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清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分公司,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编辑是科技期刊工作的主体,从组织、策划、审读、选择到优化加工等各个环节都离不开编辑的付出和参与,没有高质量编辑就难以挖掘优秀稿件,期刊持续发展目标也难以实现。四部委2019 年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中提出,需要做强、做精一批在传统媒体领域有着突出优势的期刊,不断提升中文科技期刊发展水平,强化科技期刊人才凝聚力、创新引领力。该意见不仅为科技期刊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也对相关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编辑赋予了全新的重任。在这一背景下,为助推科技期刊改革与转型,需要积极合理地针对编辑展开培养,不断提升编辑综合素质以及能力水平,助力科技期刊编辑成长与发展,让其可以更好为科技期刊效力。
媒体融合是“智网”与“智媒”的融合,由尼古拉斯·尼葛洛庞蒂最早提出,后续美国学者浦尔所作的《自由的技术》当中针对其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界定,即媒体融合是各类媒体呈现一体化趋势[1]。本研究从狭义与广义两个层面分析。从狭义层面分析,媒体融合主要是互联网与信息技术传输通道多元化背景下的新作业模式,是将电台、电视台、报纸等传统常规媒体与手机、互联网以及智能终端等各类新型媒体有机整合,实现资源共享以及实时处理,并衍生出形式各不相同的信息产品,借助不同平台为受众传递。从广义层面分析,媒体融合属于一个发展转变的过程,是所有媒体全媒体化的过程,最终目标就是实现全媒体化。
现阶段,在媒体融合环境下,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各类新兴技术快速发展,许多具有持续化发展视野的期刊也在深入展开互联网业务探索,积极主动建立信息数据库,探索在线期刊销售以及数字版权经营运行等数字化模式,以实现数字化与集约化转型[2]。对此,作为科技期刊编辑,也需要不断增强自身信息素养,以此来更好应对数字化发展转型。例如,需要规范合理应用大数据技术以及信息化平台,组织展开论文查重与检索工作,预防剽窃、抄袭等各类不端行为;学会运行与管理期刊相关的公众号、网站、QQ、微博以及微信等各类平台,通过多媒体传播、开放获取等模式,扩大期刊影响力;学会借助校对软件以及设备等新兴技术,持续提高编辑工作质量和效率;学会借助计算机软件与大数据挖掘分析技术,针对学术研究现状、重点以及实施质量进行分析,以此来增强自身学术研究领域的洞察能力,保证选题策划的效率、质量以及精准性[3]。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科技期刊工作范围不断扩大,涉及线上线下期刊管理、发布等各个环节。这也对科技期刊编辑业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编辑必须要掌握业务知识、基础知识,以及编辑出版工作运行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拥有扎实牢固的编辑技巧以及知识,以此来更好地适应工作要求,让刊物线上线下发行出版任务高质量完成。另一方面,科技期刊编辑的知识储备量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4]。由于科技期刊涉及的领域具备较强的专业性,对于编辑业务素质要求相对较高,不仅需要编辑拥有较高的知识储备量,宽广的知识面以及眼界,还需要对科技期刊涉及的学术领域有正确的认识与了解,以此来维护与保障期刊内容的正确性与稳定性,让科技期刊具备的社会效益可以真正发挥出来,保证学术传播的有效性与真实合理性。
一方面,科技期刊不仅是建设物质文明的关键工具,也是组织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载体。特别是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必须要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以及正确的价值取向,因为一旦出现政治导向问题,不仅会对科研领域版权归属产生影响,而且对我国科研的实际发展速度以及国防安全也会产生影响[5]。所以作为科技期刊出版的管理者与维护者,一定需要拥有过硬、优异的政治素质,严把政治关卡,摒弃价值取向有一定扭曲、政治导向不正确、有悖社会主义的文章,及时发现剽窃与伪造的文章,营造价值取向合理的期刊氛围与学术研究氛围。另一方面,科技期刊承担着中国科技文化选择与传承传播的重要任务,只有贯彻落实党的政策方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才可对涉及领土完整、国家主权以及宗教民族等内容保持高度警惕与敏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更好的服务。
