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贺京同 张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提升居民消费和扩大有效投资是着力扩大内需的两条关键途径,这两条途径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支撑的。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的增加,居民消费需求结构将不断升级变化,因此供给结构需要及时调整优化,与需求结构相匹配,以有效供给来支撑居民消费增长。当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匹配时就会出现有效供给不足,抑制居民消费增长。由于供给结构是由投资结构驱动的,所以在有效供给不足的情况下,需要通过扩大有效投资来提升居民消费。
更有效地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不仅要关注居民消费的短期变动特征,还要关注居民消费的长期变动趋势。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增长率具有明显的长期下降趋势,从2007年的12.45%下降到疫情前2019年的6.08%。并且,居民消费率从2005年的78%下降到2019年的70%。这说明除了在短期受到疫情和外部冲击影响外,我国居民消费还面临着长期增长乏力的困境。与短期中居民消费结构相对稳定不同,在长期中,居民的消费结构具有不断升级的自然规律。因此,对居民消费长期增长疲软态势原因的分析应从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视角出发。
由于实际发生的居民消费不仅取决于需求侧的有效需求,还受限于供给侧的有效供给。所以,一旦供给侧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无法满足居民提升的消费需求结构,导致有效供给不足,那么居民消费增长将受到抑制。因此,当消费需求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时,供给结构能否及时调整以匹配需求结构,对于消费的长期合理增长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如果当前我国居民消费长期增长疲软的主要原因在于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匹配导致的有效供给不足,那么长时间施行需求刺激政策不仅效果不佳,反倒会加剧供需错配,此时应该通过提升有效供给来驱动居民消费增长。所以,厘清当前我国居民消费长期增长疲软的主要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还是有效供给不足,是提升居民消费以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理论前提。
解释我国居民消费不足的相关文献,并没有充分考虑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结构升级的影响,且主要集中在短期的需求侧,从长期的供给侧进行分析的较为鲜见。本文以消费升级为视角,分析了有效需求不足和有效供给不足抑制居民消费增长的不同理论机制,从而提出了识别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增长长期疲软的主要原因的策略,并通过测度居民消费支出分布特征的方式,全面地衡量了消费升级。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居民消费增长长期疲软的主要原因在于有效供给不足,并且弱化投资趋同可以通过扩大有效投资来提升有效供给,进而促进居民消费长期合理增长,助力扩大内需。
居民的实际消费,一方面取决于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意愿等需求侧的因素,一方面还受限于供给侧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结构与品质。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是从需求侧解释居民消费不足的代表性理论。凯恩斯在其《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将有效需求界定为总需求函数和总供给函数相交时的社会总需求,并且指出,受到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流动性偏好等规律的影响,经济通常处于有效需求不足的状态。
然而,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只关注消费需求“量”的变化,忽略了消费需求“质”的变化,即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有效需求不足理论的暗含之意是,供给侧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完全可以满足居民的消费需求,但是居民的消费意愿不足导致供给能力未被完全释放,所以刺激居民扩大对这些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是可以提升居民的效用与福利的。但是,这一理论忽略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居民收入的增加,居民的消费需求结构将逐渐升级。所以,在供给侧只是简单地增加原有的产品和服务难以满足居民的消费意愿,从而难以达到提升效用与福利的目的。故而,有效需求不足理论更适合于供需结构相对稳定的短期分析。
