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公主教育述略

2023-10-30 19:03:23张桃桃
今古文创 2023年41期
关键词:明代公主教育

张桃桃

【摘要】随着明代妇女教育体系的完善,妇女有了更多接触教育的机会。但公主作为帝王之女,虽同普通闺秀一样接受教育,却又有所不同。明代公主因身处宫廷之中,接受教育的途径主要分为向宫人学习以及长辈教导两种,以及在长辈信奉宗教的影响下接受宗教教化。另外,公主作为皇室中的一员,除了要和普通女性一样用女教书,学习女德教育,还需根据自己的身份学习针对公主的书籍和一些宫廷礼仪,以彰显皇家尊严。公主教育内容的这种特殊其实是公主和皇家地位的昭示。

【关键词】明代;公主;教育

【中图分类号】K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41-0062-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41.020

到明代,妇女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此时妇女接受教育的机会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妇女教育体系也日益臻于完善,越来越多的妇女有机会识字,接受教育。公主作为帝王之女,更是成为最有机会接受教育的妇女群体。她们的教育情况也应备受关注。然而,公主身处深宫之中,严格的宫闱秩序使得其在史书中的记载只有寥寥几笔。再加上明代公主在政治上毫无建树,所留存的形象也未展现出独特的一面,使得这一群体被称为“被遗忘的宫廷妇女”,有关明代公主的研究也未能有太多成果。

回顾以往研究,可以发现学界有关明代公主的讨论主要围绕公主的婚姻生活、经济情况展开,对公主日常生活中的其他方面讨论却很少。特别是对于明代公主的教育情况,一些学者在通史著作中也会提到,却鲜有人进行深入分析。事实上,公主作为金枝玉叶,明代皇室虽教导其要遵循传统妇女坚守的三从四德标准,但介于身份地位的不同,皇家在公主的日常教育中又会显露出些许不同。这种特殊性十分值得探讨。

因此,本文拟将明代公主的教育情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利用有限的史料尽可能地呈现出明代公主接受教育的大致轮廓,以期丰富学界对明代公主乃至明代宫廷生活的认识。

一、公主接受教育的途径

按照传统惯例,女子接受教育的时间一般是从其启蒙再到及笄嫁人为止。换言之,也就是说女子接受教育大致是在其“在室女”时期。明代公主接受教育的时间也应与此相似。而作为“在室女”,公主的生活和活动空间大多局限在宫中,接受教育的机会也将围绕宫中展开。

(一)宫人

明代宫廷之中,除了妃嫔和公主,剩下的女性即为宫人,其中宫人又可分为普通宫婢和女官。这些宫人们虽有等级之分,但都服务于维持明代宫廷的正常运转。同为女性,且作为数量繁多的群体,宫人们也就成了公主最易接触到、接受教育的途径之一。

按照明代民间说法,女子最初接受启蒙的年龄一般是6、8岁,选择在双岁之时入学。但在宫中,公主们的教育在还是个婴儿时就已开始。嘉靖九年,桂萼奏议,提到孕育皇子女要注意挑选“诸母”,“诸母”指“慈母、保母、乳母”。认为她们虽“慈者知其嗜欲,保者安其居处,乳者以乳食子”,负责公主们的日常生活起居,但在挑选“诸母”时也要注意选择“宽裕慈汇、温良恭敬、慎而寡言者,则动静语默”等品行优异之人。桂萼认为公主身边的“诸母”有言传身教作用,因此应当谨慎行事。由此可见,时人认为“诸母”作为公主身边最亲近的人,是有可能影响到公主的教育,故对其提出了严格要求。

另外,雖无明文记载说明公主受女官教导,但宫中其他女性的教育都离不开女官负责,那同样在宫中长大的公主也很有可能接受女官教导。而且在弘治朝女官沈琼莲的宫词中,其实也透漏出一丝公主之师系为宫内女官之意。“水风凉好朝西坐,专把书经教小王” ①。明代男女有别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作为天下表率的宫廷更应将此贯彻下去,沈氏作为宫中女官,介于男女有别她所接触最多的应该是宫内女性,故其诗歌中的“小王”应为公主。

