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垣利
【摘要】本文回顾了《猫城记》在中俄两国的研究历史并简要阐明影响其研究历史的原因,并将重点放在中俄两国学者关于《猫城记》的体裁研究成果的介绍上。研究发现,由于中俄两国不同的历史发展进程以及《猫城记》本身的文学特点,中俄专家学者们对于《猫城记》的体裁研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关键词】老舍;《猫城记》;体裁;俄罗斯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39-0028-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39.008
一、引言
老舍是中国著名的现代小说家,其文学作品在国内外享有声誉,而俄罗斯一直是研究老舍文学作品的重要国家。而老舍作品的影响力在中俄两国却是存在差异的:在国内,人们提到老舍,首先想到的文学作品是《骆驼祥子》或者《茶馆》;但是在俄罗斯,一提到老舍,人们首先想到的更可能是《猫城记》,可见《猫城记》在俄罗斯的影响力。
《猫城记》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地球人因為飞船失事降落在火星,被火星原住民猫人抓走来到猫国,在见识过猫国的种种黑暗堕落之后感到绝望,见证了猫国被灭国之后被飞船救走重新回到地球的故事。整个故事荒诞又讽刺,夸张又富有深意,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对于《猫城记》究竟属于什么体裁,两国的学者都进行过研究,却依旧没有达成共识,这或许正是《猫城记》的魅力所在。
二、中俄两国《猫城记》研究历史回顾
《猫城记》是老舍1932年发表于《现代》杂志上的长篇小说,自连载之初就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在30年代《猫城记》刚发表时,意识形态的影响还没有对文艺批评造成太大的影响,对《猫城记》的评价也基本上保持了客观公正的态度,如梁实秋评价《猫城记》“标志着老舍艺术思想的成熟”。抗战时期,老舍积极投身于启蒙民众抗日的工作中,左翼文人对老舍在这一阶段新创作的文学作品进行了研究,但是有关《猫城记》的研究成果却少之又少。直到1978年文学批评摆脱了意识形态带来的影响走向独立,《猫城记》的文学价值也被学者们看到,相关研究逐渐多了起来,《猫城记》研究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猫城记》在俄罗斯的研究历史与两国的政治关系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老舍的作品是在20世纪50年代才被翻译成俄文进入苏联,1954年老舍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副团长访苏并撰写了一系列歌颂中苏友好的文章,从而使苏联方面对老舍文学作品的关注度提升,迎来了第一次“老舍热”。但此时翻译研究的作品主要是“以反映社会主义新建设,配合政治运动宣传为目的的作品”,《猫城记》并没有得到苏联方面广泛的关注和研究。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猫城记》才真正进入到苏联人民的视野中。1969年《猫城记》在苏联《新世界》杂志上发表,“1969至1989年间,俄文《猫城记》在苏联先后再版六次,累计发行量万余册,在老舍俄译作品中高居榜首”。与发行量暴涨同时,苏联在这一时期迎来了名副其实的“《猫城记》研究热”。苏联解体后《猫城记》其研究逐渐摆脱了意识形态的影响,俄罗斯学者更多注意到了《猫城记》的文学特色和艺术价值。《猫城记》也因为他具有的独特的现实意义而继续在俄罗斯受到欢迎。
三、中国学者《猫城记》体裁研究成果
《猫城记》到底属于哪一种体裁,中俄学者都有过广泛的讨论,本文只在这里简要介绍一二。总的来说,《猫城记》的体裁归属问题大致可以分为四种回答:一,《猫城记》是讽刺小说;二,《猫城记》是反乌托邦小说;三,《猫城记》是有其他体裁色彩的传统幻寓小说;四,《猫城记》是一类新型小说。
学者史承钧、教鹤然、袁良骏等认为《猫城记》属于讽刺小说。史承钧在文章《试论〈猫城记〉》中明确地提出《猫城记》“不是科学幻想,而是社会讽刺”,在《猫城记》的内容与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的作品内容进行对比后认为,威尔斯的作品中有大量先进科学技术的描写,“而《猫城记》却没有任何有关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其中,‘我’到达‘火星’时乘坐的还是普通飞机,同时一点也没有碰到宇宙航行中的问题”。因此根本不能算作科学幻想小说。教鹤然在文章《关于老舍〈猫城记〉文学特色的研究和思考》列举了大量的《猫城记》讽刺现实的例子,比如“战争就是士兵抱着头逃跑”,认为《猫城记》开启了中国“现代文坛长篇寓言讽喻的先河”。袁良骏在《讽刺杰作〈猫城记〉》中总结了猫人的八大特性,贪懒自私愚昧好色等等,认为《猫城记》“最根本的正是对国民劣根性的讽刺和鞭挞”。
