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泠瑶
众所周知,钱学森院士是享誉世界的“中国航天之父”,事实上,他也是一位热衷术语译名的翻译大家。
记者注意到,在南开大学文学院学者张晖2020年发表的论文《从钱学森对VR的译名看科技译名的“中国味”》中,作者表示,VR直译作“虚拟现实”没有中国文化味,“灵境”生动展现了钱学森对中国文化和汉语言文字的高度自信。
据该论文显示,钱老创造和译定的科技名词就有20多个,包括高超声速(hypersonic)、超级空气动力学(superaerodynamics)、技术科学(engineeringscience)、自动控制(cybernetics)、导弹(guidedmissile)、物理力学(physicalmechanics)、激光(laser)、航天(interplanetaryflight)、航天员(astronaut)等。
近几年,《钱学森书信》《钱学森书信补编》先后出版,为后人研究钱老的学术思想提供了一手资料。张晖指出,从1956年归國到2000年之间写下的3000多封亲笔书信里,钱老留下了不少对科技名词规范工作的思考,其中术语译名的“中国味”无疑是被提及最多的。
“以前人们直译为‘虚拟现实’,太没有中国文化味了,所以我建议用带诗意的‘灵境’。”“有人中译为‘虚拟的现实’,我认为不如用我国自己的词为好。这将大大开拓文艺创作,也必将深刻影响美学、文艺理论工作。”钱学森在书信中这样表示,生动展现他对汉语译名“中国味”的不懈追求。
值得一提的是,钱学森生前并未对灵境做出明确定义,但在1997年汪成为的著作《灵境(虚拟现实)技术的理论、实现及应用》中,对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史、理论、系统构成原理与设计方法,以及典型应用等作了全面介绍。当然,“灵境”这个名字,也被用在书中。
记者查阅此书发现,汪成为给出了灵境的完整定义:灵境技术是一门由应用驱动的涉及众多学科的新的实用技术,是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传感与测量技术、仿真技术、微电子技术等为一体的综合集成技术。在计算机技术中,灵境技术的发展又特别依赖于人工智能、图形学、网络、面向对象、client/Server、人机交互和高性能计算机等技术。
在钱学森、汪成为等人的推动下,“灵境”一词不仅被沿用至今,它的“触角”还延伸到了教育、军事、电子娱乐、航天工程等应用领域。
(来源:天目新闻百家号20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