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姝 刘爱军
摘 要:随着工业化、老龄化的加剧,以及近年来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人民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健康中国战略的内容在不断丰富和完善,归根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改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健康思想为指引,立足中国具体实际,提出有利于人民健康的战略策略,激发劳动者积极性,是推动中国社会健康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党的二十大;健康中国;人民健康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0.001
1 健康中国建设的由来和目标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就曾多次强调人民健康问题的重要性。在2016年8月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就提出了“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是党中央首次对“健康中国”建设作出全面部署。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从健康政策方面入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在此报告中,特别将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和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摆在了前列。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新增了慢性病健康管理,以及工作重点要放在农村和社区。此外,还新增了重视人民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以及加强重大疫情的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
2 健康中国战略内容變革的原因
立足党的十九大报告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健康中国建设的一系列政策的提出,都是为了应对当时人民群众所面临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以及人们对于高质量生活的追求。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越来越丰富,人们更加讲究生活质量、重视自身健康,期盼看病不再难、贵;希望少得病甚至是不得病,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生存需要,包括发展需要在内的其他层次的需要将越来越成为广大人民追求的重点。
2.1 出生率低
2015年,为应对人口和经济的不协调,我国实行全面二孩政策,改变了过去“单独二孩”和“一孩半”的政策,到2020年,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出台了“三孩”政策。但细究人口老龄化严重以及新出生儿比重降低的现实,不难发现,又落回到了民生问题上。一方面,年轻夫妻群体中,丁克家族的比重逐年升高,三孩政策的主力军依旧是70后、80后。另一方面,年轻夫妻没有生育意愿的主要原因,归根结底还是生育成本过高。女性生育则意味着要将更多的时间花费在产检、哺乳等事情上,容易影响事业的发展,而家庭主妇的付出,往往会被忽视,此外,家庭条件、婆媳关系等也都会影响女性生育意愿。年轻男性在生育方面,可能会考虑到当前的经济水平无法承担高额的育儿费用,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依旧是有条件限制,且由于当代年轻人思想的转变,还会担忧生育后无法维持现有生活品质。
2.2 老龄化严重
除上述生育率降低带来的影响外,人口老龄化也是健康中国战略内容变革的重要因素。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人类平均寿命延长,死亡率降低。近年来医疗卫生体系越发完善,更多的特效药纳入医保,老年人治病成本得到大幅降低,老百姓得病治得起了,且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更多疑难杂症得到有效解决,大大地延长了人口的平均寿命。
2.3 慢性病危机
慢性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和口腔疾病等,是严重威胁我国国民生命健康的一类疾病,且近年来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癌症、心脑血管等重大疾病与居民生活作息不规律、饮食习惯不健康有重大关系,就当代年轻人而言,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健康的一大原因是生活成本过高。受传统观念影响,中国人热衷买房,甚至为了结婚生子,掏空钱包,背着沉重的房贷前行。这就导致在上有老下有小的这群人,他们无法在兼顾老人小孩的同时去兼顾自身的身心健康,从而忽视了危害重大的慢性疾病。
2.4 农村地区卫生条件落后
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落后,交通不便捷和科教卫生知识普及程度过低等都会影响农村人口生命健康。一些农村人口盲目地相信所谓的偏方,对一些突发性疾病的严重程度不够重视,容易延误最佳救治时机。还有部分农村人口依旧相对贫困,无法负担医疗支出。
2.5 心理健康和精神健康问题显著
随着人们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学习压力的不断凸显,抑郁症、狂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各种心理疾病所占比重逐年升高。过去人们被生存压力所困扰,需求比较单一,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不仅仅需要生存,更多地开始考虑生活需要,精神上的需要更为显著且不平衡。在青少年群体中,抑郁症患病率达到15%~20%,大多数是由外部因素引起的,如父母忽视、校园暴力、情感纠纷等。近几年恶性报复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地危害了国民生命健康,究其根本还是犯罪分子存在较大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要重视人民的心理健康。
2.6 应急预防重大疫情建设还需完善
自2019年12月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至今,已有3年多的时间了。3年间,为了应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国家实施了各项举措来保护人民安全,但仍旧有6万余人死亡。在这次疫情中,我们暴露出了很多问题。首先是政策传达时效性不强,信息发布的速度过慢,这就给应急工作增加了难度。其次是国民危险防范意识薄弱,尤其是文化程度低、年纪偏大的中老年人群,在疫情初期拒绝防护,轻视病毒的危害。最后就是没有切实考虑人民需求,防控过严或防控过松,都会造成人民群众的不满。
3 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路径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个国家的发展更需要一个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正确的发展理念做引导。全面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既针对现在,又着眼于未来,是我国在当前乃至长远一段时间内需要坚持的战略方针。
3.1 优化生育保障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将优化人口发展战略提到了健康中国建设的首位,意味着解决当前人口比例失衡的问题刻不容缓。首先,针对年轻群体生育意愿的顾虑,可以对其提供适当的补贴。目前部分城市已有对生育新生儿的家庭进行经济补贴的政策,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家庭育儿支出大的压力。其次,要落实男性员工的产假政策,避免出现“丧偶式育儿”,也有利于企业消除性别歧视,优化女性就业环境,提高生育意愿。最后,优化教育环境,降低教育成本也能有效促进生育意愿的提高。最初学区划分是为了保障适龄儿童能够就近入学,以及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但房地产行业抓住了家长期盼孩子接受更好教育的心理,炒作学区房乱象丛生,致使教育成本不断攀升。因此,要想优化教育环境,政府必须发挥主体性作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3.2 促进养老事业发展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我国的养老事业飞速发展,但仍有改进空间。近年来专门针对老年人开设的老年医院、老年疗养中心十分火爆,但由于部分机构管理不到位,时有殴打辱骂老人的事件发生,影响恶劣。对此类机构,要加强管理,护工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后上岗,提高专业素养和技能,保障老年人身心健康。另外也要呼吁子女,关心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定期体检,对老年人多发性疾病起到预防的作用。
