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学理论的劳动教育协同共育研究

2023-10-30 10:14范欣怡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20期

范欣怡

摘 要: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强调要通过幼儿园、家庭与社区的协同共育促进幼儿劳动教育的深化与落实。赫尔曼·哈肯提出的“协同学理论”为幼儿劳动教育协同共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存在一定的契合性。基于协同学理论的核心内容创设幼儿劳动教育协同共育的分析维度,在此基础上,结合幼儿劳动教育的现实困境,即序参量——对劳动教育认知缺位、协同共育意识薄弱,控制参量——顶层设计不健全、协作平台尚未开发,指出了幼儿劳动教育的有效落实需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完善顶层设计,明确幼儿园、家庭、社区三方的职责分工,构建协同共育立体网络,搭建协作平台,促进新时代幼儿劳动教育协同共育的实现。

关键词:幼儿劳动教育;协同共育;协同学理论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0.045

0 引言

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目标和组成部分,其育人价值被重新拾起。劳动教育不仅能够促进个体生理得到锻炼和健康发展,而且对个体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及人格等的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幼儿期是个体成长发育的初始阶段,在此阶段帮助幼儿树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至关重要。幼儿园、家庭和社区是幼儿成长的重要环境,为幼儿劳动教育的落实与实施提供了场域。幼儿劳动教育作为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则需要幼儿园、家庭、社区等多方力量的协作。协同学理论主要用于探究不同事物之间协同运动的运作机理,作为一种具备普适性的理论分析工具与幼儿劳动教育协同共育问题的研究刚好契合。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幼儿园应与家庭和社区密切合作,善于挖掘并充分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培养幼儿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2016年教育部修订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对幼儿园协同共育工作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幼儿园应当主动与幼儿家庭沟通合作,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以及“幼儿园应当加强与社区的联系与合作,争取社区对幼儿园多方面的支持”。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再次申明:“劳动教育在贯通各学段的同时,更应努力贯穿家庭、学校与社区。”有鉴于此,本研究拟以协同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相关人员深层次的调查访谈,分析现阶段幼儿园劳动教育协同共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及具体对策,以期探索幼儿劳动教育协同共育的运行模式,进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1 研究设计

1.1 理论视角

协同学,亦称“协同论”(Synergetics),是由联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物理学教授赫尔曼·哈肯(HermannHaken)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该理论主要研究的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如何通过内部协同使系统产生非线性作用,从而自发地在时间、空间和功能上形成有序的结构,即“协同导致有序”。这一理论被广泛应用于不同学科领域,如物理学领域、教育教学领域以及社会管理领域等。因此,本研究基于协同学理论研究幼儿劳动教育具有契合性。

1.2 研究對象与方法

本研究将幼儿园、家庭、社区作为抽样母体,以A省H县的三所省级示范幼儿园中的幼儿教师、家长,以及幼儿园所在社区的社区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一手资料,力求全面了解幼儿劳动教育协同共育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并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

2 基于协同学理论的幼儿劳动教育协同共育的分析维度

2.1 捕捉幼儿劳动教育协同共育系统中的序参量

序参量是衡量系统有序化程度的主要变量,它不仅能决定系统的宏观结构及微观组态的发展,而且支配着各子系统的演化方向。根据协同学理论,对幼儿劳动教育协同共育的影响因素有很多,需要找到系统中少量存在且发挥着主导作用的序参量,是促使系统从无序状态演化至有序状态的关键所在。

2.2 优化、调整幼儿劳动教育协同共育系统中的控制参量

控制变量是系统外界环境向系统内部输入物质流、能量流及信息流的总称,是推动系统从无序状态走向有序状态的外部动力,对系统的协同状况产生重要影响。系统内部的各子系统以及各要素的极易出现摩擦、竞争,系统内部矛盾随即逐渐增多,因此如若想要降低系统内部摩擦、减少内耗,就要对系统的控制参量进行优化与调整,确保控制参量重要作用的发挥。

