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水经注》对齐鲁山水的描写

2023-10-30 03:10高源
今古文创 2023年41期
关键词:郦道元水经注艺术手法

【摘要】本文以《水经注》卷七、卷八、卷二十五、卷二十六中描写的济南、潍坊、淄博、泰安等地的山水园林风光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综述法和案例分析法分析郦道元描摹齐鲁山水的写作特点。对于特定地区山水景物分析其描写手法,一方面能更好地说明该地的自然景物本身,另一方面我们也能关注到该地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水经注》;郦道元;齐鲁山水;艺术手法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41-0037-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41.012

《水经注》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二百多条河流,阐述了不同河流的河道情况、源头支流等自然地理知识及相关流域的历史遗迹、神话传说、人物掌故等历史文化知识,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同时,它的文学价值却不容小觑,具有显著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书中保存了许多文献资料,对研究中国古代地理概况以及各地的历史文化有较高的参考价值。郦道元除记录名胜古迹和谚语民谣外,还善于观察自然、描写自然,以优美的文笔,对祖国的秀丽河山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其中对齐鲁山水的描绘最为突出,再现了齐鲁大地上的秀美景致。

郦道元以舒卷绚丽、峻洁层深的语言将祖国山川的壮美、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以及劳动人民的朴实崇高再现于纸上,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一、史料、传说、文人诗赋与齐鲁山水相结合

南北朝时期山水文学盛行,郦道元的《水经注》除了直接描写山水自然风光外,还借助了史料、传说、文人诗赋等辅助写景,书中记叙了众多各种类型的故事,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史料,即志人故事,写帝王、文士以及百姓等;另一类是传说,即志怪故事,写神灵、精怪、灵验感应故事等。这在描写齐鲁地区的山水景物时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史料(志人故事)

《水经注》卷七、卷八、卷二十五以及卷二十六中所记载的志人故事主人公大多数为帝王、文士以及百姓等。通过记载的这类故事来增加行文的趣味性和文学性,除此之外,借助故事来介绍齐鲁山水的突出地貌特点、地名由来,以展示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

1.帝王故事

《水经注》中记录了大量的帝王故事,从上古时期的尧、舜、禹和先秦时期的周成王、晋文公写到北魏时期的高祖皇帝,有的颂扬他们的励精图治,有的揭露他们的荒淫无度,有的塑造他们的多面性格,有的讲述他们的奇闻轶事,如:

高祖与项羽临绝涧对语,责羽十罪,羽射汉祖中胸处也。山下有水,北流入济,世谓之柳泉也。济水又东径东广武城北,楚项羽城之。汉破曹咎,羽还广武,为高坛,置太公其上,曰:汉不下,吾烹之。高祖不听,将害之。项伯曰:为天下者不顾家,但益怨耳。羽从之。今名其坛曰项羽堆。①(《水经注》卷七济水)

这段文字化用了《史记·高祖本纪第八》记载的事件,《水经注》中称刘邦为“汉祖”、刘邦之父为“太公”,说明郦道元支持汉家正统,写刘邦指责项羽十桩罪名,项羽欲烹太公,表明项羽是一个鲁莽、刚愎自用之人。从中可以看出,郦道元的叙事手法是以济水作为主线,贯穿起相关的楚汉之争的故事。主线是描写齐鲁山水,将《史记》中的人物、故事作为辅助和补充。

2.文士故事

文士的故事在《水经注》卷七、卷八以及卷二十六中也有出现,这些故事集中展现了当时文士们的精神风貌,如:

《左传》:晏子之宅近市,景公欲易之,而婴弗更,为诫曰:吾生则近市,死岂易志。乃葬故宅,后人名之曰清节里。②(《水经注》卷二十六淄水)

寥寥几句,作风朴素又坚持原则的晏子形象便生动地成于笔端。

类似的故事还有许多,如卷二十六中的稷下学宫、邹衍、淳于髡等,通过对人物事迹的记述,再现他们当时的言谈举止,塑造典型人物的典型形象,刻画了一批山东境内远近闻名的文人形象,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展现战国时代的文化风貌。