认为《猫城记》属于反乌托邦小说的有学者马兵,周黎燕等学者。马兵在文章《想象的本邦——〈阿丽思中国游记〉、〈猫城记〉、〈鬼土日记〉、〈八十一梦〉合论》中,将《猫城记》与《美丽新世界》进行了比较,发现二者的共同点“首先在于都具有对人类或民族命运的深刻剖析与体察”,其次“都表现了对未来的预测与焦虑,并细致描绘了导致将来倾覆的现世社会的丑恶弊端”,最后两部作品“在烛照现实人生的意识和方式上,确乎达到了相当的一致。”周黎燕在《反乌托邦视野中的〈猫城记〉》一文中指出,“也正是在此意义上,老舍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具特色的反乌托邦叙事形式”。此外,《猫城记》中猫人的食物“迷叶”也一直被看作是《猫城记》作为反乌托邦体裁的证明,经常拿来与其他反乌托邦小说中的食物进行比较。
学者刘大先则将《猫城记》视为传统幻寓小说,在文章《论老舍的幻寓小说〈猫城记〉》中,他认为《猫城记》从叙事角度上来说将科幻、反乌托邦,传统志异等融合在了一起,但是“老舍不是从科学理性的角度,而是从自觉的心智和常识见解来进行观察和解释的,自然延续了传统幻寓小说的从道德方面来分析的视角”。
学者陈双阳则提出了一种新的小说种类“中国现代幻设型讽刺小说”并将《猫城记》归入这一类。陈双阳认为,《猫城记》这一类小说“与一般的幻想小说相比它则更具‘寓言为本,文词为末’的幻设性特征,主观的讽刺意图极其鲜明,强化了‘反现实’意味,与纯幻想的神话、传说乃至寓言、童话相比较,它则舍弃了对神仙、法宝等超自然力的崇拜,也舍弃了简单明白的正面的道德训诫。”
四、俄罗斯学者《猫城记》体裁研究成果
《猫城记》在俄罗斯一直被认为是老舍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作品,因此自《猫城记》译入苏联,直到今天有关于《猫城记》究竟属于哪种体裁的讨论也一直没有过定论。总结下来,到目前为止俄罗斯学者对这一问题形成了三种主流看法:一,《猫城记》是讽刺小说;二,《猫城记》是科幻小说;三,《猫城记》是反乌托邦小说。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看法认为《猫城记》与中国传统的民间故事密切相关。
В.Лебедев,Н.А.Спешнев等学者认为《猫城记》属于讽刺小说。В.Лебедев称老舍是“中国幽默文学的经典作家”。他坚持老舍本人对《猫城记》的看法,认为它是篇讽刺文章。Н.А.Спешнев作为《猫城记》的译者认为《猫城记》是在萨尔蒂科夫·谢德林的《一个城市的历史》和阿纳托尔·法朗士的《企鹅岛》两部讽刺小说的文学传统基础上进行创作的。
关于《猫城记》体裁归属的另一个观点在Т.Лавровой, В.Окулова,Е.Харитонова的文学批评文章中呈现,他们认为老舍是中国现代科幻小说的奠基人。第一部由日语翻译的外国科幻小说儒勒·凡尔纳的《80天环游地球》在中国出版,并于1917年出版了英国科幻作家威尔斯的作品,科幻小说在中国的流行程度与日俱增,这就促成了一些中国科幻作品的诞生,其中就包括老舍的《猫城记》。Т.Лавровой,Е.Харитонова《猫城记》归为科幻小说首先是因为这部小说有很多科幻小说的情节,如主角的太空飞行,与外星文明的会面,不寻常的猫的形态等。
也有学者认为认为老舍的小说《猫城记》属于反乌托邦的类型,其中就包括А.А.Антиповский,他是老舍研究的俄罗斯专家,其撰写的《老舍的早期创作——主题、人物、形象》是世界上较早的老舍研究专著之一。他认为老舍在留学英国时期了解到了英国文学,而英国正是世界上第一本乌托邦文学作品创作者托马斯·莫尔的国家,这对他创作《猫城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А.А.Антиповский得出的结论是,老舍的作品《猫城记》是在英国文学的乌托邦传统的基础上的。
而最近有学者认为,《猫城记》更贴近于中国民间故事的体裁,持这一观点的代表學者有Минова,Р.Ю.。Минова, Р.Ю.认为,老舍的母亲会给他讲中国传统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自童年起老舍就接受到中国传统文学的熏陶,这都对老舍创作《猫城记》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作家一直想通过使用民间熟悉的艺术表现形式达到接近读者和扫盲的目的,所以在文学创作中也会经常使用到民间故事的元素。此外,将人类世界与动物世界混合的写作手法在中国民间传说中十分常见,《猫城记》中的猫人形象也可以从中国民间传说中看到影子;而《猫城记》的主人公“我”从地球来到火星展开旅行和生活这一设定,也和民间传说中常见的“主人公来到陌生的国度从而展开旅行”的情节设计相似。
五、中俄《猫城记》体裁研究呈现多样化原因分析
(一)中俄两国不同的体裁研究历史进程
在中国更多将体裁称为文体,文体研究在中国有很悠久的历史,产生了“汗牛充栋的诗文理论”。后来在1919年“五四”运动的影响下,白话文逐渐超过了骈文,文体的解放正好符合当时追求“自由”“解放”的潮流,传统文体研究长期搁置,文体的分类非常粗略,影响力较大的分类方法是“以文章的表达方式为依据划分文体”,按照这种分法,《猫城记》属于记叙文中的小说,再细分属于哪一类小说的问题没有多少人注意。改革开放以后,传统文体研究进入“十分活跃并全方位推进的突进时期”,《猫城记》的平反让它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再加上1937—1977年期间外国文体学著作陆续传入中国,基于传统文体学或者外国问题学理论的《猫城记》的文体研究随之增多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猫城记》在俄罗斯的体裁研究则收到了俄罗斯本土的诗学和文学理论的影响。“20世纪俄罗斯诗学理论和批评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从一元走向多元。”很多著名学者都对文学体裁开展过研究,其中影响力较大的学者是巴赫金,他认为“诗学恰恰应从体裁出发”,他的著作《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就是这一想法的印证,他“紧紧抓住作家‘复调小说’的特征进行研究”,还研究了狂欢体小说的体裁。因此苏俄对《猫城记》题材的研究带有很多苏俄本国的文学传统特色,呈现出了不同于其他国家研究的特点。
