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黄河之博 探黄河之趣

2023-10-29 12:15刘玉芳
天津教育·上 2023年9期
关键词:名人黄河校本

刘玉芳

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正确认识黄河文化在华夏文明中的作用,对树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课程背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评价等方面切入,对基于儿童立场的黄河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进行探索,总结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相关经验,希望为相关的黄河文化研究提供借鉴。

一、课程背景

(一)文化育人的价值引领

黄河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充分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对树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淄博作为黄河流经山东的九市之一,又是齐文化的发祥地,深入挖掘黄河文化与齐文化的联系,做好黄河文化的传承,与时俱进地讲好黄河故事,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必然要求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的“培养目标”指出,要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黄河文化串联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三者一脉相承,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基因,彰显文化自信。

(三)学校文化育人现状的必然选择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南郊镇李家小学地处农村,日常教学中教师对“文化育人”的重视程度不足,往往更注重完成教学任务,忽视了对文化育人的渗透;受文化水平和意识的制约,家长资源匮乏,学生视野受限。黄河流经淄博市,有着丰富的黄河文化资源,我们是受黄河滋养长大的,因此,开发适宜儿童的黄河文化校本课程显得尤为重要。

二、课程目标

第一,通过探究式学习,让学生了解黄河文化知识,感受黄河文化的丰厚博大,培养学生区域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第二,开发基于儿童立场的黄河文化校本课程,进行校本课程实施,完善实施策略和评价策略,形成评价体系。

第三,通过黄河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与评价,提高教师课程开发的能力,使教师成为优秀课程资源的鉴别者、开发者和使用者,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三、课程内容

根据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规律,依托淄博市的“齐文化”,选择适宜的课程内容,编写适合学生的黄河文化校本课程读本;探寻以学习探究、体验活动、汇报展示为主的课程实施途径,促进学生了解黄河文化知识,感受黄河文化的丰厚博大,培养学生区域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一)跟着黄河赏诗词

《跟着黄河赏诗词》以黄河流域的诗词文化为探究内容,包含“黄河壮景我来赏”“黄河古诗我来读”“黄河古词我来读”“黄河诗歌我來读”“黄河盛典我来办”五大板块,学习黄河诗词十余首。

(二)黄河美食串串烧

《黄河美食串串烧》以黄河流域的饮食文化为探究对象,融合问题探究、团队合作、创新创造等元素的跨学科综合素质课程。本课程以探究活动为主,分为“沿黄美食我探究(淄博站)”“沿黄美食我探究(山东站)”“美食成因我分析”“沿黄美食我探究(沿黄八省)”“黄河美食我宣传”“我学课程我总结”六大板块。

(三)沿着黄河去远方

《沿着黄河去远方》以研学旅行的方案设计为主,融合如何确定研学主题、如何形成研学问题、如何规划研学探访、如何分享研学结果、如何划定旅行分工、如何管理旅行经费、如何安排旅行日程、如何拟定旅行准则等内容,培养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走近黄河话名人

《走近黄河话名人》以黄河流域的历史名人为探究内容,包括“沿黄名人我探究(淄博站)”“沿黄名人我探究(山东站)”“沿黄名人我探究(沿黄八省)”“名人精神我学习”四大板块。对本课程的探究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时代背景,学习名人精神,正确理解历史名人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从而弘扬名人精神。

(五)黄河岸边品民俗

《黄河岸边品民俗》以黄河流域的民俗文化为探究对象,包括“服饰民俗我来秀”“饮食民俗我科普”“起居民俗我探究”“交通民俗我分享”四个板块。本课程采用问题驱动、合作探究、展示迭代的方式展开教学,旨在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黄河民俗的特色风情,体会黄河民俗的多样性,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四、课程实施

基于儿童立场的黄河文化校本课程在突出探究性、故事性、趣味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谈话激趣、观看资料、小组合作、评价促进等一系列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同时,课题组在实施基于儿童立场的黄河文化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初步构建了“黄河文化校本课程”的五环共融实施模式,包括评价先行、自主选择、合作探究、成果展示、评价反思五大环节。

