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结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期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3-10-31 02:28陈龙在胡安成黄耀彬
北方药学 2023年8期
关键词:补阳后遗症中风

陈龙在,胡安成,黄耀彬

(福建省漳浦县医院,福建 漳州 363200)

中风属于临床急性脑血管病,具有病情变化快、起病急等特征,中医上将其认为是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该病在《金匮要略》中有所记载,临床认为该病发病因素为劳欲过度、内伤积损等导致的[1]。伴随中医学的发展,临床针对中风病症的治疗也取得了进步,大大提高了患者的存活率,但大部分治疗后的患者都会存在后遗症,患者会存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临床表现,不利于其正常生活,临床需要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2]。中医治疗方向在于扶正祛邪、养气益血、补养肝肾。针灸治疗历史较长,临床疗效较好,经过对特定的穴位进行针刺,形成行气通络、调养气血的效果[3]。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采取药物治疗有利于临床治疗,补阳还五汤属于理血剂,存在活络、活血、补益气血的效果。本研究选取我院中风后遗症期患者60例,探讨补阳还五汤结合针灸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9年8月—2022年7月我院中风后遗症期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针灸组,各30例。针灸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8~75岁,平均(56.93±3.18)岁;病程2~14月,平均(12.62±0.94)个月;合并糖尿病12例,冠心病9例,高血压9例。中药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9~76岁,平均(56.42±3.25)岁;病程2~15月,平均(12.58±0.92)个月;合并糖尿病11例,冠心病10例,高血压9例。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纳入标准:①存在神识昏蒙、偏身感觉异常及口舌歪斜等主要症状,头痛眩晕、饮水发呛等次要症状;②起病急骤,发病前存在先兆;③当前阶段为中风后遗症时期;④不存在药物禁忌症者;⑤能配合临床治疗者。

排除标准:①中风急性发作期;②小脑、脑干梗死者;③合并恶性肿瘤、脑外伤者;④合并多种脏器功能缺损者;⑤存在皮肤病,无法针灸者。

1.2 方法

针灸组采用针灸治疗。选取主穴为曲池、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合谷、四白、神庭、金津等穴位。针对口眼歪斜者,针刺百会、人中、风府、下关及攒竹等穴位,针对半身不遂者针刺手三里、内关、阳陵泉、血海、足三里、委中等穴位。每次留针30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1个月。

中药组在针灸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药方构成,当归12g、黄芪60g、红花10g、桃仁10g、川穹12g、地龙6g、赤芍15g。取水煎服,熬煮成汤500mL,每日1剂,连续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1)两组治疗效果对比,治疗后,患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临床表现显著消失,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为显效,治疗后,患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临床表现有所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50%~70%为有效,未达上述标准为无效。显效、有效计入总有效率。

(2)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采用我院自制中医证候评估量表,分为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两部分,各项目分值为0~6分,分值越大,提示患者对应的项目表现越差。

(3)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分评估生活自理能力,分级为0~100分,评分越高,生活自理能力越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考量神经缺损,总分为0~42分,分数越高,神经缺损越严重。

(4)两组血液流变学对比,记录对比两组红细胞比容(HCT)、血浆黏度(PV)水平。

(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记录对比两组便秘、恶心、头晕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中药组临床总有效率96.67%较针灸组73.3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治疗后,中药组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评分均较针灸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分)

2.3 两组生活自理能力和神经功能对比

治疗后,中药组BI评分较针灸组高,NIHSS评分较针灸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自理能力和神经功能对比分)

2.4 两组血液流变学对比

治疗后,中药组HCT、PV水平较针灸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血液流变学对比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中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较针灸组26.67%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中风作为心脑血管常见疾病和多发疾病,存在高发病率及复发率。伴随老龄化进程加快、饮食习惯变化,中风的发生率也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4]。患者发病后,容易导致头痛、眩晕、半身不遂等多种症状,也会产生多种后遗症,患者会产生失语、瘫痪及痉挛等临床表现[5]。中风后遗症会在患者身上持续较长时间,患者容易出现言语障碍、口眼歪斜等临床表现,严重威胁患者生理、心理健康。临床针对该种疾病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有利于减轻患者身体及心理痛苦,存在显著的临床意义。国内外针对该种疾病的治疗原则以改善肌张力、血供,缓解患者疼痛为主,但治疗时间长、效果不理想[6]。

中医学上认为中风后遗症患者发病病因多为气血逆乱,患者血行不畅、气血亏损,患者机体功能消退,不利于患者肢体功能正常活动[7]。针灸作为中医学上的治疗方式,对特定的穴位刺激,对中枢神经系统进行刺激,增强兴奋性,帮助患者脑区、杏仁核产生反应,改善病情,但单一治疗效果不佳[8]。本研究针对我院中风后遗症期患者采用补阳还五汤结合针灸治疗,结果显示,中药组临床总有效率96.67%较针灸组73.33%高(P<0.05),治疗后,中药组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评分较针灸组低(P<0.05),提示采用该种治疗方式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中医证候积分。补阳还五汤作为中药中活血化瘀的汤剂,初次记载在《医林改错》中,属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常用方剂,药方中含有黄芪性甘,味微温,归肺、脾经,可补中益气,升阳补肺;当归性温,味甘,可补血活血、除湿散寒;红花性温,味辛,可散瘀止痛;桃仁性平,味苦、甘,归心、肝及大肠经,存在活血祛瘀的功效,诸药合用,共奏活血祛瘀、通经络之章,利于临床效果改善,改善中医证候积分[9-10]。研究显示,治疗后,中药组BI评分较针灸组高,NIHSS评分较针灸组低(P<0.05),治疗后,中药组HCT、PV水平较针灸组低(P<0.05),提示采用该种治疗方式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缓解神经缺损,改善血液流变学。补阳还五汤属于经典的益气活血化瘀中药,其中黄芪可补脾胃元气,帮助机体血运通畅,扩张血管,维护血管内皮,利于机体微循环改善,帮助血管生成,增强心肌保护作用,可改善心室舒张、收缩功能,且不会增加心肌耗氧量,黄芪内含有皂苷、多糖及黄酮类物质,存在免疫调节的作用,针对固有免疫系统和免疫应答有积极意义,能直接活化巨噬细胞,帮助患者脑部缺损状况改善,利于神经功能恢复,恢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11-12]。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中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较针灸组26.67%低(P<0.05),提示采用该种治疗方式存在安全性。补阳还五汤作为中成药,含有多种有益人体的中药配方,毒副作用低[13-14]。

综上所述,中风后遗症期患者的补阳还五汤结合针灸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中医症候积分及血液流变学,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神经功能,用药安全性尚可。

猜你喜欢
补阳后遗症中风
春天的“后遗症”
Study on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of serum exos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脑便后遗症应如何调治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研究进展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