(二)公主长辈

公主们接受教育的途径除了受身边宫人影响外,还会受到其长辈的熏陶。

公主们在成婚前的活动空间基本都在宫内,且较为自由。据记载,明代皇子成童册立后,就会因男女有别思想行动受到严格限制。他们除了自己母亲所在宫殿可以偶尔前去,其他地方都不能随意走动。“有召,方得入他宫。”而与皇子们在宫中行动受限不同的是,作为女性的公主却可以在宫廷女性世界中有着相对自由的行动。且公主在幼儿时期,还能被抚养于母亲宫内,与母亲一起生活。例如世宗嘉善公主、思宗第二公主,未册封前都曾以所居安泰殿、昭仁宫的名字,被称之为安泰公主、昭仁公主。之后熹宗刚即位,就对诸臣说到,选侍西李居哕鸾宫,“抚养所生朕八妹”,选侍傅氏居昭俭宫,“抚养所生朕六妹、七妹……”熹宗话语中透漏出公主与两位选侍的各种待遇是在一起的,可见公主幼年应是和母亲一同生活。明世宗长姐常宁公主“虽在襁褓中,端丽柔嘉之容”,在幼龄时期被当时仍是藩王、王妃的“献皇帝及章圣皇太后夙所钟爱,每躬自抚抱” ②,在其逝后,“痛惜不已,成人礼丧仪葬事一如成人礼”。世宗入承大统后也对其进行了追封,“遣官驸马都尉京山侯崔元捧册焚黄……”世宗的另一个姐姐善化长公主“日侍恭穆献皇帝,章圣皇太后膝下抚摩鞠育”,于十岁逝,“圣怀哀悼不已”。此外,公主除了会随母亲一起居住外,也会因年幼失亲被其他皇族抚养。太祖最小的女儿宝庆公主,“生而太祖崩,母张氏亦卒”。这种情况下公主被成祖收养,在宫中长大,之后其出嫁时成祖除了给予丰厚的嫁妆外更是让皇太子送嫁以表重视。

从上文可知,明代公主因年幼常常会养于帝王后妃膝下,如此使得其与帝后宫眷的关系十分亲近。也因此公主们也有机会受到宫中长辈们的教导。尤其是后妃们或为方便内廷女眷学习或为彰显自己母仪天下身份会撰写一些女教书籍,这就使得公主们会更为系统地从长辈那学到系统的闺范教育。如“(明太祖)帝每御膳,后皆躬自省视。平居服大练浣濯之衣,虽敝不忍易。闻元世祖后煮故弓弦事,亦命取练织为衾裯,以赐高年茕独。余帛颣丝,缉成衣裳,赐诸王妃公主,使知蚕桑艰难”。马皇后以身作则,使各位王妃公主等知道生活不易,要恪守妇道。作为长女的临安公主受母亲影响,也是恪守妇道,洪武九年,“以临安公主归其子祺,拜驸马都尉。初定婚礼,公主修妇道甚肃” ③。在成祖女永安公主圹志中也记载公主“闲暇则讲明仁孝皇后《内训》及《列女传》《女宪》等书,而躬行之” ④。明仁孝皇后徐氏是一个贞静贤淑的女子,在成为燕王妃后谨遵妇道,颇受马皇后喜爱。其入主中宫后心系百姓,并认为自己有教育后宫女眷之职,于是在继承前代女训内容和马皇后《女训》的基础上编撰成《内训》。而从永安公主的教育途径可见其是受过仁孝皇后教育熏陶的。

(三)佛教施化

公主接受教育除了从宫人和长辈处接受熏陶外,还可能从宗教中得到教育。明代宫廷崇佛之风盛行,宫眷们常常热衷于佛事,公主们或为排解自身孤寂或出于讨长辈欢心,也多信奉佛教。特别是明代皇太后多是佛教的忠实拥护,公主们由此会常常接触佛教。如神宗时皇太后欲筹建慈寿寺,几位公主纷纷出资佐助。以及万历年间荣昌公主因“神宗圣母弗豫”而命道士祷之,并建玉皇庙⑤。常德长公主也因“念皇考与圣母生成之恩”,“访求福地,创立佛宇,奉扬真乘妙法” ⑥。从这些公主与宗教之间的联系可以推测出明代公主是有可能受到宗教教化的。

