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宁波智能制造行业特色的“1+X”证书制度实施推进研究

2023-10-30 02:04赵佳莹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9期
关键词:证书校企技能

赵佳莹

摘 要:针对当前职业教育远远脱离当地市场需求的问题,结合宁波市智能制造行业特色,运用案例研究法分析Y校推进“1+X”证书制度的案例,提炼地方特色与“1+X”证书制度融合的方法,为宁波市实施地方特色“1+X”证书制度提供建议,推动宁波市职业教育本土化、精准化、特色化发展。

关键词:“1+X”证书制度;理论模型;案例研究;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9.082

1 选题背景与意义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確表达,“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其中,一项关键性举措就是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培养能够适应我国产业快速转型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1+X”证书制度从本质上看是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1”指的是学历证书,“X”则是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是说,在学历教育过程中增加职业技能培训作为调节变量,使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加具备复合性、融通性、协同性与终身性。同时,在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基础上,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运作机制,彰显职业教育的“类型化”特色。

“1+X”证书制度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市场经济高度融合的必然产物,然而该制度的核心是要克服当前职业教育远远脱离当地市场需求的问题。具体为以下几点:

(1)证书建设层面,“X”证书标准难以适应当地行业标准,认可度低。

(2)院校实施层面,将“X”证书成为新的“应试指挥棒”,忽视对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背离“1+X”证书制度和职业教育改革初衷。

(3)配套制度层面,培训评价组织企业垄断教材、学习资源、师资培训等,过度逐利。

针对上述问题,宁波市Y校基于电商数据分析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充分结合当地智能制造业行业特色,打破传统双证制度,摸索出适应当地市场需求的“1+X”证书制度实践路径。在该实践路径下,学生3年平均考证通过率在95%以上。基于学生的数据分析技能和职业素养,获浙江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电子商务赛项”三等奖、浙江省第十五届电子商务大赛创业创新精英赛高教组一等奖;推进校企合作的惠康抖音、天猫等项目,近两年合计销售业绩达到590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共建浙江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电商数据分析》、共创《网店数据化运营》新形态教材。促使Y校推进“1+X”证书制度的实践案例被评为全国优秀案例,同时Y校荣获全国优秀试点院校等荣誉。

本文将结合宁波市智能制造行业特色,运用案例研究法分析Y校推进“1+X”证书制度的案例,提炼地方特色与“1+X”证书制度融合的方法,为宁波市实施地方特色“1+X”证书制度提供建议,推动宁波市职业教育本土化、精准化、特色化发展。

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自2019年推行“1+X”证书试点改革以来,学者分别从实施“1+X”证书制度的困境和解决对策展开研究。杜怡萍认为“1+X”证书制度实施中存在“1+X”证书制度面临综合能力呈现及评价难度大、企业主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国家学分银行和资历框架不健全、书证融通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能力不足等问题。对此,赵志群等人基于世界技能大赛试题的启发,从证书评价角度提出“1+X”技能考试应全面理解当代社会“技能”的含义,采用真实性评价设计策略,关注行动能力,并借鉴能力测评理论开发高质量情境性考试题目。李童燕从人才培养模式角度提出具体实施对策,即深入推进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改革、以高职院校为重点的“三教”改革,以及职业院校和企业命运共同体建设。杨磊、朱德全从课程体系建设角度提出实施建议。以专业群为抓手,打造宽口径、活方向的平台课程。同时开发理实一体的实践模块课程。

除了上述层面的实施对策,也有学者从理论模型视角展开研究。张培和夏海鹰从社会分工、制度经济学视角构建一个“1+X”证书制度有效实施的“三元三翼三维一核心”动态平衡三角关系逻辑架构,提出实施好该制度就要坚持高质量产教融合和高质量证书;完善“1+X”证书标准和教育教学标准;规范“1+X”证书制度的科学评价和进入退出。朱德全、沈家乐从理论视角构建“1+X”证书制度“模糊—冲突”识别的六维分析框架,并结合内容分析法窥探该制度暗伏的模糊性和冲突程度,探讨“1+X”证书制度执行的理论模型。研究得出以支配性因素为切入点,联动多元政策主体,从“资源驱动”“规范引导”和“功能进阶”三维构建“1+X”证书制度执行的理论模型,以期制定好、执行好、发挥好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制度。

