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平原富硒产业SWOT 分析及发展对策
——以天门市为例

2023-10-30 08:52刘军仿黎庆容
湖北畜牧兽医 2023年9期
关键词:天门市湖北省农产品

刘军仿,黎庆容,钟 鸣

(天门市耕地质量保护与肥料管理局,湖北 天门 431700)

关健词:富硒产业发展;SWOT 分析;对策研究;江汉平原;湖北省天门市

江汉平原是中国农业生产重点区域,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位于湖北省中南部,西起枝江市、东止武汉市、北至钟祥市、南望洞庭湖滨,是长江中上游最大的冲积平原。2014—2016 年,按照1∶50 000 的比例,“金土地”工程调查了超过8 000 km2的土地,调查结果显示,江汉平原土壤平均含硒量约0.30 mg∕kg,调查的40.93 万km2耕地中,低硒土壤区为1.11万km2,占比2.71%;中硒土壤区为33.72 万km2,占比82.38%;富硒土壤区为6.08 万km2,占比14.85%,硒过剩土壤区为0.02 万km2,占比0.04%,江汉平原土壤富硒优势,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1]。

面向“十四五”,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以四化同步发展为目标,是江汉平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战略。以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突破口,是加快建设江汉平原乡村振兴示范区的一项重要内容。发展功能农业,推进富硒产业健康发展,对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硒资源禀赋和富硒产业发展现状,湖北省将实施“一都一乡一心多点”的区域发展战略,即发展壮大恩施州“世界硒都”和江汉平原“富硒鱼米之乡”两大富硒产业集群[2]。

地处江汉平原腹地的天门市着力于提炼当地富硒农产品的独特价值,确立了“中国平原生态富硒品牌”,在传播上利用名人“陆羽”建立品牌认知度,通过讲述天门的生态山水,把健康养生与硒相关联,在定位上把健康养生作为硒品牌的核心利益点。同时,把“中国平原养生第一硒都”作为天门市“硒+三产融合”发展的远景目标[3]。本研究结合天门市富硒资源开发情况,针对性指出硒产业发展中的问题,通过探明路径提出对策,以期为天门市在十四五期间结合域内丰富的富硒资源,形成富硒地区“品牌赋能+三产融合”的价值实现机制提供参考。

1 天门市的富硒土壤情况

湖北省地质矿产局地质调查院“金土地”第一、二期工程从2010 年到2015 年,对天门市农业土壤富硒资源情况进行了调查,共取样2 000 个,工作面积达812.56 hm2。2016 年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共获取天门市土壤分析数据641 个。

1.1 “金土地”工程第一期调查结果

评价区内耕地总面积达392.00 hm2,按照土壤Se 含量0.35、0.38、0.40 mg∕kg 3 个临界值将评价区分为4 个等级,达到或超过0.4 mg∕kg 的富硒土地面积为103.55 hm2,占26.42%。通过对重点区域内富硒资源综合评价,有8 个富硒农业种植优选区(表1)。

表1 “金土地”工程第一期、第二期富硒资源综合评价

1.2 “金土地”工程第二期调查结果

评价区内耕地总面积达411.03 hm2,Se 含量大于0.4 mg∕kg 的富硒土地面积达34.00 hm2,根据土壤表层样品化验结果,全区硒元素平均含量为0.35 mg∕kg,硒元素含量大于0.40 mg∕kg 的样本有490 件,占总样品数(2 311 件)的21.20%。硒含量最大值中,净潭乡钟村村的最高,达6.06 mg∕kg(表1)。

1.3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专项调查结果

2016 年根据天门市政府的需要,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专题开展湖北省天门市耕地土壤富硒调查及重金属污染现状的研究和评价。结果表明,天门市耕地土壤呈碱化趋势,耕地土壤硒最高含量为0.65 mg∕kg,平均值为0.33 mg∕kg。土壤样品中的硒含量主要集中在0.2~0.4 mg∕kg,土壤硒含量总体达到足硒水平,局部达到富硒水平,整体分布均匀。天门市可以大力发展富硒产品种植[4]。在所有土壤样品中,有145 个样品达到土壤富硒的标准,占总数量的22.62%;有480 个样品硒含量集中在0.2~0.4 mg∕kg,16 个土壤样品硒含量低于0.2 mg∕kg(表2)。