综上所述,要想实现幼儿劳动教育的协同共育,需要发挥序参量的主导作用,对控制变量进行优化与调整,使系统内部相互协调、密切沟通,合力实现幼儿劳动教育的协同共育。

3 研究结果

3.1 序参量:对劳动教育认知缺位、协同共育意识薄弱

3.1.1 幼儿园对劳动教育认知片面

提及“对幼儿劳动教育的理解”时,不同人群对其内涵的认识各异。如C老师表示:“幼儿劳动教育的具体内涵我可能解释不出来,但是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会开展一些相关的劳动活动,比如,教小朋友穿衣服、系鞋带、扣纽扣,植树节我们还会带着小朋友们去给大树浇水,这些都可以锻炼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对幼儿今后的发展都有很大帮助”由此可见,幼儿教师对于幼儿劳动教育的认识较为狭隘,将其简单地理解为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及劳动知识与技能的获得,忽视了劳动观念、劳动习惯的培育以及身体锻炼等要素。

3.1.2 家长对劳动教育缺乏重视,有劳无教

根据问卷得知,57.89%的家长认为幼儿年龄太小,没必要进行劳动教育,29.88%的家长认为孩子应该接受更多的艺术教育,而非劳动教育4.26%的家长表示劳动教育可有可无,只有7.98%的家长认为有必要进行劳动教育,可见家长对幼儿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尚缺。

在访谈的过程中谈及“幼儿是否有必要做家务”时,大部分家长表示孩子太过年幼,尚未有足够的能力从事劳动活动,故即使是对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一般也一并代替和包办。还有部分家长虽会要求幼儿承担一小部分家务劳动,但幼儿在劳动时,他们不会参与或打扰,多数选择让幼儿独自去探索,未能及时对孩子进行教育与引导。

3.1.3 幼儿园、家长协同共育意识薄弱,社区在幼儿劳动教育中扮演旁观者

通过调查幼儿园、家长、社区人员对“是否认为幼儿劳动教育协同共育具有必要性”的认识发现,仅28.7%的幼儿教师、12.99%的家长认为幼儿劳动教育的协同共育是有必要的,社区人员均认为这种共育方式没有意义。

3.2 控制参量:顶层设计不健全、协作平台尚未开发

研究发现,幼儿劳动教育协同共育系统的建立主要受以下两个外部因素的影响:

一是顶层设计。从协同学视角看,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具有导向作用,是确保控制参量发挥积极作用的关键,是系统有序形成的前提。但研究发现,现阶段幼儿劳动教育协同共育的顶层设计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与劳动教育相关的政策文法规缺乏针对性,鲜有针对幼儿教育阶段的劳动教育政策。已有关劳动教育相关政策文件中,大多指向大、中、小学段,缺乏学前阶段的相关政策;政策文件中所提到的协同共育措施存在共育途径、内容笼统、三方教育力量职责划分模糊不清、缺少权威管理机构等问题。

二是网络协作平台。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育方法已无法满足幼儿劳动教育协同共育的发展需求。通过问卷调查发现,79.91%的受访者将微信作为幼儿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网络平台,5.56%受访者使用专门的网络平台,如“智慧树”、幼儿云、幼儿园在线等,14.53%的受访者不使用任何网络平台。由此可见,现阶段专门针对幼儿劳动教育的协同共育的网络平台的建立非常不完善,家长、学校以及社区对这种专门的网络平台的建设及运用也极为缺乏。

因此,幼儿园、家庭、社区都要各司其职,发挥序參量的独特作用,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还要调整与优化控制变量,实现幼儿劳动教育的协同共育。

4 有效落实:协同共育的运行模式建立

4.1 协同共育的基础:树立新时代科学的幼儿劳动教育理念与协同育人理念

新时代背景下促进幼儿劳动教育的协同共育,需将思想层面作为有效落实的出发点,树立科学的幼儿劳动教育理念与协同育人理念。政府与相关教育部门应积极营造“全民劳动”的社会氛围,促使“劳动最光荣”的理念深入人心,引导大众正确认识并支持幼儿劳动教育。同时大力宣传协同教育理念并引导幼儿园、家庭、社区三方认识到自身对幼儿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推动幼儿劳动教育协同共育的有效落实。此外幼儿园、家庭、社区还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理解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劳动教育的内涵所在,明确自身在幼儿劳动教育中职责,取长补短、积极合作,强化协同育人理念,使幼儿劳动教育的育人效果达到最优化。

4.2 协同共育的动力:完善顶层设计

4.2.1 政府出台劳动教育协同共育的政策法规

根据调查访谈发现,国家虽已多次明确提出要协同促进幼儿劳动教育发展。但我国的协同教育尚处于起始阶段,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最为明显的就是协同工作实施缺乏制度化且流于形式。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建立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专门性可操作性强的政策法规,调动多方合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协同教育的有效落实创造有利条件。