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受众群体的思维形式、阅读模式、兴趣点与价值观念等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人们面对的信息资源以及数据更加多元,导致阅读模式“快餐化”趋势更加明显,读者倾向于选择创新型、创造型文章。因此,科技期刊编辑不可局限于校对文字,还需要跟随时代热点,把握科研技术前沿,改革创新出版模式以及内容,为科技期刊创造与提供全新的价值增长点,以此来进一步推进科技期刊创新化发展[6]。
科技期刊编辑承担着校对、排版以及印务等多项职责,对科技期刊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在融媒体时代科技期刊转型发展背景下,为更好地适应期刊发展趋势,满足岗位工作需求,需要不断强化理论知识学习探索,培养政治素养,健全知识结构体系,提升职业能力,规范合理学习应用新媒体技术,提升信息素质以及创新意识,主动适应环境改变以及新型技术变化,让自己可以在融媒体时代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科技期刊持续、长效发展贡献力量。
编辑作为科技期刊内容把控的最核心门槛之一,在思想层面必须符合《出版管理条例》要求,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合理把控舆论导向,这也是编辑发展与成长的核心点。
1.增强政治意识,坚持正确价值观念
科技期刊编辑的政治意识,就是要求编辑对于出版物以及出版工作等各类工作本质有正确、合理的认识,深刻理解与认识到编辑工作作为意识形态领域、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显著的政治属性与特征,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念,落实各项工作。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同样,要想搞好编辑工作,也需要政治家来办刊。编辑需要强化政治理论知识学习,通过看原文、读原著、悟原理等手段,深刻认识与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正确的价值观与思想理论武装自身[7]。
2.做好理论知识学习,坚持正确发展导向
科技期刊编辑必须要强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遵循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机统一的原则,将社会效益放在核心、首要位置,积极合理传播与积累有助于经济发展、民族素质提高、社会进步的文化知识以及科学技术,弘扬与传播传统优秀文化,丰富与充实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特别是新时代青年编辑,年龄相对比较小,其成长时期极易受到西方文化观念的影响,并且思维十分活跃,必须要强化政治理论学习,从而保证自身政治立场的坚定性与敏感性,增强社会职责感。例如,在稿件编辑校对以及选择期间,需要结合科技期刊办刊方向,严守红线,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坚决不跟风,注重创新,坚决杜绝政治差错问题的出现。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文化热点、媒体技术日新月异,作为全面反映与展示最新科研成果的期刊,科技期刊内容必须要聚焦热点、跟进时代发展步伐,全面反映前沿科学研究成果。而编辑作为期刊内容的重要管理者和“工匠人”,需要做好学习与探索,完善知识结构体系,拥有充足的知识储备,为期刊长久发展提供支撑。一是科技期刊编辑需要结合国家相关要求,借助考试获取新型专业技术职业资格。资格考核与备考期间,也是系统化掌握与学习出版专业知识的过程。二是对已经获取资格证的编辑,每年坚持部署安排继续教育培训,这也是科技期刊编辑深入学习专业知识的好机会。培训必须要精心组织,从编辑业务、运用管理控制、版权管理、数字出版以及印刷复制等多个不同方面进行系统化、专业化讲授,让编辑可以迅速增强专业能力,掌握国际高质量、高水平期刊实际发展方向和运营模式,并以此反思国内科技期刊的不足和优势,结合国家有关部门的政策导向以及国内期刊改革转型方向,优化与完善科技期刊工作模式。三是科技期刊编辑需要规范合理应用各类资源优势,积极主动参与研讨会以及学术报告会等,通过主动聆听专家的学术报告、现场实时答疑等,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与掌握不同专业以及科研领域的发展动态,不断开阔自身视野,提升见识。
