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熙
(国能(泉州)热电有限公司,泉州 362804)
国能(泉州)热电有限公司#3 锅炉为超临界燃煤锅炉,型号为HG-2115/25.4-YM12。锅炉为超临界参数变压运行直流炉,单炉膛、前后墙对冲燃烧、一次再热、平衡通风、露天布置、固态排渣、全钢构架、全悬吊结构∏型布置。
近年来燃煤供应紧张,锅炉多掺烧国燃煤和印尼煤,燃煤结焦性问题突出。锅炉结焦导致过热器、再热器管壁温度超温严重,同时存在减温水量增加、空预器入口烟温高以及机组效率降低等问题。因此,对3A 磨启动后锅炉前墙易结焦,以及在水冷壁、燃烧器等处易出现严重结焦的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分析发现,锅炉右侧垂直水冷壁壁温平均上升20 ℃,螺旋水冷壁温度无变化。从焦块上纹路和锅炉右侧垂直水冷壁壁温上涨的情况判断,掉焦部位为锅炉右侧垂直水冷壁。掉落焦块有明显分层,分别呈黑色和黄褐色,其中黑色焦块带有明显的管壁形状痕迹,判断可能是国燃煤种焦块附着在垂直水冷壁上,因表面温度高于印尼煤灰熔点,导致印尼煤焦块附着于国燃煤焦块表面并持续增加,最终在自重作用下导致焦块掉落。
磨煤机煤粉细度化验结果与分离器转速数据见表1 和表2,其中,3A 磨、3B 磨、3C 磨、3D 磨、3E磨、3F 磨分别代表#3 炉A 磨、#3 炉B 磨、#3 炉C 磨、#3 炉D 磨、#3 炉E 磨、#3 炉F 磨。由表可知,2022年12 月5 日3A、3C 磨煤粉细度偏粗,3A 磨严重超标,虽然分离器转速满足要求,但是磨风量控制偏大,风煤比分别达到2.15 和2.10,未按要求控制风煤比为1.8,且2022 年12 月6 日白班3F 磨分离器转速控制偏低,为43 r·min-1,2022 年12 月8 日晚班至10 日晚班转速控制偏低,仅为45 r·min-1,此期间3F 磨煤粉细度偏粗。可见,煤粉细度管控不到位,磨煤机风量和分离器调整不及时。
表1 煤粉细度化验数据 单位:%
表2 煤粉细度取样前后分离器转速 单位:r·min-1
高负荷时氧量调整正常,满足防结焦氧量控制标准。低负荷时氧量控制偏低,负荷调整过程中氧量没有及时跟进匹配调整。
基本保持固有开度,未根据负荷变化匹配调整,且公司调整要求保持燃尽风在全开状态。电科院专家建议关小燃尽风至50%,开大燃烧器层二次风,下移火焰中心,降低垂直水冷壁处温度。
查询吹灰记录可知,班组按吹灰要求执行正常吹灰。但是,转向室温度超过控制值25 ℃,未根据转向室温度增加吹灰。
煤粉细度指煤粉颗粒的大小分布。煤粉细度对锅炉结焦有着直接影响,影响煤粉的燃烧速度和燃烧充分程度。较细的煤粉颗粒具有更大的表面积,可以与空气更充分地接触,燃烧速度更快,煤粉燃烧更充分,且在燃烧过程中更容易熔化和熔融。细煤粉进入炉内后,受到高温的作用,会迅速熔化并形成半液态煤渣。如果煤粉粒径较大,表面积相对较小,燃烧速度会减慢,煤粉在炉内的停留时间就会增加,导致结焦的风险增加。煤粉细度还会影响煤粉与空气之间的混合程度。细煤粉在进入炉膛前,与空气更容易均匀混合,形成适宜的煤粉-空气混合物,有利于均匀燃烧。粗煤粉在混合过程中难以与空气均匀混合,可能造成局部燃烧条件不充分,使部分煤粉无法完全燃烧,增加结焦倾向[1]。
通过控制过剩空气系数,可以确保煤粉燃烧充分,减少煤粉残渣的产生[2],同时可以控制煤粉的燃烧温度和烟气温度。高温有助于煤粉颗粒迅速熔化和熔融,形成半液态煤渣,也有利于半液态煤渣流动并降低附着在锅炉内壁的可能性,从而减少结焦的倾向。本次锅炉氧量控制偏低,氧量不足,使得煤粉燃烧不完全生成CO,形成还原性气氛。CO 会将煤灰中具有高熔点的Fe2O3熔为低熔点的CaO·FeO,熔点仅1 000 ~1 200 ℃,结焦风险增大。
若燃尽风量较小,由于燃尽风本身的风场效应,其流动通过煤粉喷嘴后会对火焰有一个向上或向下的推动作用,无法有效推动火焰中心位置,造成火焰偏离理想位置[3]。若燃尽风开大,会对火焰中心产生一个上升的推力,使火焰向上扩展。因此,在调整燃尽风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设置风量和风口位置,使火焰保持稳定,达到理想的位置。对调整过程进行分析,操作时未能根据煤种熔点和挥发分及时调整配风,导致燃烧器喷口结焦。
