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2023-11-02 09:06:12成响元
科学咨询 2023年16期
关键词:新课标实验教学生物

成响元

(咸丰县第一中学,湖北恩施 445600)

实验是生物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学生深化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促进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此同时,实验的开展也能促进理论与实践衔接,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学习平台,帮助学生巩固提升生物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探究能力。目前来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还存在教学模式单一、重点不突出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物教学实效。研究发现,以新课标为导向,进一步优化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握实验教学方向,同时也能使学生通过实验深化对学科理论知识的理解,以理论指导实践,逐步强化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基于此,教师要进一步改革生物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把握生物学习要点,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升。

一、新课标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思路点拨

在新课标背景下,生物实验教学要突出学科核心素养,倡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自主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逐步强化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能够认识生命世界、学习生物课程,把握生物学习本质。与此同时,实验教学也要注重与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应用生物学原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强化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此外,还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改变以往获取知识的途径,自主探究实验,把握生物实验本质,突破实验学习难关。

二、新课标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明确仪器原理和药品特性,为实验教学奠定基础

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可以给学生讲述特定的仪器,使学生了解仪器原理与药品特性,逐步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在生物实验教学中,以了解特定的仪器原理、药品特性为重点。以显微镜为例,部分学生在应用过程中,无法正确选择显微镜,经常为选择低倍镜或高倍镜产生疑惑,未能根据观察对象的特征合理选择。由低倍镜换高倍镜时,如图像不太清晰,这时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图像为止。如果有污染的花斑或异物,会影响观察效果,对此应该清除污染物,首先要确定污染物的位置,判断其在目镜、物镜还是装片上。在此过程中,学生可用手转动目镜所在的镜筒,装片在载物台上可用手向任意一个方向移动或用移动器上下移动,如污染物在装片上,移动装片,污染物也移动,向反方向移动,如污染物移动,则污染物就在物镜上。清除污染物后,学生还要了解相互顺序,如先摘下物镜,然后再摘下目镜,擦拭完毕后先装目镜后装物镜,避免两者在摘装过程中摩擦时的灰尘进入物镜内部。

(二)及时更换实验用具,提升实验效果

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习惯按部就班,按照书本上的操作流程进行实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从以往高中实验的实验用具来看,多为固定的器材,不利于指导学生开展个性化实验,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我们可以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以创新为指导,鼓励学生更换已有的实验材料,利用生活中的一些材料进行相关实验,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并探究,进一步提升实验效果。

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为例,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在滤纸上刻画滤液细线,这一过程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学生刻画的线条直而且细。按照以往的方法,学生通过毛细吸管进行刻画,但如果操作过程用力不均,容易导致细线又粗又歪,对实验效果也有很大影响。基于此,鼓励学生改变以往的学习理念,秉持创新性原则,如用盖玻片或塑料胶片等玻片进行刻画,使滤液细线又细又直,进一步提升实验效果。

(三)灵活筛选实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从以往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模式来看,多采用示范法教学,学生未参与实验过程,难以理解实验原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有重要影响。基于此,教师要改革以往的教学理念,挑选简单、容易操作的实验,逐步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以“影响酶活性条件”这一实验为例,引入特定的实验主题,如探究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温度和PH值下对过氧化氢水解的影响。首先,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做出假设,思考什么因素会影响酶的活性,如何判断酶的活性,进而深入地掌握实验原理。例如,部分学生以ph对酶活性的影响这一实验为例,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为提升实验效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思考实验中的自变量是什么,明确自变量后,学生自主选择若干试管,分别在试管中加入蒸馏水、氢氧化钠、稀盐酸,在此基础上,再加入等量的淀粉酶和可溶淀粉溶液,将上述溶液混合均匀。保持温度不变,最终,在上述溶液中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观察实验现象。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发现只有加入蒸馏水的试管液体颜色变蓝,进而得出PH值偏高或偏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这一结论。对此,在今后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灵活筛选实验,鼓励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探究,深入领悟实验原理,把握实验学习要点,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四)借助问题导学,深化学生对实验原理的认识

问题具有一定的导向性,能够使学生把握实验学习要点。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能够深入实验探究中,进而深化对生物实验的兴趣。在此过程中,以问题为导向,学生带着疑问设计生物实验,加深对生物实验的印象。