然而建立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制度,需要密切关注当今智能化时代特征。因为智能化的发展加速了行业和职业更替的速度,这就要求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所培养人才的就业适应能力。徐国庆、伏梦瑶结合智能化时代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提出要实施好“1+X”证书制度,需要完善技能等级证书体系,重构学历职业教育的内容,创新职业教育办学形态,构建专业水平的“X”选择指导体系,以及构建相应的教育管理制度。

关注时代特征,也要关注地域特征,真正将“1+X”证书制度落到实处,让职业教育赋能地方经济的发展。何爱华以广东佛山为例,分析了市级行业组织联合龙头企业主导的第三方技能等级认证,以“谁用人、谁考核”为原则,构建了“企业制定标准,校企共同育人,行业考核认证”的区域特色“X”证书认证体系。该研究运用了案例研究法分析了广东佛山的区域特色“X”证书认证体系,非常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本文基于Y校在宁波市“1+X”证书制度的实施案例,运用案例研究法剖析关键主体、关键驱动力和关键资源,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搭建宁波特色“1+X”证书制度实施的理论模型,为适应宁波智能制造行业需求的“1+X”证书制度提供实施建议。

3 Y校在宁波市“1+X”证书制度实施的案例分析

3.1 案例介绍

2020年Y校申请成立“1+X”电子商务数据分析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院校和考核站点。对标“1+X”职业技能考试大纲,应用培训评价组织机构提供的线上视频资源、题库资源开展教学。起步阶段,这种方式不仅减轻了任课教师的备课压力,而且加深了学生对数据分析知识点的认知。考核评价方式上,采用过程性考核40%+考证成绩60%,激励学生加强对证书知识点的学习,争取通过考证。在该模式下,2020年培训92人,通过91人,考试通过率达98.9%。

2021年Y校与当地企业合作,共建校内直播基地,承接当地智能制造类企业的直播项目。联动网店运营课程,在原“1+X”职业技能考试大纲的基础上,重构课程内容,凸显数据分析在网店运营、直播中的应用场景与逻辑。教学资源方面在原基础上增加了实践项目,考核评价方式不变,让学生在网店运营、直播实践中构建数据分析画面,加强对数据分析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在该模式下,2021年培训48人,通过48人,考试通过率100%。

2022年Y校深挖校内直播基地实践项目,聚焦数字化运营岗位,以对智能制造产品的数字化运营作为课后实践项目。联动网店运营、新媒体运营课程,在原有基础上完善课程内容,呈现数据分析在网店运营和新媒体运营中的应用场景与逻辑,鼓励学生开展网店创业和自媒体创业。对标全国职业院校“电子商务”赛项的职业技能比赛,在课程内容中添加沙盘运营的数据分析项目,强化参赛学生的数据分析逻辑。教学资源方面,在原有基础上新增校企共建的慕课视频和工作任务书。课程评价方式上,新增企业导师对学生课后实践项目的评价,总体采用过程性考核50%+考证成绩50%。以上体现“岗课赛证创”的育人模式,该模式下,2022年培训95人,通过88人,考试通过率92.6%。

3.2 案例分析

通过案例介绍,可以发现Y校在宁波市“1+X”证书制度实施中关键主体是智能制造企业、学校、“1+X”培训评价组织、学生。

关键驱动力:针对学生,学习电商数据分析知识和技能、实践数字化运营岗位、网店创业、自媒体创业、参加全国职业院校“电子商务”赛项技能比赛、获取“1+X”电商数据分析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针对企业,获得稳定的数字化运营岗位技能人才,減少人力成本。针对学校,通过产教融合,将企业的导师资源和数据资源融入课堂教学中,以及通过成为试点院校,实现“课证融通”,提高任课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推动学生专业技能的增长,促进专业建设;“1+X”培训评价组织:提供考证资源,包括师资培训、组织考试等,实现盈利。

关键资源:“1+X”考证线上题库资源、校企共建的慕课视频、校企共建的工作任务书、直播基地智能制造产品的数字化运营数据、学生网店、自媒体创业的运营数据、“电子商务”技能赛项比赛系统的沙盘运营数据。以上要素的内在联系如图1所示。