表2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富硒土壤调查数据分析

1.4 统计推算与综合评价

根据湖北省地矿局地质调查院和湖北省农业科学院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两家单位的土壤分析数据统计推算,天门市土壤含硒量大于或等于0.3 mg∕kg 的面积有13.49 万hm2,占总种植面积(16.93 万hm2)的79.68%,约6.74 万hm2的土壤含硒量大于或等于0.4 mg∕kg,约6.74 万hm2的土壤含硒量在0.2~0.4 mg∕kg,约3.37 万hm2的土壤含硒量小于或等于0.2 mg∕kg。综合评价,天门市土壤硒含量分布较为均匀,适合发展富硒产业。

2 天门市富硒产业SWOT分析

SWOT 分析方法,即态势分析法,通过把事物的外部机会和威胁、内部优势与劣势系统地结合,并将这4 种因素的调查结果依照矩阵形式排列出4 种模型,然后根据4 种模型和组合得出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和策略[5],该方法成为产业规划研究的主要工具,有利于为决策者提供有效的信息[6]。

2.1 优势分析(S)

2.1.1 优越的产地环境 天门市是湖北省直辖县级市、省直管市,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北部,北抵大洪山,南濒汉江,西达荆州市,东距武汉市城区90 km。地势西高东低,自然形成平原、丘陵、滨湖3 种地貌。位于北纬30°22′30″—30°52′30″,属古云梦泽水域,具有光照充足、气候湿润、生产周期长、严寒期短的气候特点。天门市被纳入湖北省富硒种植业示范基地、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家禽类养殖示范基地、温水性综合示范基地。

2.1.2 独特的富硒资源 天门市区域土壤硒含量呈现均匀性。土地本身属于中弱碱性(pH 7.0~8.5),相比酸性土壤,硒元素更容易转移到动植物中。同时,在这种土壤环境中,镉、铅等有害元素不易被农作物吸收。经过产品检测表明,天门市大豆能有效地吸收土壤中的硒元素[7];天门市种植的水稻、蔬菜也发现天然富硒[3]。“元淼”牌富硒黄豆硒含量为0.065 mg∕kg,产品获得恩施硒博会“中国有机硒产品”称号,四海“鳅稻”富硒生态米获得“中国特色硒产品”称号,“柳鑫”牌“楚硒米”获得“中国硒产品”称号。

2.1.3 明晰的发展理念 天门市以打造“中国平原生态富硒第一品牌”为目标,快速抢占平原富硒市场。让宣传语“陆羽故里,平原硒都”深入人心,使消费者在了解茶圣陆羽的同时,又认知到“陆羽故里”的土壤富硒元素。同时,实施政府品牌、企业品牌、商品品牌“三位一体”的品牌发展战略,着力打造特色知名品牌,唱响“富硒牌”“绿色牌”“休闲牌”“观光牌”。

2.1.4 扎实的发展基础 天门市建设了富硒资源研究与开发利用发展中心、富硒土壤资源调查与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富硒产品与品牌运营中心。以建设江汉平原“富硒粮都”为战略目标,打造1 个经营额超100 亿元、3 个经营额超20 亿元的江汉平原富硒农产品产业园,形成了一批实力较强的富硒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2.2 劣势分析(W)

2.2.1 基地标准化滞后 全国现行的富硒生产规程标准共66 个,富硒产品标准共35 个,湖北省的富硒产品标准有11 个,天门市富硒产业生产和产品标准的制定还处于初创阶段。

2.2.2 产业融合度不强 国内硒产业地区具有驰名商标的省份有8 个,“紫阳富硒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从2015 年的19.67 亿元升高至2021 年的62.22 亿元[8]。湖北省硒产品中著名商标50 件,地理标志产品33 个。天门市大部分富硒产品停留在初级阶段,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不高,没有形成产业优势。

2.2.3 产品研发性不足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硒应用技术与产品开发研究院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获得各级科研经费1 000 万元,组建自主创新团队44 人[9]。相比较,天门市在开发过程中由于富硒产品研发能力不强,品牌打造不专业,投入不够,很难形成市场竞争力。

2.2.4 平台服务链不够 企业对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不够,特别是高端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市场营销人才缺乏,企业管理不规范、营销水平低、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高、竞争力弱。为农民提供的技术指导和培训不及时,市场建设及信息服务体系尚不健全。

2.3 机会分析(O)

