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知”三“明”析心理

2023-10-30 08:46李先诰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3年6期
关键词:伍子胥小说心理

李先诰

心理描写是指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细腻、生动、真实地展示人物的心路历程,从而更好地揭示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心理描写是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法之一,也是近几年高考的高频考点。要想写好心理描写,只有做到知学情、明考情,知方法、明作用,知思路、明规范,才能准确地理解命题要求,理清解题思路,把握人物心理。

部编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含两册必修、三册选择性必修教材,其中对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共选录了16篇古今中外小说名篇及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在这些课文的“学习提示”及“单元研习任務”中,先后11次提及人物心理,现梳理如下:

(1)《哦,香雪》的学习提示:小说没有激烈的冲突和曲折的故事,只是捕捉了几个小的生活场景,细致入微地描绘了香雪等几位姑娘的心理变化与情感波澜,折射出山村生活的新变化。(必修上册第28页)

(2)第一单元“单元学习任务三”:从《百合花》《哦,香雪》两篇小说中各选择一两个感人的片段,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分析典型的细节描写,并作简要点评。(必修上册第29页)

(3)《祝福》的学习提示:阅读时,注意从性格和心理特点角度感受和分析祥林嫂这一形象……鲁迅小说的语言简练而深邃……如通过对眼睛、神情的描写,寥寥数语,便表现出祥林嫂内心的悲苦。(必修下册第106页)

(4)《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学习提示:林冲本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因高衙内图谋霸占其妻,而被设计陷害。起初,林冲一忍再忍,委曲求全,直到走投无路,忍无可忍,终于迸发出激烈的反抗。(必修下册第118页)

(5)《变形记》的学习提示:阅读时,注意品味小说中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思考主人公“化虫”之后的遭遇,体会作品对社会现实深沉的批判。(必修下册第134页)

(6)《红楼梦》的阅读指导:欣赏作者对人物形象的细腻描写,把握人物复杂的性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必修下册第138页)

(7)《复活》(节选)的学习提示:小说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精妙描写,生动细腻地刻画了聂赫留朵夫这个正处于心灵转变的关键时刻、内心激烈震荡的人物。(选择性必修上册第70页)

(8)《老人与海》的学习提示:文中还有大量的内心独白,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对表现人物性格和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选择性必修上册第81页)

(9)第三单元“单元研习任务二/1”:心理描写在小说中十分常见,是小说塑造人物、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方法。梳理本单元课文中的心理描写,想一想,不同作品中心理描写的方法及作用有哪些异同?(选择性必修上册第89页)

(10)《荷花淀》《小二黑结婚》《党费》的学习提示:三篇小说都注意通过细节塑造人物、表达情感……这些细节都从不同侧面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或精神品格。(选择性必修中册第79页)

(11)《边城》(节选)的学习提示:抓住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把握翠翠等人的性格特征。(选择性必修下册第40页)

这些“学习提示”或“单元研习任务”,有的指出学习课文的抓手,有的点明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分别涉及人物心理分析、心理描写方法及作用。近年来,高考语文全国卷也十分注重对“心理描写”这一知识点的考查。除一些客观题外,还有部分主观题也涉及对人物心理活动的考查分析,如:

(1)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栈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2020年全国Ⅰ卷《越野滑雪》)

(2)本文画线部分表达了老董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2020年全国Ⅱ卷《书匠》)

(3)买卖瓷盘的过程中,杨成岳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2021年全国乙卷《秦琼卖马》)

(4)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2022年新高考Ⅰ卷《江上》)

对人物心理描写的考查,从一个段落到一个过程,从静态的心理到变化的心理,难度趋于增大。2023年高考是否会继续保留这类题型,考查心理描写的方法与作用,值得我们思考与准备。

南宋词人陈郁曾说:“盖写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古往今来的小说家,既继承传统,又推陈出新,丰富了人物心理描写的手法,赋予了作品以独特的风格意蕴。下面以高中部分课文为例说明。