4.2.2 设置并完善监管与考核机制

积极设置并完善专门的监管、考核部门,构建清晰明确的合作体系,有效提升协同共育效果;做好目标分解,形成环环相扣的目标链。根据监督考核原则对各子系统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并坚持以此为准则进行考核;公开考核结果,在接受社会监督的同时促进协同共育的加速形成与有效落实。

4.3 协同共育的关键:三方明确职责分工,构筑协同共育立体网

4.3.1 幼儿园要发挥主导作用

幼儿园作为育人的专门机构,是开展劳动教育的主阵地。幼儿园需发挥主导作用,构建幼儿园、家庭、社区三方之间的沟通、合作桥梁,提高三方协作的有效性,推进幼儿劳动教育。幼儿园应将合作渗透到社区中,如幼儿园可以对社区的劳动教育资源进行合理运用,研发相应的社区劳动课程,实现劳动教育与幼儿实际生活的密切勾连。此外幼儿园还应致力于幼儿劳动教育的多元化,给家庭和社区提供更多参与机会与途径,调动家庭、社区协同共育的积极性,并积极向家长传递新时代科学的幼儿劳动教育理念。

4.3.2 家庭要发挥基础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接受劳动教育的首要场所。家庭劳动教育具有生活性、灵活性、终身性等特点,故家庭应积极发挥自身基础性作用,主动配合幼儿园及社区,为实现幼儿劳动教育的协同共育奉献一份力量。家庭成员要提高思想觉悟,认识到幼儿劳动教育需家庭和社区的积极参与主动配合;家庭成员要帮助幼儿树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观念,让幼儿理解“劳动最光荣”的真正内涵,同时也要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榜样;创设条件与机会,有意识地进行劳动教育。

4.3.3 社区要发挥辅助作用

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劳动教育更加强调亲身体验劳动过程,但幼儿园、家庭劳动教育存在场域狭窄、资源不足的情况,故社区则逐渐演变成为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劳动教育的发展需要社区发挥辅助作用。充分发挥社区自身的物质资源优势及人力资源优势,利用社区广阔的场域空间为幼儿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丰富的物质资源,培养幼儿的劳动情感,丰富幼儿的劳动知识与技能;利用社区的人力资源优势搭建劳动教育平台,如邀请社区内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与幼儿交流互动,丰富幼儿生活认知,使幼儿直观了解日常所见的职业及其劳动内容,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4.4 协同共育的保障:搭建协作网络平台

沟通反馈的前提是信息共享,利用互联网的免费性、开放性、智能性等特点创建协同教育智能网络平台,加快信息开放及资源共享力度极其必要的。这就需要利用大数据分析对三方的教育行为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和统筹,提高协同工作效率;通过协同教育智能网络平台为教师、家长、社区人员提供劳动教育资源,实现幼儿劳动教育的多样化与多元化;最后通过协同教育智能网络平台建立幼儿劳动教育交流分享群聊,实现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及时互动。

参考文献

[1]徐长发.新时代劳动教育再发展的逻辑[J].教育研究,2018,39(11):121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教基〔2001〕20号)[EB/OL].(20010702).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7/200107/t20010702_81984.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39号[EB/OL].(2016030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1602/t20160229_231184.html.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20200326).http://www.gov.cn/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l.

[5]沈小峰,郭治安.协同学的方法论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4,(1):8995.

[6]协同学理论及其在教育研究中的移植[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3,(4):107111.

[7]宇文紫琪.家庭-幼儿园-社区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的路径探索[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22,(01):139143.

[8]李晓巍,刘倩倩,郭媛芳,等.改革开放40年我国幼儿园、家庭、社区协同共育的發展与展望[J].学前教育研究,2019,(02):1219.

[9]徐东,程轻霞,彭晶,等.幼儿园、家庭、社区协同推进幼儿劳动教育的意义与路径,豫章师范学院学报[J].2021,(06):5055.

[10]胥兴春,姜晓.社区参与——幼儿劳动教育的协同共育[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版),2020,(02):107113.

[11]王秋霞.家、园、社区协同教育的现状、影响因素与发展路径[J].学前教育研究,2014,(05):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