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众媒介视域下主流文化传播现状及优化策略

2023-11-01 19:43姜晨雨王雅莹
传播力研究 2023年27期
关键词:大众媒介受众

◎姜晨雨 王雅莹 张 淼

(南通大学文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0)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交流越发便利,信息的传播效率也随之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同时,大众媒介的形态也依托互联网技术的变革发展而日趋多样化,并且可以为人们搭建一个全方位的立体交流平台。随着高新技术时代的来临,人们开始更加关注主流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而如何从大众媒介的视角提升我国主流文化的传播效果,进而巩固我国主流文化在当今文化多元化发展态势下的影响力与主导地位,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大众媒介与主流文化的关系

主流文化,又称官方文化。它是指一个时代、一个社会所倡导的、发挥着主要影响的文化,是在文化的竞争中逐渐形成的,具有较强的传播力、高度的融合力以及广泛认同的文化形式,并在诸多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具有引导和整合作用的文化。从性质上看,作为党和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大众媒介理所应当地承担起传递与输出主流意识形态声音的重要职责。主流文化则是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文化层面的映射,更是主流意识形态在文化层面的体现[1]。因此,充分利用大众传媒来传播主流文化,可以起到服务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凝心聚力的重要作用。无论多么优秀的文化,都必须经由一定的载体方能呈现于大众视野中。作为主流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大众媒介可以准确、及时、高效地把主流文化传递、呈现给受众。由此观之,大众传媒无疑是受众与主流文化之间的一座不可或缺的坚实桥梁。

(一)大众媒介为主流文化传播营造新空间

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正在促使人类社会逐渐步入媒介化阶段,媒介正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着其史无前例的宰制性作用。诞生于20 世纪60 年代的互联网技术,无疑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而且也对人类的行为、心理等各方面产生了巨大且深远的影响。

从范围的横向扩展来看,文化传播依托大众传媒的发展开始突破了部落、种族乃至国家的界限,从而被赋予了全球化的意义,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借由大众媒介的这种全球化传播得以进一步发展。作为一柄双刃剑,这种全球化的流通与传播也加剧了各个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冲突与对抗,各国不同意识形态与主流文化之间的矛盾也日趋尖锐。

从影响的纵向拓展来看,在过去,主流文化的影响主要以推送式为主。因此,受众在传播的两级中往往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然而,在如今高新技术发达的互联网时代,随着微博、微信、抖音等全新媒介形态的出现以及媒介融合趋势下自媒体“军团”的不断壮大[1],受众在传播两级中的地位已然由被动转为主动。因而,主流文化能否在当今新媒体时代产生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众是否选择。

(二)大众媒介是促进主流文化传播的有力工具

正如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涂尔干所言:“只有当个体成功地融入社会群体,并且接受一套共享的价值和习俗的调整时,群体的团结和秩序的稳定才能得以维持。”人们获取社会习俗、传统价值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便是大众传媒。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受众而言无疑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信息多元化随之带来了文化多元化,因而对于文化的鉴别和选择便成为人们在信息时代亟须解决的一个难题。不同的大众媒介通过各异的观点阐释与信息传递,影响着人们做出相应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2]。一般而言,对于那些与自己既有认知相符的信息,受众往往更为积极地接受;而对于那些与自己已有价值观相左的信息,受众通常会选择视而不见或有所取舍地接收。而大众传媒正是通过不同的传播方式、传播频度、传播内容,对受众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产生影响。

二、大众媒介视域下主流文化传播的现状及问题

(一)主流文化的传播现状

自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主流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其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影响力在报告中也被多次强调。其中,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明确指出我国主流文化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我国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植下开始崛起,部分传统文化内容更是以贴合时代发展的创新形式呈现日益获得了受众的喜爱,诸如汉服文化、国潮品牌、故宫系列的各类文创产品等逐渐受到了广大受众的关注和青睐,这为我国主流文化的传播、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态氛围。

