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雅萍 张祖志 李梦沙 杨丹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予以突出强调。为高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中小幼一体化核心价值观工作室创新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五微模式”,即微宣传、微讲堂、微融合、微服务、微实践,帮助学生对外部世界、个人发展形成正确认识,为学生提供科学的发展规划。
作为核心价值观工作室重点实验校,深圳市南山实验教育集团荔林小学深挖“五微模式”内涵,根据学校教学实际与各年段学生的发展水平,从价值观认知、价值观践行、价值观认同等多个角度找寻契合点,探索并形成“入眼、入脑、入心、入情、入行”五大教学路径,对应“五微模式”的五个方面,力求做到“微宣传入眼、微讲堂入脑、微融合入心、微服务入情、微实践入行”,引导学生遵守社会规范,培育学生良好品质,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研学实践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为此,学校建立多元文化载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会贯通于校园文化建设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整体提升师生的精神面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宣传”。
学校创新推动物质文化发展,在围墙上绘制中华传统美德宣传画、在走廊上悬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板、在楼道里张贴行知小故事、在教室里布置“看得见”的特色墙报,在特定时令带领学生植树、栽花、种草,改善校园环境,努力将学校打造为一座充满活力的德育殿堂。
学校积极推进制度文化建设,立足“一主两翼”的现代化管理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合理融入校风校训,并结合《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确保学校从制度上、育人目标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严格规范师生的日常行为,打造统一、活跃、有序的育人环境。
学校创新建立“课堂有纪律、课间有秩序、环境有品位、言行有礼貌、心中有他人和地上无纸屑、门窗无破损、墙面无污痕、卫生无死角”的“五有四无”环境卫生综合管理机制,并常态化开展相关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日常行为准则,有效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基础课程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形式,学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作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在教学中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讲堂”。
一是在课程资源配备上,学校将德育与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治教育等有机结合,为教师配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读本,任课教师可在图书馆借阅、学习,以此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教材、课程的深度融合。二是在课程具体实践上,学校在各年级开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课程,推动专题课程与德育教学交叉授课,如指导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上为学生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知识。三是在课程内容组建上,学校将教学骨干作为深挖教材内涵的中坚力量,带头分析教材,探讨教材中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总结形成各年级、各学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指导方案,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为培育学生的优良品格,学校将《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融入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引导学生做到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礼貌待人。学校以每周、每月为单位检查各项行为规范的落实情况,促使学生在严格的约束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目前,学生们已经初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效提升了个人修养,也深刻理解了文明礼仪的重要性。
学校积极运用新媒体平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爱国主义教育相关内容与视频,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更加直观地向学生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借助网络的积极效应推动学生自主学习。
为更好地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校立足学生发展规律与认知规律,将情感教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采取多样化形式,使学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情,综合提升学生的情感素养与实践技能,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心”。
时代楷模作为学习的榜样,不仅能引导人们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能激励人们追求更高的理想、塑造更加完美的自我,并对青少年起到引领作用。学校开展“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富清生平事迹讲述活动,向学生展示了张富清在解放战争中的壮烈事迹、英勇表现及崇高品德,向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为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行动指南。
少先队员作为身边的优秀榜样,不仅能通过其优异的学习成绩起到良好的引领作用,也能通过其自身行为对更多的学生起到正向引导作用,拉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校依托少先队活动,举办系列衍生活动,如“少先队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进班级”“少先队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等,以少先队员为教育主体,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
学校创新开展以“争做‘三好六小’新时代好少年”为主题的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以深化学生品行培养、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在活动中,学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的仪容仪表、作息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等提出具体要求,每月按主题印发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清单,通过“知、比、纠、行”等环节推动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学生个人需明确行为规范内容,学会辨别良好行为习惯与不良行为习惯,明确哪些行为应该改正、哪些行为值得表扬,提升思想认知高度;班主任需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不良行为习惯,引导发挥集体力量,鼓励同学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帮助,教导学生遵纪守则、崇德向善、文明懂礼。
帮助学生充分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仅依靠课堂教学远远不够,应充分发挥“社会大课堂”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带领学生在实践中经历、体验、感受,在“行中学—行中悟—行中信”的成长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行动准则和自身追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情”。
学校借助传统节日契机,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通过多样化活动帮助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立志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与此同时,学校借助“国际禁毒日”“全国法制宣传日”等契机,开展普法活动,如假期社会调查等,加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理解,提升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
学校积极开展“认养红树苗,共享生态文明”“我是小小志愿者”等活动,提升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组织“弘扬雷锋精神,争当学校楷模”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雷锋事迹,通过聆听雷锋的歌声,深化学生对党忠诚的信念及对使命追求的执着;开展“雷锋中队”服务活动,要求学生在校园内外都做到保护环境,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做保护环境的“小雷锋”。
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入情”,学校创新开展“爱的包裹”活动,鼓励学生与特殊儿童交流,主动捐赠衣物、文具等物品,帮助特殊儿童渡过难关。通过努力和付出,学生不断提高自身服务能力,以实际行动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奉献中感受生命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日常生活也不断发生着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应符合时代需求,以求创新。实践是思想、理论和精神创新的源泉,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的基础。学校立足学生视角,以调研的形式,开展“微实践”系列活动,力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行”。
学校积极开展“图话百年”宣传教育活动、“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阅读活动、“学党史,祭英烈”重温红色经典诗歌诵读比赛、革命英雄微剧展演活动等;广播站每天播放“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主题内容;各班级开展“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黑板报展评活动,组织“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主题升国旗仪式等。学校以丰富的载体传递红色基因,搭建红色文化传播平台,力求让红色基因深刻烙印在学生心中。此外,学校积极运用校外资源,开展“强我国防,爱我中华”国防教育进校园活动,与武警部队联合组织升国旗仪式,邀请武警战士为学生进行国防专题知识讲座,将爱党、爱国、爱军的情怀播撒在学生心间。
家庭是学生最早接触的社会单元,因此,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尤其是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学校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引导家长与学生深入了解本地风土人情与农业面貌,将社会实践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另一方面,学校积极开展家校联合探访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历史遗迹、研究历史文献,深入了解本地历史文化,使学生从中获得智慧、汲取传统价值观念精华,鼓励学生继承并弘扬家乡文化。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学校依托“科创之行”活动,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实践,将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融合。在南山区相关专家及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学生走访南山区先进制造企业,认真观察一件件珍贵的展品,寻找南山的发展足迹;观看一段段生动的视频,了解南山的辉煌历史;驻足于全景CAVE数字沙盘,俯瞰南山城市建设的崭新面貌。学生们身临其境,体验幻影成像,感受科技创新的魅力,立志与祖国同行、与科技和未来同行。
综上所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是一个持久且全面的系统化工程,既要把握速度,更要重视质量。学校立足“五微模式”,在核心价值观工作室的引领下,积极创新德育教学方法,实践社会、区域、学校、家庭等多方联动的育人机制,坚持为构建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