综上,明代公主接受教育的途径主要来源于身边女性的影响,但因受长辈影响也有可能从佛教中得到教化。

二、教材

教育离不开系统的教材指导,明代公主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也会用到一些教材。这些教材既有同传统妇女一样要用到的女教书籍,也会有因公主身份而具有针对性的书籍。

(一)女教书

明代皇帝为教导宫中女眷,会命大臣编修一些女教书供女官在宫内讲授,如洪武元年,朱升等人奉太祖旨意编撰《女诫》(一作《女戒》),“纂述《女诫》及古贤妃之事可为法者,使后世子孙知所持守”。又或者世宗令翰林院编写高皇后传、成祖徐皇后《内训》及世宗母蒋太后《女训》的简明直释,供女官記诵。此外,明代一些后妃既是为迎合皇帝旨意,也是为彰显自己“母仪天下”的风范,会撰写一些教育妇女的书籍,如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后马氏、仁孝皇后各著《内训》、章圣皇太后蒋氏撰《女训》、神宗母亲慈圣皇太后李氏著《女鉴》等等。这些女教书籍不管是由皇帝组织还是后妃撰述,首先面向的必然是整个宫廷的女性。公主身处宫闱,所用的女教书籍也应离不开长辈们所著书籍。

(二)针对公主的书籍

当然,明代公主与后妃、女官有所不同,作为宫廷中一个特殊的女性群体,朝廷对其也有专门的教育书籍。如在焦竑《国史经籍志》的《制书类》中,提到明代朝廷专门著录了有关公主教育的教科书,“命孔克坚撰《列女传》三卷、《历代公主录》二卷” ⑦。

三、教育内容

公主作为帝王之女,其所受到的教育不仅仅是教材的不同,具体的教育内容也会与宦门闺秀有所不同。

(一)宫廷礼仪

明代公主虽被禁止参与政治,但作为帝王之女,皇室中的一员,还是有机会参与一些带有政治性的礼仪活动。因此,公主也需学习一些宫廷礼仪,以期在典礼中能更好地彰显公主及皇家地位的地位尊严。

公主能参与的宫廷典礼有“亲蚕礼”。关于“亲蚕礼”,《明会典》记载,其在明初并未制定,嘉靖时世宗意欲礼制改革才首创,命皇后率公主、内外命妇主持。而根据仪注,在亲蚕之仪中皇后先蚕,公主随之。在祭祀先蚕氏之神部分:

“皇后至坛所……导引女官导皇后至拜位,司赞奏就位,次公主,次内命妇,又次外命妇各就拜位。内赞唱瘗毛血,迎神,乐作,乐止。司赞奏四拜,(公主以下同)内赞唱奠帛,行初献礼,乐作……司赞奏兴,皇后兴,司赞奏二拜,(公主以下同)内赞唱彻馔,乐作,执事女官诣神位前彻馔讫。乐止。内赞唱送神,乐作,司赞奏四拜,(公主以下同)乐止。” ⑧

以上是亲蚕礼中祭祀先蚕氏的部分流程,其中公主虽不是仪式的首要参与者,但作为宫廷女性的代表之一,其一言一行都需注意,且在皇家彰显对蚕桑织业重视的典礼上,更是具有浓重的象征意义。因此,明代公主们在典礼前应该是有接受过这方面礼仪规范的。此外,在日常宫廷仪式中,不同身份有着不同的礼仪规定,公主们应该也被教导过相关的行为举止。如《思陵典礼记》记载,崇祯十三年正月,当时尚未册封的思宗的两位公主在参与神宗昭妃加号皇太妃仪式上“行四拜礼” ⑨。同年十月,在进光宗御容仪式上,公主们具行八拜礼⑩。公主就座的顺序也有差异。

另外,册封和婚礼是在公主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此时这两个典礼中也体现出公主的宫廷礼仪,尤其是公主在婚礼上的礼仪更是彰显出皇家的地位和尊严。以公主与驸马合卺环节前的礼仪为例,弘治二年,规定:在正式进入合卺环节前公主坐东位,驸马须面东向公主行四拜礼,公主可以坐着接受两拜。这段礼仪无疑确定公主是尊于驸马的。之后见舅姑环节,“公主见舅姑,舅姑坐于东,西向;公主立于西,东向,行四拜礼,舅姑答两拜”。明代,自至正二十七年始明确规定“尚左”。在这一仪式中舅姑坐东西向,公主立西东向,虽符合尊左,但在公主拜舅姑过程中舅姑竟还需向公主答两拜,按照传统婚礼中的见舅姑环节理应凸显舅姑之尊,舅姑应坐受,此处公主却受两拜,表明公主所接受的礼仪是突破了传统礼制观念的,而这些礼仪之所以不同于传统礼制就是皇家为彰显公主和皇家地位。