3.百姓故事

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普通百姓生活的故事,较为丰富多彩,而且,有的故事描写了女子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如:

《列女传》曰:齐人杞梁殖,袭莒战死,其妻将赴之,道逢齐庄公,公将吊之。杞梁妻曰:如殖死有罪,君何辱命焉;如殖无罪,有先人之敝庐在,下妾不敢与郊吊。公旋车吊诸室,妻乃哭于城下,七日而城崩。③(《水经注》卷二十六沭水)

这段文字记载了杞梁妻哭夫,即著名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孟姜女和杞梁是数以万计的下层劳苦百姓中的典型代表,他们的故事集中表现了被剥削奴役的贫苦人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灾难。在近两千年的漫长岁月中,劳动人民借这个传说来反映当时封建社会暴虐无道的黑暗现实,控诉惨无人道、摧残家庭幸福的封建暴政,歌颂感天动地、坚贞不渝的爱情和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的精神品格。

《水经注》中引用的史料有些并非仅仅为了说明自然地理本身,还是为了说明该地深厚的历史人文内涵,该地的地名便成为作为承载当地历史文化底蕴的载体而存在,如:

战国之世,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变姓名寓于陶,为朱公。以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之所交易也。治产致千金,富好行德,子孙修业,遂致巨万。故言富者,皆曰陶朱公也。④(《水经注》卷七济水)

这些故事表现出陶朱公的非凡智慧和独特的人格魅力,間接反映了定陶的地理枢纽位置乃至鲁西南一带的风土人情,更体现了人们盼望发家致富的美好愿望,蕴含着浓郁的地方特色。《水经注》中对于陶朱公范蠡及其经商事迹的记录和传承,有利于保护和研究陶朱公经商有道的事迹和传说、发展和弘扬底蕴深厚的传统民间文化,更有利于倡导和传播山东特有的儒商文化以及富而好德的为人智慧。

(二)传说(志怪故事)

《水经注》的文笔雄浑壮丽,内容丰富多彩,其中的神话传说更加具有鲜明的风格和特色。而作者在集中描写齐鲁山水时融入的神灵感应故事,不仅是为了猎奇,它总是与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等相关联,表现出了浓郁的历史厚重感,如:

刘成国徐州地理志云徐偃王之异,言:徐君宫人娠而生卵,以为不祥,弃之于水滨。孤独母有犬,名曰鹄仓,猎于水侧,得弃卵,衔以来归,孤独母以为异,覆暖之,遂成儿,生时偃,故以为名。徐君宫中闻之,乃更录取,长而仁智,袭君徐国。后鹄仓临死,生角而九尾,实黄龙也。⑤(《水经注》卷八济水)

《水经注》中引用的这类传说故事可追溯到《山海经》《列仙传》《神异经》以及《博物志》等,有些文献典籍因为朝代更替、时代变迁而亡佚,还有一些是保存于地方志和史籍中。

《水经注》中有些轶事是郦道元亲身走访经历调查所得,大部分是真实可靠的,较之以前相应减少了怪异奇幻色彩,增强了科学性,他将收集而来的轶闻轶事,融合到以山川河道为纲的各个地区的记载中,又加以补充修饰、琢磨润色,使之更加周密完善,最终形成了综合完整的体系。

(三)引用文人诗赋,精心锤炼

郦道元除了善于将史料、传说与山水描写相结合之外,还善于引用文人诗赋,渲染气氛,画龙点睛,借助诗赋中与该地相关的语句来介绍地名由来或是描写自然景观,或者描述当地人文故事。《水经注》中引用诗赋诸如《诗经》《楚辞》等以及建安七子、扬雄等所作的各类名篇,其用意在于:其一,借他人之笔,抒发自己之情,以少总多,加强表达效果;其二,可以增强所描写景致的文化底蕴以及历史情怀,如:

召公大贤,犹舍甘棠,区区小国,而台观隆崇,骄盈于世,以鉴来今,故作赋曰:蔑丘陵之逦迤,亚五岳之嵯峨。⑥(《水经注》卷八济水)