以“质壁分离与复原”这一实践为例,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一部分细胞并没有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基于这一现象,我们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存在这种问题?并让学生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细胞没有质壁分离?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可做出假设,如探究浓度对细胞质壁分离的影响。为提升实验教学效果,我们也可进一步拓展实验教学内容,如将学生分组,在此基础上设计生物实验,使学生以小组合作之力解决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给学生准备显微镜、滴管、镊子、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0.3 g/mL蔗糖溶液、刀片,洋葱鳞片叶、清水等。学生按照特定的流程进行实验:首先,将载玻片放置于桌子上,并在其中央滴一滴清水。其次,借助刀片在洋葱鳞片外表皮划一个小方块,用镊子取下表皮部分,将其放入载玻片上的清水滴中,盖上盖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总结洋葱表皮细胞的特征。最后,从载物台上取下装片,应用引流法使洋葱表皮细胞处于30%的蔗糖溶液中,观察细胞形态,动态化了解质壁分离现象,把握生物实验学习主题。

还是以“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这个实验为例,为使学生把握实验主题,强化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为学生引入以下多个探究性问题,如问题1,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是活细胞还是死细胞?如何判断细胞的性质?问题2,实验研究过程中,能否只选用洋葱表皮细胞?选择其他细胞可以吗?问题3,关于实验试剂的选择,除了应用蔗糖溶液外,还可以采用其他试剂吗?试剂的浓度控制在多少较好?问题4,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哪个伸缩性更大?如何判断?通过上述问题的引入,学生能够不断改进实验探究方法,对自身思维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同时,也能深化对植物渗透吸水原理的认识,便于突破生物学习困境。

(五)丰富生物实验教学形式,提升实验教学效果

在新课标背景下,我们要紧跟课程要求,丰富生物实验教学形式,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实验教学效果。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高中生来说也是如此,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结合教学内容丰富实验教学形式,全面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学生深入理解学科知识,把握生物学习要领。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入一些开放性实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以“植物细胞质和植物细胞壁”相关实验为例,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实验材料,在显微镜下区分不同类型的植物,了解植物细胞结构。以细胞液浓度等相关实验为例,学生借助教材或其他教辅资料了解相关信息,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给予学生必要的点拨与评价,全面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提升实验教学效果。

(六)实验教学突出探究原则,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原理,逐步强化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教学为例,实验经历以下流程:培养—10%氯化氢解离—漂洗—染色—压片。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给予学生适当引导,学生思考根尖放在10%的氯化氢溶液中的作用,通过思考,学生能够认识到这一举措重在溶解细胞间的果胶质,在这种情况下,也能使根尖细胞变得更为松散,便于压片。与此同时,10%氯化氢溶液的应用,也能使细胞在短时间内迅速死亡,且死亡时保留各自的分裂状态。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学生分析为什么用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溶液染色?通过分析,学生能够认识到这种染料能够使细胞核内的染色体着色,增大细胞核与周围部分的反差,便于直观观察染色体的分布。

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这个实验为例,我们可引导学生制备滤纸条,与此同时,还要让学生思考在劣质条制备过程中,为什么要将滤纸剪成十厘米长?这与胡萝卜素在纸条上扩散的距离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在距去两角的一端一厘米处用铅笔画横线?划滤细线时为什么要干燥后重复画两三次?通过梳理上述问题,学生了解实验原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有重要意义。

(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深化知识理解能力

创新是生物教学的主题,在新课标背景下,我们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突破以往的思维束缚,探索最新的生物问题,逐步提升自身的想象能力,促进自身创新思维的发展。

以“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糖和蛋白质”这个实验为例,为使学生更好地观察花生中的脂肪,需要学生选取若干花生,进行切片处理。一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借助刮刀刮花生,得到花生切片,这个方法非常便捷,便于学生将刮刀的刮片和熏肠切片进行对比,进而优化实验方案。学生通过这个实验,观察到虽然刮刀切片非常便捷,但得到的细胞结构并不完整。基于此,我们可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改变思考问题的维度,让学生思考如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糖和蛋白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物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自主探究了解更多的生物原理,强化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改革以往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探究生物实验,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强化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对学生的引导,学生能够把握生物实验主题,开展高效的探究活动,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验过程中,可采取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如及时更换实验用具,提升实验效果;灵活筛选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借助问题导学,深化学生对实验原理的认识;丰富生物实验教学模式,提升实验教学效果;突出探究性原则,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逐步突破实验学习难关,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新课标实验教学生物
生物多样性
天天爱科学(2022年9期)2022-09-15 01:12:54
生物多样性
天天爱科学(2022年4期)2022-05-23 12:41:48
上上生物
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 14:26:56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趣味(语文)(2021年10期)2021-12-28 09:34:35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师道·教研(2021年2期)2021-03-28 02:20:53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36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物理之友(2020年12期)2020-07-16 05:39:20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4
第12话 完美生物
航空世界(2020年10期)2020-01-19 14:3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