2.3.1 政策支持富硒产业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富硒功能农业得到国家战略支持。2020 年5 月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人代会湖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你们这里也是富硒地带,要利用好这一宝贵资源,把它转化为富硒产业”。2022 年10 月,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湖北省地质局联合印发了《湖北省富硒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 年)》,提出到2025 年,建成2 000 万亩富硒农业基地,15 个富硒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园(区),10 个富硒旅游服务区,实现总产值超过2 000亿元。

2.3.2 市场需要富硒农品 据《中国富硒农产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报告(2019—2025 年)》统计,中国富硒农产品行业总产值已超过1 000 亿元,每年以9.3%~13.1%的速度递增,全国以富硒为代表的功能农产品市场容量估算在4 000 亿元左右,保健品及医药产品在1 000 亿元以上,富硒农产品、医药产品市场前景巨大[8]。

2.3.3 电商激活富硒农产品 电商化是富硒农产品发展的突破口,网购和网络销售突破了地域的限制,为富硒农产品市场开发创造了条件。通过打造富硒农产品的网红产品,走向高端品牌化,从而加深了人们对富硒农产品的认知和了解,提高了富硒农产品的知名度。

2.4 威胁分析(T)

2.4.1 同质化的挑战 由于富硒食品的概念抽象性与物理利益点的不具象性,使得其难以形成明显的品牌区隔,因而其高溢价性难以显现,所以富硒食品产业面临竞争者、替代产品和新进入者等诸多挑战[10],很难将富硒生产地的天然富硒食品与非富硒区域生产的富硒食品区分开来,因而得不到溢价销售。

2.4.2 竞争者的挑战 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江西省等地探明的富硒土壤面积越来越多,这些地方品牌开发力度大,使湖北省压力倍增[11]。江西省人民政府制订了加快推动富硒功能农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12]。三江平原依托富硒土壤资源,全面打造富硒农产业链,跻身全国富硒产业前列。恩施州按照“硒+X”发展模式,积极推进“世界硒都·中国硒谷”建设,全州硒产业取得突破性发展[13]。

3 天门市富硒产业SWOT 分析矩阵

利用SWOT 分析法,对天门市富硒产业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整理出富硒产业SWOT 矩阵(图1)。

图1 天门市富硒产业SWOT 分析矩阵

通过上述分析,得出4 种发展战略:S+O 型(利用优势抓住机会)、W+O 型(抓住机会减小劣势)、S+T 型(利用优势减小威胁)和W+T 型(规避劣势避免威胁)。由图1 可知,天门市要大力实施“硒+X”战略,把富硒功能农业列入强市战略,延伸硒产业链,发展平原康养产业,积极创建一批富硒产业集群、产业园区和农业强镇,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富硒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成果转化,通过科研平台建设和科技合作攻关,制(修)订富硒含硒食品与其相关产品硒含量标准等各类标准,致力于建成集富硒生产基地、加工类龙头企业、线上线下交易平台、冷链物流网络、科技创新平台、优质富硒特色品牌等多链条于一体的华中地区富硒产品集散基地,以富硒区域公用品牌作为形象引领,进一步提升天门市硒产品在全省、全国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4 天门市硒产业发展对策

4.1 “硒+供应链”,建设特色化农业板块

天门市要加快富硒土地利用,解决富硒土壤中普遍存在的全硒含量高而水溶硒含量低(一高一低)的问题,开展农田土壤改良与种植对比试验,开展不同种类作物、不同品种的吸附硒能力的差异性研究;开展同种作物在不同种植方式、种植条件的研究,为提高农产品中硒含量、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品质创造条件。天门市聚焦发展优质稻米、绿色蔬菜、健康畜禽、特色水产四大农业产业链,要重点建设1.86 万hm2稻虾、0.67 万hm2萝卜、0.53 万hm2花椰菜、0.27万hm2马铃薯、0.13 万hm2设施瓜果、0.27 万hm2中药材等为代表的“硒+特色农业”产业板块。全市制订统一的硒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以及安全标准,让生产企业都要严格按照统一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开展生产,向市场提供安全、可靠、高质量的农产品,进而建设好“一袋米、一盘菜、一粒豆、一桶油、一头猪、一只虾、一框蛋、一壶茶”八大特色支柱型产业。