曹大家《东征赋》曰:到长垣之境界兮,察农野之居民;睹蒲城之丘墟兮,生荆棘之蓁蓁。蘧氏在城之东南兮,民亦向其丘坟;惟令德之不朽兮,身既没而名存。⑦(《水经注》卷八济水)

这段文字引用了曹大家的《东征赋》,哀民生之艰,抒兴亡之感,融入自己的感情,达到浑然天成的效果,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除此之外,《水经注》中还有一些地方引用《诗经》,所引用的诗句与所描写的内容相互呼应,辅助写景,起到了渲染气氛、增强表达效果的作用,如:

即《诗》所谓升彼虚矣,以望楚矣,望楚与堂,景山与京。⑧(《水经注》卷八济水)

二、把握整体,突出特征

郦道元有着精确的观察和细腻的审美感觉,他对于每个地域的描写并非长篇累牍,对于山水的相关描写最长也不过两百字左右,力求在有限的字数中捕捉并传达出山水的突出特征。

(一)名得于形,抓住齐鲁山水主要特征

郦道元紧扣“名得于形”的特点,以简洁的笔调,凸显齐鲁山水的真实形象,渲染再现景物的色彩,使读者顾其名而见其形,简短而精练,令人过目不忘,如:

右纳百脉水,水出土鼓县故城西,水源方百步,百泉俱出,故谓之百脉水。⑨(《水经注》卷八济水)

水出马耳山,山高百丈,上有二石并举,望齐马耳,故世取名焉。⑩(《水经注》卷二十六潍水)

(二)移步换景,依次描写,真实再现山光水色

郦道元在《水经注》卷七、卷八“济水”中对北魏时期济南的山水风貌作了极其生动地描述,如:

济水又东北,泺水出焉,泺水出历县故城西南,泉源上奋,水涌若轮。⑪(《水经注》卷八济水)

“泉源上奋,水涌若轮”,这简短精练的两句话,描写生动细腻,奔腾的泉水从池中涌出,似乎积蓄了无休无止的动力,浪花四溅,水面的波纹形若车轮,形象地突出了泉水涌出的动感、气势。

其次,《水经注》卷七依次写到北魏时期的大明湖、净池,即如今五龙潭一带当时的情状:

其水北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东北两面侧湖,此水便是净池也。池上有客亭,左右楸桐,负日俯仰,目对鱼鸟,水木明瑟,可谓濠梁之性,物我无违矣。⑫(《水经注》卷八济水)

寥寥数语便真切传神地刻画出大明湖和大明寺秀美如画、幽雅恬静的自然山水风光,还化用了庄子、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典故,原本是一场哲学家之间的诡辩,郦道元借它来表达人与鱼的和谐一致、互不干扰,反映出万物与我齐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给人一种怡情益智的享受。

紧接着,郦道元按照水道的顺序,依次写到了历水、流杯池与历水陂,游踪线索相当明了:

湖水引渎,东入西郭,东至历城西而侧城北注,陂水上承东城,历祀下泉,泉源竞发。其水北流迳历城东,又北,引水为流杯池,州僚宾燕,公私多萃其上。分为二水,右水北出,左水西迳历城北,西北为陂,谓之“历水”,与泺水会。⑬(《水经注》卷八济水)

在《水经注》卷七中,郦道元继续记述了峰崖峻峭、翠绿荫遮的华不注山以及《左传》记载的“齐侯取饮之地”的华泉:

济水又东北,华不注山单椒秀泽,不连丘陵以自高;虎牙桀立,孤峰特拔以刺天。青崖翠发,望同点黛。山下有华泉。故京相璠春秋土地名曰:华泉,华不注山下泉水也。⑭(《水经注》卷八济水)