随着大众媒介的逐步发展和互联网的大规模普及,我国主流文化的传播方式也随之不断迭代更新,从以前的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传统单向传播,发展到如今社交视频平台中官方媒体可以通过发布各类视频与受众互动的双向传播。此外,5G 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更是促进了大数据、云计算、VR、AR、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主流文化传播中的综合运用。由此可见,如今我国主流文化的传播方式和手段相较于从前可谓已达到了日新月异的高度,这些智能技术的普及以及新兴传播媒介的应用不仅极大地激起了受众对于主流文化的关注和喜爱,也赋予主流文化传播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大众媒介传播主流文化的问题

在当今新媒体语境下,我国主流文化的大众化建设在内容形式、思想理念以及技术手段上仍然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众媒介在吸引受众参与、平台搭建等促进主流文化传播方面仍然差强人意,存在传播渠道狭窄、内容相对刻板、形式相对陈旧等问题。

1.传播渠道未得到有效整合

目前,主流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代表,是对国家、社会、个人发展目标的高度概括,具有抽象性、民族性、国家性等特征。因此,其给人留下的刻板印象为——传播主流文化的责任应当由主流媒体来承担。但实际上,主流文化不仅与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休戚与共,也与身在其中的每个个体息息相关,它是关乎社会发展、民族振兴、个人进步持久而深厚的精神力量[3。因此,除了主流媒体在促进主流文化传播中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包含于社会体系内的每个子体系甚至个人都具有承担主动传播主流文化的义务和责任。

从主流文化目前的传播载体来看,其主要依托党刊、党报、主流媒体网站等呈现,而对新兴网络载体以及各种终端发掘利用的程度仍远远不够[4]。即便近两年来政务微信、政务微博、政务短视频等传播方式也在兴起,但总体观之,数量仍然有限,大众传媒在促进主流文化传播方面,未能起到应有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2.传播内容未能与时俱进

“美国大众传播研究专家梅尔文·得弗勒认为大众传播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低级趣味的内容、有争议的内容、高级趣味的内容。”相较于前两者,高级趣味的内容由于对受众理解力和鉴赏力的要求和门槛较高,其内容也就相对更难以激起受众的关注和喜爱。就内容而言,主流文化无疑属于高级趣味。因其内容的复杂、多样性,其传播效果的提升也较为困难。在各种新兴媒介不断发展的今天,主流文化不应是一种抽象的概括,更应是由其自身及其延展出来的贴近现实、具体、鲜活、生动的故事。但是纵观当前我国主流文化的整体传播,仍存在内容相对刻板、形式相对陈旧的现象。

3.传播方式未跟紧媒介发展

就主流文化的传播方式而言,其主要包括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介以及部分社交媒体等新兴媒介。但是纵观主流文化传播渠道的整合现状,不难看出其“传播矩阵”的搭建尚未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主流媒体对于抖音、快手、微博、微信、哔哩哔哩等社交媒体的运用,仍未能实现全平台的合力联动,存在各平台渠道割裂、信息发布不均等问题[5]。“如2016 年央视首播的传统文化相关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哔哩哔哩平台火爆,但在抖音、快手、微博等其他媒体平台中相关视频的传播数量和效果却不容乐观、反响平平。”由此观之,主流媒体对于主流文化的传播渠道还未能实现真正有效的归纳与整合。纵观当前主流文化的传播现状,其仍然以广播、电视等为主要传播载体,以纪录片、新闻节目等为主要形式进行传播,其传播方式仍然囿于传统媒介,对于目前兴盛的社交视频媒体等移动终端APP 发掘、利用的程度还远远不够,未能充分掌握目前在媒介市场上大热的抖音、快手等社交视频平台的“流量密码”,没有充分发挥此类新兴媒介在主流文化传播方面的平台优势,难以实现大幅提升我国主流文化传播效果的目标。