(二)妇德教育

陈宝良指出,古代传统中国的女子教育,大多以“女德”教育为先导,无论是宫中女子,还是民间的大家闺秀,概莫例外⑪。从明代宫廷后妃所著女教书籍亦能看出,公主们所接收到的教育内容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妇德教育。

妇德教育,也就是对妇女德性、修身的规范,仁孝皇后徐氏认为妇女德性,即“贞静幽闲,端庄诚一”,女子只有做到“孝敬仁明,慈和柔顺”,德性才算具备。具体来说,就是女子要做到孝顺勤俭,尽心辅佐丈夫,等等。而从公主们婚后的生活来看,明代宫廷对公主们的妇德教育是成功的。

明初,马皇后就时常教导诸王妃、公主,“当勤女红,无坐而受福,取恶造物”。作为长女的临安公主因此在婚后谨遵母亲教诲,“修妇道甚肃”。成祖女常宁公主,也是“淑慧恭慎,动止有礼,通《孝经》《女则》《列女传》。之后英宗之女重庆公主“主事舅姑甚孝,衣履多手制,岁时拜谒如家人礼。景每早朝,主必亲起视饮食。主之贤,近世未有也” ⑫。

四、结语

公主作为帝王之女,既代表了传统妇女的形象,又具有皇家身份,这样兼具双重性质的身份使得她们的生活必然不同于一般的女性。尤其在教育方面,公主们接受的训导也是与普通女性有相同的地方,也有特别的一面。具体来说,公主们接受教育的途径之一与传统闺秀一般多来自于长辈,但因其身处宫廷,内外秩序更为严格,再加上身边自小围绕宫人,她们的另一个接受教育的途径就是来自身边宫人的耳濡目染。与此同时,公主们出于种种考量多信奉佛教,由此也可能会从宗教中收获宗教教育。接着,公主们所用到的教育书籍既有如传统妇女所用的女教书,也有专门针对其身份的《历代公主录》书籍。但公主与传统闺秀不同的是,她们除了要接受传统的妇德教育外,因有机会参与到一些宫廷典礼中,还会接受一些用来显示其地位和皇家尊严的宫廷礼仪,特别是在其婚礼上的一些行为举止,更是与传统女性接受的礼制不同,而这种特殊的背后其实是公主与皇家身份的彰显,是阶级差异对儒家礼制的压制。

注释:

①沈立东编撰:《历代后妃诗词集注》,中国妇女出版社1990年版,第451页。

②熊道琛编:《钟祥县志》,钟祥县志局刊1937年版,第4页。

③(清)张廷玉:《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3507页,第3771页,第3672页。

④马垒:《浅谈明永安公主墓——京西南唯一的明代公主墓》,《首都博物馆论丛》2012年第26期,第101-107页。

⑤(清)英廉等主编:《日下旧闻考 20》,中国书店出版社2014年版,第65页。

⑥(明)李时勉:《古廉文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92-95页。

⑦(明)焦竑:《国史经籍志》,明徐象橒刻本,第2页。

⑧(明)申时行等重修:《明会典》,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526页。

⑨(清)孙承泽:《思陵典礼记》,清借月山房汇钞本,第29页。

⑩(清)孙承泽:《思陵典礼记》,清借月山房汇钞本,第20页,第21页。

⑪陈宝良:《明代的妇女教育及其转向》,《社会科学辑刊》2009年第6期,第157-161页。

⑫(清)张廷玉:《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3507页,第3771页,第3672页。

猜你喜欢
明代公主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辽史·公主表》补述
《爱哭公主》
快乐语文(2020年36期)2021-01-14 01:10:28
粉红兔公主镜
童话世界(2020年17期)2020-07-25 02:18:46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小公主
明代科举对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科教导刊(2016年25期)2016-11-15 17:57:32
明代休宁隆阜戴氏荆墩门的派分、建构及生活
古代文明(2016年4期)2016-11-14 22:5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