作者移步换景,从趵突泉到大明湖、华不注山,再到华泉,对于济水流域的著名地点的记录井然有序,景物描写具有鲜明的个性,真实具体。“单椒秀泽”突出华不注山独立的外观,“虎牙桀立”写出其陡峭的山势,由描写华山孤立峭拔的风姿转而联想到春秋时发生在这里的齐晋鞍之战,晋追齐师三绕华不注的故事。郦道元将华不注山峻拔俏丽的景色和与其有关的重要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彼此相得益彰,令人浮想聯翩。

(三)语言新颖,灵活多变

《水经注》记载了一百三十多条河流、一千二百多条支流的流经地域和源流演变情况,其中的层峦耸翠、断崖绝壁、湖光塔影美不胜收,相似的景观比比皆是,郦道元观察入微,灵活地变换角度,如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紧扣所描写景物的特点,如:

济水右合黄水,水发源京县黄堆山,东南流,名祝龙泉,泉势沸涌,状若巨鼎扬汤。⑮(《水经注》卷七济水)

作者用恰当的比喻将祝龙泉描写得穷形极态,“状若巨鼎扬汤”,泉势像鼎中沸腾之水,写出泉水翻涌而出之情态,给人以灵动之感,具有形象可感的表达效果。

除比喻外,郦道元在书中多处还采用了骈散、对偶等手法,语言精简凝练,避免语言的烦琐,浓化文章的诗情画意,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如:

至若炎夏火流,闲居倦想,提琴命友,嬉娱永日,桂棹寻波,轻林委浪,琴歌既洽,欢情亦畅,是焉栖寄,实可凭衿。小东有一湖,佳饶鲜笋,匪直芳齐芍药,实亦洁并飞鳞。⑯(《水经注》卷二十六巨洋水)

长津激浪,瀑布而下,澎赑之音,惊川聒谷,漰渀之势,状同洪何。(《水经注》卷二十六淄水)

这两段文字以浓缩的四字句为主,骈散交替,显得整齐中有错落,节奏略有变化,听起来铿锵悦耳,具有浓郁的音乐美感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紧凑简练、错落有致地呈现出一幅幽雅清远的山水画。

三、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物我两忘

郦道元痴迷于自然,认真体验山光水色的美,用心与大自然沟通情感,他对山水风光、亭台楼阁都充满了特殊的感情。他不仅热爱着祖国大好河山等自然景观,也热爱承载着我国优秀民族精神的历史文化景观。

(一)将自我内心感情融入景观

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将山形水态描写得惟妙惟肖,把对山水诚挚的感情融入审美客体之中,在文字外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言有尽而意无穷。他笔下的山水都不仅充满了人情味,而且充盈着生机和活力。郦道元写景的同时,将他独特的审美感受直接表达出来,把对山水诚挚的感情融入审美客体之中,赞美大自然给人们心灵上带来的满足、怡然自得,从自然中汲取灵感,摆脱人事的束缚,获得精神的解放,追求人与自然那种愉悦亲切的氛围和牧歌式的宁静,希望达到物我无违,天人合一的境界,如:

池上有客亭,左右楸桐,负日俯仰,目对鱼鸟,水木明瑟,可谓濠梁之性,物我无违矣。⑰(《水经注》卷八济水)

余生长东齐,极游其下,于中阔绝,乃积绵载。后因王事,复出海岱。郭金、紫惠同石井,赋诗言意,弥日嬉娱,尤慰羁心,但恨此本时有通塞耳。⑱(《水经注》卷二十六淄水)

郦道元在文中尽情表达自己沉醉于美好景致的惬意和畅达,在追忆童年的同时也表达他对于自然风光的深沉眷恋和热烈的赞美,达到了心神和自然的契合。

(二)景物描写中融入观赏者评价

郦道元写景时主体情感投入浓度较重,除了将自己内心的情感融入山水意象之外,还会巧借自己之笔来表达旁观者的看法,直接抒发自己和游览者的心境,“曲尽心手之妙”,如:

平昌尨民孙道相颂曰:惟彼渑泉,竭逾三龄,祈尽珪璧,谒穷斯牲,道从隆替,降由圣明。耋民河间赵嶷颂云:敷化未期,元泽潜施,枯源扬澜,涸川涤陂。北海郭钦曰:先政辍津,我后通洋。⑲(《水经注》卷二十六淄水)