1.直接描写式

这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心理描写方法,有的句子中含有“想”等关键的字眼作为明显的标志。如鲁迅《阿Q正传》写阿Q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后,他“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这一心理描写虽然简洁,却将阿Q的精神胜利法活画了出来。

2.内心独白式

指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描述人物内心所想的内容,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人物自己跟自己说话,二是人物在心里和别人说话。如海明威《老人与海》中有大量的人物内心独白,它们忠实地记录了圣地亚哥的内心活动,特别是“‘但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处内心独白,深刻地揭示了主人公坚毅不屈的性格,闪烁着深邃丰富的哲理之光,从而成为脍炙人口的至理名言。

3.心理分析式

这种描写方法,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来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让读者对人物的所思所想更加明了,从而窥见人物隐秘的内心世界。如《复活》(节选)中的一段文字:“他同时又感到,他的心灵里此刻正要完成一种极其重大的变化,他的精神世界这会儿仿佛搁在不稳定的天平上,只要稍稍加一点儿力气,就会向这边或者那边倾斜。”这段文字,先以“感到”直接描写聂赫留朵夫的心理活动,接着分析他的矛盾心理,初步展示了聂赫留朵夫心灵发展嬗变的“复活”过程,他在“放弃”与“赎罪”之间摇摆,最终还是坚定了“赎罪”的决心。读者也跟着共情,由紧张到松弛,进而产生阅读的愉悦之感。

4.梦幻展现式

通过梦境、幻觉来刻画人物的心理。如《百年孤独》:“丽贝卡坐在厨房角落里的摇椅上,梦见一个和自己相貌极其相似的男人……给她带来一束玫瑰。陪伴他的还有一位女士,用纤细的手指拣出一枝玫瑰簪在她发间。乌尔苏拉知道那男人和女人是丽贝卡的父母,但一番努力辨认之后,还是确信从未与他们谋面。”在这种清醒的梦幻中,不仅丽贝卡能看到自己死去多年的父母,而且乌尔苏拉也能看到丽贝卡梦见的景象。这是患上失眠症后人们的心理状态,表面上是在写失眠症的可怕,实际上是通过梦境展示人物的深层心理:她们害怕孤独,试图以各自的方式突破孤独,却又陷入更深沉的孤独之中,无法摆脱“百年孤独”的循环命运。

5.细节表现式

以描述人物富有鲜明个性的细节动作、神态等,传神地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如茹志鹃的《百合花》中,新媳妇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的细节,就表现出新媳妇复杂的心理:有对先前故意气通讯员的愧疚,有对通讯员舍己救人的敬佩,有能让通讯员走得体面一些的宽慰……再如鲁迅的《祝福》中,对祥林嫂捐门槛后四婶仍然不让她参与冬至祭祖的神态描写:“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灰黑”“失神”这些神态细节,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祥林嫂心灵上所受的打击和精神的全面崩溃。

6.环境衬托式

运用恰当的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心理,既能生动地刻画人物,深刻地反映主题,又能增添文章的美感。如孙犁《荷花淀》中,妇女们划船去找丈夫时的景物描写:“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阳光不燥,微风正好,水波微微跳荡,烘托出白洋淀的妇女们即将见到丈夫时的幸福心情;而她们遇到敌人时的景物描写则是:“小船窜进了荷花淀。几只野鸭扑棱棱飞起,尖声惊叫,掠着水面飞走了”,“飞窜的小船、惊飞的野鸭”,衬托出了妇女们遇到敌人后紧张的心情。

描写心理可以只言片语,穿插在行文之中,也可以相对集中;它往往与叙事相结合,伴随着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进行描写,并且符合人物年龄、身份、性格特征、思想状况和特定环境,让读者感到真实可信。心理描写能够交代人物身份境遇,刻画人物性格特征,勾勒人物精神面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反映社会生活本质,深化主题思想。具体而言,心理描写作用主要体现在人物、情节、主题三个方面:

(1)丰富的心理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性格特点更加突出。如《复活》中玛丝洛娃和聂赫留朵夫丰富而变化的内心世界,《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硬汉”形象,都是通过心理描写表现出来的。