4.2 “硒+产业链”,推进康养化农旅产业

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康养产业可以分为高原康养、山地康养、丘陵康养、平原康养[14]。天门市为武汉市“1+8”城市圈成员,“北纬30°的阳光,一江两河浇灌,自然生态农耕”,使得天门市具有发展平原康养产业的先决条件。富硒+有机、特色+绿色、历史+文化是天门康养产业强有力的品牌特色。天门市是“鱼米之乡”“蒸菜之乡”,还是“富硒之乡”。农产品与农耕文化一脉相传,天门市把地域农耕文化与农产品融合,让农旅产品更具美感,是文化传播的价值所在。天门市可打造“硒+城郊田园农旅”模式,开发采摘、观景、赏花、踏青、购置果品等旅游活动;发展“硒+民俗风情旅游”模式,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开发“硒+农家乐”旅游模式,利用自家庭院、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及周围的田园风光,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推行“硒+康养生活”订制模式,实施农业指尖计划,产品可视化追溯,进行“地主”计划和菜园管家订制。

4.3 “硒+价值链”,进行区域化价值共享

天门市要充分发挥现有技术和产业发展优势,进一步调度资源,整合力量,加快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品牌创建和市场开拓,建成规模较大、质量标准优、品种丰富、品牌影响力较大的中国富硒农产品产业发展基地。要强化企业质量品牌意识,鼓励企业努力打造质量品牌,争创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强化品牌经营观念,加大品牌整合力度,依托硒产业聚集园区,积极争创国家和省级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推动本地品牌从区域性品牌向全国性品牌跃升。持续将“平原硒都·天门硒谷”作为天门硒产品的地域公共品牌,整体包装推销,使之成为天门市生态高值农业的信息载体。“壹品天门”系天门市综合型农产品公用形象品牌,具有全市域、全品类、全产业链的特点。以“千年农耕情·壹品天门味”为内涵,联动天门石家河大米、天门蔬菜、天门黄豆、天门珍品4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天门市要结合区域公用品牌的打造,重点培育“庄品健”富硒大米、“北极源”富硒酱品、“和玉”富硒花椰菜、“楚味源”富硒慈姑、“元淼”富硒糍粑、“鸡家乐”富硒鲜蛋、“千湖源”富硒皮蛋、“虾掌门”富硒龙虾仁、“楚天湖”富硒甲鱼、“戴克兴”富硒黄花菜、“季儿红”“竟陵红”富硒茶叶等品牌。

4.4 “硒+平台建设”,建设体系化产业平台

天门市要大力推动硒科普知识进机关、校园、酒店、社区,支持开展科学补硒公益行动,引导消费者购买硒产品;要加速推进富硒资源科学保护与开发利用,吸引游客参观富硒生产基地,体验富硒产品生产加工、品尝富硒宴、了解硒标准、识别硒标识、购买富硒产品;与相关科研单位合作制订一批硒产品的国家标准,掌握硒标准话语权;选聘国内外从事硒研究的知名专家,成立硒专家咨询委员会;引进技术与人才,建设硒产品检验检测中心,成立硒产品标准委员会;开展富硒绿色食品认证、富硒有机食品认证、富硒产品原产地认证,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利益链接模式,建设硒产业数字农业应用示范基地、乡镇电商服务站和村级电商服务网点,打造富硒产品电商助力乡村振兴特色村,打造一批富硒产业基地示范乡镇、示范村;按照“买全国、卖全国”的发展思路,依托天门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在产业园内建设农贸交易区、冷链仓储物流区,打造天门市内(外)线上和线下交易的华中地区硒产品集散基地;出台优惠政策,加速富硒龙头企业向园区聚集,吸引各类投资主体在园区投资兴业。

5 小结

以“富硒+”为动力,整合天门市富硒土壤、产业等优势资源,可打造在全省、全国乃至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的“江汉平原富硒康养产业”,首先激活“富硒+”的产品力,使天门市“富硒+产业链”抱团发展,形成八大支柱型产业;其次,通过“富硒+特色品牌”的创建,在“壹品天门”农产品区域形象品牌的平台共造共享,可有力地推动天门农业品牌提档升级;最后,“富硒+康养产业”可实现资源、产品、产业的集聚与集约,使康养产业成为天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成为引领天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

猜你喜欢
天门市湖北省农产品
探春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湖北天门市6667公顷(10万亩)“多宝萝卜”助农增收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天门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工作对策研究
争创文明乡镇 建设魅力岳口——天门市岳口镇创建全国文明村镇掠影
春风化雨 深入浅出——记湖北省优秀理论宣讲员龙会忠
农产品争奇斗艳
湖北省将再添6座长江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