(一)评价先行

在校本课程实施前,课题组根据单元内容设计表现性任务,制定“表现性评价任务量表”。任务开始前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参照评价量表明确评价项目和内容,初步了解评价主体和流程。教师对表现性任务进行解读,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学习任务。这一过程主要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欲望和积极性,这是该模式的起始环节,为下一步学生自主选择、合作探究、成果展示做好铺垫。评价先行环节是黄河文化校本课程实施的基础,教师要注意在解读时所用的视频、课件、语言等,要有渲染的作用,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自主选择

学生根据教师对表现性任务的解读,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探究。例如,在《走近黄河话名人》中的第一单元“沿黄名人我探究(淄博站)”中,学生从教师列举的淄博名人齐桓公、周武王、扁鹊、蒲松龄、左思、孙膑、齐景公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名人。自主选择环节重在体现以学生的兴趣为主,让学生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探究,更容易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教师需要注意,学生喜欢什么就是什么,不要进行人为干涉和条件引导。

(三)合作探究

学生选定合作探究内容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小组长根据每位组员擅长的工作进行分工。每位组员认领任务,任务内容包括搜集资料、筛选及整理搜集的资料、展示作品。合作探究环节是黄河文化校本课程实施的重点,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点,更是用时最长的环节,可以是一周、二周,甚至三周,视学生完成任务的时间而定。教师在本环节要充分发挥指导的作用,对学生在任务中遇到的困难,及时与学生探讨,对学生进行跟进指导,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切记因为进度问题忽略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

(四)成果展示

任务完成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成果展示。成果形式包括手抄报、手工作品、幻灯片、小视频等,进行展示的学生根据小组分工而定。展示前,学生要熟悉所展示的内容,保证展示的质量。本环节是学生展示自己成果的环节,更是培养学生自信的重要途径。教师不能因为学生展示的效果不佳而对学生进行指责,要多鼓励、多表扬,肯定学生的付出。

(五)自我反思

学生展示结束后,根据制定的评价量表对展示的成果进行打分,评选出优秀小组,进行表彰。学生根据评价量表的“我的收获”一栏进行自我反思,反思在搜集资料、合作探究、成果展示中的收获,反思自己做得好的地方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本环节重在反思的真实性,同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鼓励,促进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提升。

五、课程评价

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发现了以下问题:大部分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活动探究,但少部分学生不商量、不参与,坐等探究成果;部分学生对教师布置的搜集资料任务态度不端正,存在应付或不完成现象;部分学生动手实踐能力较差,展示水平有待提高。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设计表现性任务评价量表,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如表1所示。

六、课程创新

一方面,基于儿童立场,立足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对黄河文化的认知现状,在充分尊重小学生意愿的基础上,将黄河文化的精髓展示给他们,让其感受黄河文化的广博,传承黄河文化的精神内涵。学生用书的内容体现儿童特点,选课基于学生的兴趣,在课程实施中,小组研究的内容也是基于学生的选择,评价量表由学生参与制作和修改,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意愿。

另一方面,对黄河文化的内涵进行提取、剥离,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将黄河文化中适合儿童的元素融入小学校本课程,实现黄河诗词文化、黄河名人文化、黄河饮食文化、黄河民俗文化、黄河旅游文化校本课程内容的创新。创新校本课程实施途径,以五环共融,促进校本课程的实施,运用表现性评价促进学生的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七、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信息技术能力较弱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较弱,部分学生家里没有配备电脑,在制作成果展示的PPT课件时缺少设备。

(二)课题组成员成果意识薄弱

除了课题组主持人和一名成员注重成果的梳理和总结外,其他教师在研究成果提炼、论文写作发表方面的意识和能力还需要加强。

(三)学生参与课程开发少

学生既是校本课程的起点,也是校本课程的最终归宿。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应适当将课程开发的权利交给学生,让他们参与课程开发,但是在基于儿童立场的黄河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较少让学生参与。由于缺乏学生的参与,本课程的开发只是停留在教师层面,部分内容脱离学生实际。

注:本文系2022年度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教学专项课题“基于儿童立场的黄河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项目编号:2022HHZX306)研究成果。

(宋行军)

猜你喜欢
名人黄河校本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黄河』
舔名人
名人摔跤后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你不可不知的中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