锅炉吹灰问题集中在3 个方面。第一,吹灰蒸汽未能达到吹灰受热面,清焦效果不良。第二,吹灰系统管道压力调节阀控制性能差,吹灰压力控制不稳定。第三,吹灰器行程不到位和吹灰时间设定过短。本次调整分析中,运行人员未能根据转向室温度变化及时增加相应的吹灰次数。
#3 锅炉经常性结焦,严重影响锅炉的安全运行。根据目前燃烧调整试验情况,结合原因分析和燃烧优化方向,提出相关措施。
首先,根据《电站锅炉煤粉制备与计算》,综合考虑锅炉飞灰、制粉电耗以及低氮燃烧器等因素,煤粉细度控制值修改为R90=0.5nVdaf(其中:R90为90 μm的筛子的筛余煤粉占比;n 为煤粉的均匀性指数;Vdaf为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合格范围为±20%,一周检验两次。其次,结焦明显的磨煤机对应的分离器转速控制不低于60 r·min-1,其余磨煤机分离器转速控制不低于50 r·min-1。最后,规范煤粉细度取样。由于煤粉在管内分布不均,粉管取样时要将粉管分为4 等分,从取样口开始分别在伸入长度约30 cm、40 cm、50 cm、60 cm 点停留取样1 min。
在满足机组负荷的情况下,逐步减少高热值煤种的配仓占比,至少保留一台等离子制粉系统为高热值煤种。停运磨煤机时,优先停运上层制粉系统。采用正塔式配煤,按照下层、中间层、上层的顺序,同时煤量由大到小进行调控。
第一,风煤比控制在1.8 ~2.0,但最终以目标煤粉细度和燃烧调整最佳为调整原则。关注煤粉细度化验结果,若煤粉细度偏粗,降低风煤比,提高分离器转速;若煤粉细度偏细,降低分离器转速,适当提高风煤比。第二,在煤粉细度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通风量,以较低的风量控制磨煤机的运行。第三,正常运行中不得开冷风和低煤量运行,发现冷风门内漏时需及时处理。第四,燃烧器喷口结焦时提高风煤比,根据试验结果,6 台磨运行时前墙A 磨风煤比不低于2.6,前墙C、D 磨风煤比不低于2.5,后墙F 磨风煤比不超过2.0,后墙B、E 磨风煤比不超过2.2。
在不堵磨的情况下,热一次风母管压强一般控制在7.5~8.5 kPa。燃烧器中心风电动门和手动门保持全开位,如有安措隔离,恢复后手动门应开启。二次风按正塔式配风,燃尽风开度为30%~50%。锅炉发生偏烧时,合理调整二次风门开度。锅炉左右侧氧量偏差大,左侧氧量低,右侧氧量高,开大左墙二次风,增加炉膛左侧氧量。
一方面,按烟气流程从前往后吹,并对易结焦和积灰区域增加吹灰频次。使用低灰熔点煤(低于1 200 ℃)且#3 锅炉蒸发量大于1 500 t·h-1时,注意不得过吹。吹灰前严格进行充分暖管、疏水,严防蒸汽带水进行吹灰。另一方面,吹灰时要注意吹灰调门开度、压强是否与吹灰器状态匹配、吹灰器的吹灰时长是否合理、吹灰到位情况是否正常等。要加强吹灰器的现场检查,及时发现缺陷。
煤场堆煤按灰熔点、热值、硫分区分堆放,配煤入炉加权平均灰分不得超设计的19.77%,灰熔点低于1 200 ℃的煤种不得配在中上层和A 层制粉系统。
夜班轮流停运制粉系统,降负荷至450 MW 以下,停运制粉系统3 h 以上。升负荷时,启动制粉系统。若负荷不变,提前更改加仓方式,创造条件停运制粉系统[4]。
若发生负压异常波动、掉焦的情况,应全面排查,判断捞渣机内的掉焦位置,反推炉内结焦、掉焦区域,记录捞渣机刮板和渣仓检查情况、异常时的壁温、捞渣机电流和油压等参数。
经过执行措施,结焦情况明显好转。锅炉末级过再热器减温水量减少,排烟温度下降12 ℃,空预器差压减小,解决了因空预器入口烟温超标限制负荷的难题,保证了空预器的安全运行。锅炉垂直水冷壁结焦明显减少,大大降低了因结焦引起的水循环恶化[5]。随着烟道积灰结焦减小,烟道阻力降低,引风机电流降低,节省了用电。
锅炉结焦是一种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易造成锅炉燃烧不稳定和锅炉排放物环保参数超标等不良后果。分析锅炉结焦原因,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可有效降低锅炉结焦的可能性,保证锅炉燃烧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