三、大众媒介传播主流文化的相关优化策略

(一)传播渠道:搭建传播矩阵,力求破圈传播

各大新媒体平台应当建立、健全自身激励机制、拓宽传播渠道,以提升主流文化相关视频的创作数量及传播效果。同时,各大平台应当大力开展主流文化的激励活动,号召官方媒体、高校、专业人士以及个人用户多方参与,铺设多样化的传播路径,搭建规模化的传播矩阵。此外,还应注重跨平台传播矩阵的搭建,从而形成多渠道传播的可持续发展体系。除了在本平台渠道内传播主流内容之外,各大新媒体平台可以加强合作,对同一内容进行同时的多平台传播,促进该内容实现更大范围的分发传播。

在大数据时代,新媒体平台的个性化推荐算法技术在促进传播的同时,也加剧了“信息茧房”现象的产生,这使得圈外受众更加难以接触、了解我国主流文化。因而,我国主流文化的传播绝不能“圈地自居”,要设法突破圈层界限,以期达到覆盖范围更为广泛的传播效果。对于突破口的寻求需要充分利用传播平台为新媒体吸引流量与社交互动的天然特性,与有影响力的个人创作者以及其他领域的意见领袖开展通力合作,从而实现不同圈层之间的跨领域传播。

(二)传播主体:提高创作素养,实现专业传播

主流媒体应当主动派出专业团队协助个人创作者进行视频制作,以达到更为专业的传播效果。主流文化的传承者、跨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具备丰富的社交视频媒体运营经验的传播者应该加强合作,从而达到传播力与专业性的双重标准,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主流文化的传播主体,不能局限于相关从业者,广大青年群体也应当成为传播主流文化的主力军,通过新兴的新媒体平台对主流文化内容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创新性的表达。

身为传播主体,首先,应当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主动加强对于我国主流文化内容的学习和了解。只有从创作者的角度加深对其精神内涵的理解,传播主体才能够真正讲好我国主流文化故事,深入发掘、刻画出我国主流文化“兼收并蓄”“美美与共”的精神内核,让其以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开来,从而促使受众更好地接受、喜爱主流文化。其次,传播主体应当锻炼自身的媒介素养,自发加强对于社交视频媒体等新兴媒体软件功能的探索和运用。传播主体应当充分发挥社交视频媒体的实时性、互动性优势,在进行主流文化相关内容的视频创作时充分利用平台“求赞”“求转发”等互动机制,通过弹幕、评论等方式加强与受众的互动交流。此外,传播主体应当充分掌握脚本撰写、素材搜集、视频拍摄、后期剪辑、现场直播等各项专业技能,运用现代化的方式和手段讲好主流文化内容。

(三)传播内容:顺应时代发展,寻求创新传播

在当今新媒体时代下,各类大热的新平台无疑是促使主流文化内容向更生动鲜活、贴近现实的方向发展的重要助推媒介,充分运用此类新兴媒体平台的实时性、互动性的传播优势,可以有效改善主流文化的叙事方式,使得其内容呈现更加贴合受众的接受习惯,从而搭建出一条符合主流文化发展、传播规律的专属路径。比如,对于主流文化中传统的古诗词、国画、民族音乐、非遗文化等大部分传统文化内容,各可以借助快手、抖音、哔哩哔哩等视频社交平台,有效结合当下流行的视频、说唱、流行音乐等各种新兴表现形式呈现其文化内涵与精神内核。

四、结语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主流文化传播的碎片化特征愈发凸显,因而人们深度学习主流文化的难度也随之加大。作为媒体人,我们应重视多种媒介形态的有机融合,构建全方位的立体交流平台,充分发挥新媒体的自身优势。

同时,我们亦须重视对主流文化内核的充分发掘,以期在传播内容上赋予受众更好的文化体验,从而提升我国主流文化的传播效果。我们仍需充分利用大众媒介的传播优势,以更全面、生动、具象的方式展现主流文化内核,进而向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立民族“文化自信”、契合我国建设文化强国发展战略的目标不断迈进,唤醒流淌在民族血脉里的文化基因,以期在大众媒介的视域下进一步拓宽我国主流文化传播的纵深经纬。

猜你喜欢
大众媒介受众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大众ID.4
上汽大众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