对于长期而言,为匹配居民逐渐升级的消费需求结构,供给结构需要及时调整。可将能够匹配当前消费和投资结构需求的产品与服务称为有效供给,当供给结构调整迟缓时,就会出现有效供给不足。对于促进居民消费而言,当有效供给不足成为当前居民消费疲软的主要原因时,需求侧的刺激政策就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此时,需从供给侧发力,通过提升有效供给来满足居民不断提升的消费需求,进而促进居民消费增长,以及扩大内需。
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居民收入提升或美好生活的愿望增长时,居民将进一步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这自然会引起高端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增加,并衍生出新的消费需求,从而促进消费升级以及推动消费增长。
在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的框架下,有效需求不足意味着居民较高层次的需求不足。所以,有效需求不足通过抑制居民对高端消费的需求,阻碍了居民消费升级与居民消费增长。由于在有效需求不足的前提下,不存在供给能力的约束问题,所以,只要居民的消费需求升级,对高端产品的消费需求增加,那么实际发生的居民消费就会增加,并且居民消费升级的程度与居民消费,将随新增加的高端消费同步增加,这意味着居民消费升级的程度与居民消费增长率正相关。
在中长期中,居民收入增加推动其需求结构向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方向转变,出现消费升级。如果供给结构调整迟缓,就会导致产出与需求结构不匹配,出现低端产品过剩与高端产品不足并存的状况。因此,有效供给不足使得居民升级的消费需求无法完全被满足,抑制了居民消费增长。并且,当供给结构调整迟缓时,更高程度的消费升级将导致供给侧的有效供给缺口更大,也会造成更多低端的消费产品变为无效供给。所以,在有效供给不足时,消费升级的程度越高引起的供需错配的程度也就越高,从而使得居民消费增长受到抑制的程度也就越大。这说明,有效供给不足会导致消费升级的程度与居民的消费增长率负相关。
根据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竞争性假设来识别我国居民消费长期增长疲软的主要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还是有效供给不足:
假设H1a:消费升级的程度与消费增长率正相关,所以有效需求不足是我国居民消费长期增长疲软的主要原因。
假设H1b:消费升级的程度与消费增长率负相关,所以有效供给不足是我国居民消费长期增长疲软的主要原因。
为了更全面、更准确地衡量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变动特征,本文提出通过计算消费需求分布变化来测度消费升级。具体来说,首先按照需求层次从低到高的顺序,将居民消费品或服务的类别进行排序,并为其赋权值。然后逐年计算出各类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再通过偏度公式计算出每一年消费分布的偏度值。如果消费需求越偏向于高端需求层次,该偏度值将越大。
本文首先将全国投入产出表中的居民消费支出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将居民消费支出细分为47类,根据各类消费支出的需求收入弹性大小进行排序,且以较高的需求收入弹性代表较高的需求层次;再根据各消费类别相关数据的增长趋势,对投入产出表中缺失年份的消费数据进行补充;最后得到我国2002—2018年的消费升级指数。
结果显示,在2002—2018年的整个区间中,我国居民消费的需求结构在持续升级。具体地,在2002—2007年处于稳步上升期,在2008—2013年处于平缓期,在2014—2018年处于快速上升期。2014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升级指数的快速增加表明,近年来我国居民的消费需求在快速高端化。这意味着,市场供给能否满足居民快速提升的消费需求成为扩大消费和总需求的关键。
本文使用2003—2018年的季度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来检验研究假设。其中,被解释变量为居民消费水平增长率;核心解释变量为消费升级的程度,以季度消费升级指数的一阶差分值衡量;其他控制变量为GDP增长率、住房支出占比、城镇化率、第三产业占比、财政支出占比。单位根检验表明所有变量为平稳时间序列。
OLS与两阶段GMM估计结果都显示消费升级程度对居民消费增长率的影响系数显著为负。这说明假设H1b成立,即有效供给不足是我国消费长期增长疲软的主要原因。结合2014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升级快速增加的趋势,可以发现,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增长速度逐渐下降的现象,并不是由消费意愿等需求侧因素导致的,而是由于供给结构无法随快速提升的消费需求结构同步升级。因此,我国居民消费总量增长疲软只是表象,隐藏在其下的本质是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不匹配。这说明,只有通过改善供给结构、增加有效供给才能推动我国居民消费长期合理增长。