媒体融合发展进程的加快,使传统媒体面临极大的冲击与影响。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调查研究,自2017 年开始,中国科技期刊数量持续降低,到2020 年总数量为0.43 亿册,与2019 年相比减少约0.17 亿册,同比减少达到28.95%,下降趋势十分明显。在这一背景下,科技期刊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迫使相关科技期刊创新常规工作模式,转变采编手段、出版模式、传播手段以及服务形式,从单一传统的纸质出版逐渐朝数字化方向转变,让期刊传播的时效与速率全面提高,提升期刊的影响力、权威性、知名度。在科技期刊转型与融合发展时期,编辑工作也发生一定的改变,对于信息素质与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较高的编辑处理能力,而且还需要拥有复合、多元化技能,以全面适应媒体融合背景下科技期刊转型发展趋势。
1.依托新型科技创新编辑工作模式,提高编辑工作效率与质量
需要改变传统常规的编辑工作流程,借助功能全面、专业现代的采编系统组织展开各项工作,包括收稿、初审、复审、发稿、校对与编辑等,不仅明确清晰,并且有据可查,方便编辑针对相关作者的统计、查询,有效节省时间成本,提升信息交流沟通效率与编辑工作质量。例如,《湖北农业科学》在2019 年重新组织建设全新的采编系统与门户网站,重新规范与界定编辑实际出版流程,编辑可以实时有效借助此类采编系统落实编辑工作,可以及时有效回复作者的信息。同时,为保证编辑工作能够及时有效落实,编辑还需要强化新技能与技术的学习与探索,熟练掌握图表制作软件、office 办公软件、校对软件,建立读者与作者微信群、QQ 群,及时有效展开互动交流。需要保持强烈、浓厚的求知欲望、好奇心,能够及时有效针对不断出现的新技能与新技术进行学习,借助APP 以及微信等各类智能化、网络化平台,收集整合资料,持续提升业务能力,更好地适应科技期刊现代化发展要求。
2.规范合理应用新媒体技术,创新与完善编辑工作内容与流程
需要以科技期刊学术论文质量提升为目标,通过新媒体手段与技术,针对期刊资源进行深入挖掘与探索。一般来讲,无论媒体行业如何改变,内容始终是期刊的关键与灵魂。编辑需要善于应用新技术与新媒体手段,拓展与丰富内容增值渠道,加大论文传播推广力度,争取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一方面,微信、微博以及抖音等是现阶段受众应用度较高的平台,也是媒体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编辑也可借助微博、微信与抖音等,升级与创新科技期刊实际出版流程,具体来讲,利用此类平台积极合理发布新型期刊,与传统纸质杂志相对比,可以让期刊传播速度全面提高。另一方面,目前纸质期刊发行量有一定的降低,而微博、微信与抖音等受众较多,粉丝数量增长相对比较快,明显超出纸质刊物的实际发行量,能够缩短稿件的实际生命周期,保证稿件的经济效益以及时效性。同时,在融媒体环境下,受众对期刊信息获取的需求也有明显改变,编辑需要改善视听表达意识与态度,创新与优化视听实际表现形式以及基本方法,丰富与优化刊物产品与信息类型,以此来更好地适应不同媒体平台期刊信息获取需求。具体来讲,科技期刊编辑可通过机构培训或者自主学习,深入掌握音视频处理软件、主流图片实际设计技巧与应用方式方法,借助知名自媒体平台以及短视频平台建立立体化、现代化的视听内容宣传推广体系,实现视听文本全媒体发布与推广。
综上所述,编辑素质是科技期刊质量的最基本保障,也是影响科技期刊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新时期,媒体融合进程加快,为科技期刊带来巨大的挑战与发展机遇,对期刊编辑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辑必须要重视自我培养、自我修炼,充分认识自身的价值与作用,提升政治思想觉悟,深入学习理论知识,研究相关政策方针,完善知识结构,充实自身知识,不断突破自我,应用新型技术手段,努力成为兼具编校、学术以及运营、策划能力的新时代编辑,从而助推我国科技期刊转型改革任务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