实际上,游览者们对于这些诗情画意的山水所表达出的心境和感受,正是郦道元本人的真实感受,郦道元借他们游览山水抒发的真实心情,来间接表达自己对于山水的喜爱眷恋。一方面,借他人之口,表达自己之意,既可以少总多,增强表达效果,情貌无遗;另一方面,借承载他人真实感受的语言,加强文意,渲染气氛,增强表达效果,画龙点睛。

通过这些游览者的感受以及心理描写来反衬景物,更能挖掘景物的情态,激起人们对于祖国大好山水的由衷的热爱、浓厚的兴趣和深情的向往。

四、结语

《水经注》是地理与文学的合璧,文学性是它的第二属性,尤以写山记水为胜,且书中不乏感情色彩,开创了古代山水游记的先河,同时也开拓了山水散文的题材,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水经注》具有深厚的文学民族性,其显著特点是描写各地的风土人情,做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郦道元的思想观念中流露出深入且自觉的审美意识,表现在他不仅善于发现自然生态的优美景观,还善于描写和歌颂大自然之美。郦道元在《水经注》的卷七、卷八、卷二十五以及卷二十六中都对山东境内的山光水色以及當地的人文历史做了生动且集中的描述,运用比喻、对比、对偶等各种艺术手法,造景清新别致,语言灵活新颖,描写细腻传神,无不曲尽其妙,如卷七、卷八中对泉城济南的泉群泉域、山川河流的记载,像“三窟并发,声如隐雷”的趵突泉、诗情画意的大明湖以及景色秀丽的华不注山;卷二十五中气魄雄伟、历史悠久的孔林孔庙,气势磅礴的五岳独尊泰山;卷二十六中的淄水、潍水和蜿蜒前行的齐长城以及流传深远的稷下学宫、孟姜女哭夫的故事。

《水经注》除了记载祖国各地不可胜数的名山大川、江河湖泊以及诗情画意、美不胜收的各类风景外,还将对各地不胜枚举的民情土俗、历史传说、山肴海错以及千奇百怪的自然现象的记录融入其中,即将史料、传说、文人诗赋与对齐鲁山水的描写相结合,相辅相成,使读者深切体会到《水经注》中记载的自然景物与人文景观的独特审美价值。

注释:

①郦道元:《水经注校证·卷七济水》,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180页。

②郦道元:《水经注校证·卷二十六淄水》,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602页。

③郦道元:《水经注校证·卷二十六沭水》,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589页。

④郦道元《水经注校证·卷七济水》,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188页。

⑤郦道元:《水经注校证·卷八济水》,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208页。

⑥郦道元:《水经注校证·卷八济水》,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193页。

⑦郦道元:《水经注校证·卷八济水》,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194页。

⑧郦道元:《水经注校证·卷八济水》,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204页。

⑨郦道元:《水经注校证·卷八济水》,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201页。

⑩郦道元:《水经注校证·卷二十六潍水》,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605页。

⑪郦道元:《水经注校证·卷八济水》,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199页。

⑫郦道元:《水经注校证·卷八济水》,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200页。

⑬郦道元:《水经注校证·卷八济水》,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200页。

⑭郦道元:《水经注校证·卷八济水》,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200页。

⑮郦道元:《水经注校证·卷七济水》,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185页。

⑯郦道元:《水经注校证·卷二十六巨洋水》,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592页。

⑰郦道元:《水经注校证·卷八济水》,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200页。

⑱郦道元:《水经注校证·卷二十六淄水》,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599页。

⑲郦道元:《水经注校证·卷二十六淄水》,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599页。

作者简介:

高源,西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部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郦道元水经注艺术手法
地理学的先导郦道元
〈水经注〉与魏晋南北朝地理文学文献研究》简介
戏剧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以艺术手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运用与思考
文人反腐遭报复
《三峡》不是郦道元写的
郦道元所见早期园林——《水经注》园林史料举要
近二十年来《水经注》研究综述
《水经注》中的兵要地理与军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