(二)《猫城记》内涵的独特性和丰富性
《猫城记》的体裁研究之所以有这么多可探讨的地方,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猫城记》本身兼有多种小说体裁元素,究竟应该归属于讽刺、科幻、乌托邦还是别的体裁还没有定论。《猫城记》的故事情结诡异神秘,让人在阅读过程中经常会浮想联翩,不自觉中与发生过的事情联系起来,经常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学者们因此可以各抒己见,以上所列举的各位学者的看法和找到的论据就可以佐证这一点。
六、结语
老舍通过《猫城记》所表达出了爱国情怀和对民族未来的关怀,《猫城记》怪异华丽的故事情节也让人们感受到了文学大家的想象力。如今中俄两国对于《猫城记》的体裁研究仍在继续,随着研究的深入,《猫城记》的文学价值和背后深意将会更多的展现在人们眼前。
参考文献:
[1]Минова,Р.Ю."Записки о кошачьем городе"Лао ШЭ:проблема жанра/Р.Ю. Минова//Историческая поэтика жанра.–2006.–№ 1.–С.126-130.–EDN PEBGAX.
[2]Минова,Р.Ю.Фольклорные мотивы в творчестве Лао ШЭ (на материале романа"записки о кошачьем городе")/Р.Ю.Минова//Историческая поэтика жанра. –2007.–№ 2.–С.58-65.–EDN PEDFON.
[3]程正民.从一元到多元,從对立到对话——20世纪俄罗斯诗学发展趋势[J].俄罗斯文艺,2018,(01):4-11.
[4]黄秋莹.论老舍《猫城记》的文学特色[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14):35-36.
[5]白杨.老舍作品在俄罗斯的传播与研究[J].俄罗斯文艺,2015,(04):140-146.
[6]李春雨.老舍创作在俄罗斯[D].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5.
[7]纪妙华.《猫城记》的接受史研究[D].西北大学, 2013.
[8]教鹤然.关于老舍《猫城记》文学特色的研究与思考[J].名作欣赏,2012,(08):127-130.
[9]马兵.想象的本邦——《阿丽思中国游记》、《猫城记》、《鬼土日记》、《八十一梦》合论[J].文学评论,2010, (06):161-166.
[10]周黎燕.反乌托邦视野中的《猫城记》[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0,26(04):85-89.
[11]刘晓.想象中国的方法——论老舍《猫城记》中的反乌托邦书写[J].时代文学,2010,(04):209-211.
[12]赵慧静.论社会幻想小说《猫城记》[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18(01):74-76.
[13]刘大先.论老舍的幻寓小说《猫城记》[J].满族研究,2006,(03):111-119.
[14]钱苍水.回望20世纪的文体分类研究[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1999,(01):51-56.
[15]陈双阳.“异类”的命运——中国现代幻设型讽刺小说论[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1):42-49.
[16]钟桂松.寓言·幻想·现实——浅论《猫城记》[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06):89-90.
[17]袁良骏.讽刺杰作《猫城记》[J].齐鲁学刊,1997, (05):24-33.
[18]杜福磊.也谈现代文体分类问题[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05):56-58.
[19]金振邦.论体裁的形态学分类[J].东北师大学报, 1995,(05):87-92.
[20]吕恢文. 《猫城记》在国外[J].北京社会科学,1986, (04):123-125.
[21]史承钧.试论《猫城记》[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2,(04):1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