3.3 基于宁波智能制造行业特色的“1+X”证书制度实施的理论模型

通过案例分析,总结得出基于宁波智能制造行业特色的“1+X”证书制度实施的理论模型。其中关键主体包含:智能制造企业、学校、“1+X”培训评价组织、学生。

关键驱动力:针对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实践技能岗位、主持创业项目、参加相关比赛、获取技能证书;针对企业,获取稳定的岗位技能人才;针对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成为试点院校,实现“课证融通”,提高任课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推动学生专业技能的增长,促进专业建设;“1+X”培训评价组织:提供考证资源,包括师资培训、组织考试等,实现盈利。

关键资源:“1+X”考证线上题库资源、校企共建的慕课视频、校企共建的工作任务书、校企合作项目、学生创业项目、相关比赛项目。

4 基于宁波智能制造行业特色的“1+X”证书制度实施的建议

根据理论模型,从关键主体、驱动力、关键资源和内在联系四个方面阐述宁波智能制造行业特色的“1+X”证书制度的实施建议,推动宁波职业教育本土化、精准化、特色化发展。

4.1 明确关键主体,激活制度实施

“1+X”证书制度实施需要明确关键主体。学校应当根据当地智能制造行业特色构建技能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并基于培养目标明确合作企业。对接“1+X”证书和培训评价组织,联同合作企业和学校推行符合行业需求、岗位要求和适应产品特性的技能等级认证,深化产教融合、增强和激发本土职业教育的发展活力。

4.2 塑造驱动力,推动制度实施

“1+X”证书制度实施离不开各主体的驱动力塑造。为深化产教融合,实现课证融通,促进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学校以此为驱动力与地方企业和培训评价组织形成合作,而地方企业为获得稳定的技能岗位人才,培训评价组织为获得师资培训和证书考试的盈利来源,与学校达成合作,共同推动“1+X”证书制度实施。在该模式下,学生作为其中的关键主体,为了实践技能岗位、学习课程知识和技能、参与技能比赛、主持创业项目和获取“1+X”证书,主动配合学校、企业参与“1+X”证书学习,最终助力学校呈现制度实施的成果。

4.3 构建关键资源,保障制度实施

为保障“1+X”证书制度实施,各主体可构建关键资源,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例如企业提供项目和岗位实践平台,培训评价组织提供线上课程资源,学校提供竞赛平台、创业平台和新形态学习资源等,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学习潜能,在实践学习、智能学习和在线学习中,提升专业和技能水平,并创造学校成果赋能学校、企业和当地经济的发展。

4.4 把握主体间关系,稳固制度实施

在“1+X”证书制度实施过程中,各主体形成互利共赢、共生演进的命运共同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协同互动,形成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共同完成当地的教育教学、素质培养、知识传递、技能提升等人才培养功能,助力当地职业教育、生产、科研和服务的发展,深化“1+X”证书制度实施的内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培,夏海鹰.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的逻辑特征与实施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8):3541.

[2]李虔,卢威,尹兴敬.“1+X”证书制度:进展、问题与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12):1825.

[3]徐国庆,伏梦瑶.“1+X”是智能化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创新[J].教育发展研究,2019,39(07):2126.

[4]杜怡萍.“1+X”证书制度实施的要件、挑战及策略[J].教育学术月刊,2020,(04):3541.

[5]赵志群,孙钰林,罗喜娜.“1+X”证书制度建设对技术技能人才评价的挑战——世界技能大赛试题的启发[J].中国电化教育,2020,(02):814.

[6]李童燕.基于“1+X证书制度”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20,(08):6162.

[7]杨磊,朱德全.“1+X”证书制度下职业院校课程体系的逻辑框架[J].贵州社会科学,2021,(08):103109.

[8]张培,夏海鹰.我国职教“1+X”证书制度的理论阐释、逻辑框架与推进路向[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2,43(01):7886.

[9]朱德全,沈家乐.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执行的分析框架与理论模型[J].教育研究,2022,43(03):110126.

[10]何爱华.行业主导的“1+X”证书制度实践——以佛山市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27):1923.

猜你喜欢
证书校企技能
高级技能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