(2) 心理描写能推动情节发展,特别是人物的内心冲突能为情节发展提供动力。如玛丝洛娃的痛苦回忆为她后面势利贪婪的行为做了铺垫,聂赫留朵夫的矛盾心理成为他走上“复活”之路的重要转折点;圣地亚哥的心理斗争使得故事情节越来越紧张精彩。

(3)心理描写还可以加强小说主旨的表现力。如聂赫留朵夫的矛盾心理实际是善与恶的矛盾,他最后选择说出“请求饶恕”,这是善的良知压倒了恶的邪念,找回善念,就是“复活”的意义。圣地亚哥的一次次心理斗争,实际上是与自我的战斗,硬汉不仅在战胜困难,更在战胜自己,而战胜自己是战胜困难的前提和基础。

对人物心理描写的考查,是近几年来高考的常考题型,试题中一般会要求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借以考查考生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概括心理变化脉络的能力。解答这类试题,要审清题意,把握题干要求,知晓解题思路,明确答题规范。如,2022年新高考Ⅰ卷第8题:

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

解答这道题,要仔细阅读、分析文本,提炼要点,规范作答。其思路如下:

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本题要求分析伍子胥在江上的思绪变化,即心理变化。解答本题,要抓住题干中的三个关键点:①答题范围:“舟行江上”;②考查中心:“思绪逐步生发展开”;③思绪的触发点:“江上的所见所感”。答题时,要先从文中找出“舟行江上”的相关语段,梳理概括情节,再分析伍子胥的思绪变化。

第二步:依内容,理层次。 小说按时间顺序,逐步展开伍子胥“平静——仇恨膨胀——暂缓仇恨”的复杂思绪。解题时,要根据题干要求,找出相关文字,从直接描写式、细节表现式、环境衬托式等心理描写手法入手,抓住描写中的关键词语,看其凸显了伍子胥什么样的心理及变化。如:

第10段开头:“一走上船,呼吸着水上清新的空气,立即感到水的温柔……耳边只有和谐的橹声。”这一段景物描写,表现伍子胥登船之后宁静平和的心态。

第10段后半部分:“船到江中央,水流變得急骤了……子胥的心随着月光膨胀起来……”,这几句写江水引发的联想,伍子胥看到急骤的江水,想到这江水是从郢都流来的,从而想到父兄的遭遇,想到父兄被杀的家仇,他的心情又难以平静。

第12段:“船缓缓地前进着……他看那渔夫摇橹的姿态,他享受到一些从来不曾体验过的柔情……”,渔夫摇橹的姿态,平坦的心境,让伍子胥体验到了平和与柔情,并希望自己能从仇恨中走出来。

第三步:巧概括,精作答。在对小说相关层次进行切分的基础上,锁定文中对应的关键信息,梳理出伍子胥在“舟行江上”时的过程,提炼、概括伍子胥的“思绪”从生发到展开的变化,再按时序分点作答:

①登船之初,清新的空气,流水的温柔,和谐的橹声,让伍子胥的思绪放松、平静。

②舟行江中,伍子胥看到滔滔不断的流水,想到江水是从郢城那里流来的,想到自己在郢城的遭遇,激起痛失亲人的悲痛,满怀仇恨的心理膨胀起来。

③船缓缓前进,渔夫心境的平坦,引渡的恩惠,让伍子胥心中体会到从未有过的柔情,暂时消解了仇恨。

解答心理分析类的试题,除了把握解题思路,明确答题规范外,还应在备考过程中,梳理、积累一些分析小说人物心理的常见词语,如欢愉、欣喜、焦虑、悲伤、厌恶、羞涩、内疚、惊喜、愤怒、膨胀、嫉妒、紧张、恐惧、敌意、柔情、平静、脆弱、犹豫、坚毅、顺从、自卑、自豪、充实、懊恼、自责……这样夯实基础,才能在考场上游刃有余。

猜你喜欢
伍子胥小说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千金”的由来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东周列国志(10)
心理感受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伍子胥出昭关
伍子胥巧言保命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