的选择。
除尿培养外,还可进行血常规、血C 反应蛋白、血沉检查。出现尿路感染反复发作、合并无痛血尿或怀疑合并有泌尿结石或梗阻时,还应进行影像学检查。
尿培养对于尿路感染患者的诊疗十分重要,但笔者在工作中经常发现,患者的尿液常常培养出来有3 种以上细菌,导致结果无法判读,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尿标本采样时被污染所致。那我们如何才能留取一份合格的尿培养标本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尿培养标本的种类,包括3类:中段尿、导管尿和膀胱穿刺尿。后面两类标本主要由临床医护人员采集,我们只需关注中段尿的采集方式。很多人对中段尿的概念并不陌生,体检留存尿液时护士也总是叮嘱要留存中段尿。但中段尿应该如何采集呢?采集前应清洁外阴及尿道口周围,然后自然排尿,让尿流不间断,留取中段尿,置于无菌大口容器中,不少于1 毫升。
其次,要了解采集的时间:①尽可能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留取尿液,以降低培养结果的假阴性率。②尽可能留取晨尿或在膀胱内停留4 小时以上的尿液,以降低培养结果的假阴性率。③留尿前,尽可能减少因液体摄入稀释尿液所致的尿菌计数偏低。
尿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检,新鲜尿液应在2小时以内送检,如果无法尽快送检应放于4℃冰箱,在24 小时内送检。
抗菌药物是最为可靠的治疗选择,治疗尿路感染有很多有效药物。在明确尿路感染后,医生首先会根据流行病学、诊疗指南,并结合患者性别、有没有基础疾病等来分析可能感染的病原菌,然后选择有针对性的抗菌药物,等到尿培养结果出来后再进行调整。一些患者自认为尿路感染不是大病,就直接去药店自行买药服用,或就医后因害怕不良反应而自行调整用药剂量和疗程,最终可能因疾病加重或抗菌药物疗程不足,使病原菌“死灰复燃”“卷土重来”,甚至导致耐药菌出现,最终导致治疗困难、反复发作,需要使用更多、更高级的抗菌药物。
注意保持会阴部透气、卫生,勤换内裤、选择合适的内裤(不宜过小过紧),适当饮水、不憋尿,女性在性生活后及时排尿、清洁外阴。
总之,当怀疑尿路感染时一定要足够重视,及时就医,早发现、早治疗,遵医嘱按时、足量、足疗程用药,切勿拖延耽误病情,不然小问题也会引起大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