3.3 各方携手降低慢性病发病率
首先是从年轻人自身角度来讲,要有健康作息的意识和习惯,多锻炼、避免熬夜、减少垃圾食品的摄入、拒绝烟酒都能有效地减少低血糖、癌症等的病发率。其次是从企业的角度来说,避免宣扬“996是福报”这类的言论,合理的竞争、积极的工作态度都是企业进步的关键,但过于极端的“狼性文化”只会让员工在内卷中挫伤元气。企业要盈利、要生产经营,但也要给员工一定的回弹空间,避免过度紧绷造成悲剧。最后就是政府方面,加大普法宣传,必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保障劳动者权益。近年来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劳动仲裁帮助劳动者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但还有部分企业,法律意识淡薄,蔑视劳动法权威,损害劳动者权益。因此政府方面要坚决落实劳动法的执行工作,避免劳动法在人们心中形同虚设。
慢性病的年轻化大多来源于工作、生活等多方面的压力,只有各方携手共进,才能使社会的普遍性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3.4 吸引人才回村就业
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地区的“三难”问题十分重视,看病难问题尤为突出。农村医疗设施落后,人才队伍凋零,看疑难杂症只能往上走,再加上部分农村地区交通不便捷,往往容易延误最佳救治时间。为了充实医疗人才队伍,部分地区积极落实人才引进政策,但效果甚微。究其根本,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基础设施不完善,教育、饮食、交通等各方面都需要全面性地提升,保障人才及其家属的生活条件,以此来吸引医学人才回村就业,提升农村医疗水平。
3.5 将心理疾病纳入体检范畴
过去人们忙于为生计奔波、为生存奋斗,即或有精神障碍或心理问题,也不十分重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条件得到了极大满足,但精神需要却被忽视,便导致了越来越多心理问题产生。因抑郁症等疾病而有自残、自杀行为的未成年人、成年人不计其数,有些是受家庭原因影响,有些是来源于成长过程中的压力。将心理疾病纳入体检范畴,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们了解自身,提早预防心理疾病的蔓延。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在当代越来越多发,需要被重视,并且要加大对群众的普及教育,避免歧视心理疾病患者,否则会对他们造成更大的心理创伤。
3.6 加强重大疫情应急反应机制建设
3年间我们见证了疫苗的诞生,健康码、行程码的诞生与结束;见证了从一开始全面防控到如今的正面应对积极放开,每一项政策都是党中央面对疫情的不同程度而下达的正确指令。虽然保护了大部分人的生命健康,但这不意味着预防重大疫情风险机制的建设可以就此停滞,我们还要继续加强应急预防建设,力争保护更多人的生命健康。
此外还要加大对医学科研的投入力度。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我们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一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的身心健康体现着民生福祉的状态,这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是高度契合的。
4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
新时代健康中国建设的意义主要体现理论和现实两方面,它既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卫生健康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又是在聚焦我国具体国情和实际基础之上提出来的。
4.1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卫生健康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始终重视工人阶级的权益,他们为无产阶级的事业不断奋斗。马克思、恩格斯所畅想的未来自由社会,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自由社会,但这个前提是人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只有身体健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主动性,积极地去创造美好世界。因此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所实行的健康中国的策略,也是为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保驾护航,为马克思、恩格斯“人的发展的最终目标”作贡献。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延续了其一贯的人民至上理念,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重视人民的生命安全。健康中国理念就是在这一基础之上,为更好地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而提出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卫生健康事业,高度重视人民的健康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就要求党开展各项工作,要把卫生健康融入其中,并摆在重要地位。无论是生态建设还是经济开发,都要从整体去考虑,重视人民生命健康。
4.2 是人民美好生活、社會健康发展的指引
在健康中国策略的带动下,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稳步前进,人民健康水平逐步提高,并且更高水平的健康需求还在持续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医疗行业的进步,还能提升人民幸福度。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社会需要身体健康的劳动者为其创造价值,因此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重视发展卫生与健康事业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拥有健康的人民意味着拥有更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不断推进,人民健康有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健康也有了更高的保证,可以说保障人民健康就是在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党的二十大以来的健康中国战略,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健康思想和党的历代领导人的健康理念的辩证统一,形成和发展于党领导人民进行的卫生与健康事业的伟大实践。是我们站在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上,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断前进的重要基石,也是我们党在总结了过去几十年出现的各种卫生与健康问题的经验基础之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提出的正确战略,需要我们继续坚持,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左士辉.新时代健康中国战略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21.
[2]耿琪琪.新时代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路径研究[D].济南:中共山东省委党校,2021.
[3]王迎.习近平健康中国战略研究[D].佳木斯:佳木斯大学,2021.
[4]胡剑.健康中国战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20.
[5]邓禅.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9.
[6]冯文洁.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我国基层医疗资源配置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9.
[7]习近平.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N].人民日报,20160211.
[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