由于供给结构主要由资本结构决定,因此,调整和改善供给结构的关键就是要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有效投资,使更多的产出能够转化为满足需求结构的有效供给。具体地,本文从投资结构在行业层面的配置,即投资趋同的视角,来探讨如何扩大有效投资,提升有效供给。
如果投资资金过度地集中到一些行业或部门,会引起资本的边际收益率降低,并导致这些行业出现供给过剩,形成无效供给;同时,一些居民消费需求增加的行业却得不到足够的投资,造成这些行业的有效供给不足。因此,如果投资向某些特定行业过于趋同就会引起有效供给不足,加剧消费升级引起的供需错配,抑制居民消费增长。反之,如果弱化投资趋同,就可以提升有效供给,缓解消费升级引起的供需错配,促进居民消费增长。
本文进一步构建包含投资趋同度与消费升级程度交互项的回归模型,来检验弱化投资趋同能否缓解消费升级导致的有效供给不足,促进消费增长。其中投资趋同度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离散程度,即变异系数来衡量。估计结果显示投资趋同度与消费升级程度的交互项显著为负,说明降低投资趋同度可以减弱消费升级程度与居民消费增长率之间的负向关系。这表明,弱化投资趋同可以缓解消费升级引起的有效供给不足,促进消费增长。
最后,通过替换消费升级程度变量指标、使用投资趋同度的滞后项以及替换被解释变量等方式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本文的实证结论是稳健的。
近十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增长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说明我国居民消费疲软不仅仅是受到疫情和外部冲击等因素影响产生的短期现象,而且是典型的长期现象。因此,对于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除要实行适当的短期刺激政策促进居民消费之外,更需要解决居民消费增长长期乏力的问题。
对于居民消费增长的长期分析,应重点关注其结构变化。本文测度了消费升级指数,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快速增加,与居民消费增长率的下降趋势形成了反差,并且消费升级的程度与居民消费增长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因此,本文的研究结果说明,我国居民消费长期增长疲软的根本原因,在于供给结构无法随着不断提升的需求结构及时调整导致的有效供给不足。可见,居民消费总量增长疲软只是表象,而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不匹配才是本质。因此,推动我国居民消费长期合理增长的根本路径在于提升有效供给,即通过调整和优化供给结构使之与我国居民不断提升的消费需求结构相匹配。
由于供给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依赖于投资结构的变动,所以,提升有效供给的关键在于改善投资结构,扩大有效投资。据此,本文进一步以投资趋同为视角具体探讨了如何通过扩大有效投资来提升有效供给,进而推动居民消费增长。实证结果表明,弱化投资趋同可以显著缓解消费升级引起的有效供给不足,提升居民消费增长率。这一结果说明,扩大有效投资不仅是扩大内需的既有内容,还是推动消费长期合理增长的关键动力。而弱化投资趋同可以作为一条具体的实践途径,发挥有效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来扩大内需。
本文的研究对于促进我国居民消费以及稳定内需具有以下政策含义:
首先,需求侧的消费刺激政策虽可以缓解疫情和外部冲击引起的短期消费下滑,但无法改变居民消费增长长期疲软的现象。只有从供给侧着力,通过设计和实施优化供给结构的政策提升供给质量,增加有效供给,满足其提升的消费需求,才能推动我国居民消费长期合理增长,并助力人民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其次,需要通过弱化投资趋同来增强投资的有效性,避免因投资过度集中导致一些行业供给过剩,而另一些行业供给不足。这一方面要求提升政策调控的科学性,另一方面要求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减少阻碍投资结构调整的市场摩擦。
再次,需进一步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支持,以推动企业提升其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并开发出新类型的消费产品,创造新的消费需求。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基本消费需求的满足,居民在市场上更多地追寻个性化、独特化、科技化的消费产品,只有通过科技创新,企业才能生产出与这些新的消费需求相匹配的产品和服务。
最后,需要优化基础设施投资,发挥好公共品对供给结构调整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助力供给结构优化升级,以匹配居民不断提升的医疗、教育、交通出行和数字化服务等高端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