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评价的优化设计与实施

2023-10-29 12:15周群
天津教育·上 2023年9期
关键词:历史优化评价

周群

一直以来,初中历史教学都存在“唯知识论”“唯考试论”的现象,很多教师都会将考试评价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益的唯一标准,片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得失,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行为表现,致使很多学生丧失了学习自信,产生了惰性思维。正因如此,师生关系也变得僵硬、疏远,学生不信任教师、教师不了解学生,直接影响了历史教学活动的实际效益。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关于如何优化教学评价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改革任务,新课标的颁布与实施为一线教师提供了改革依据。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主动优化教学评价结构,既要充分发挥核心素养的导向作用,设计多维评价标准,也要通过多主体的评价反馈以及多元化的评价检测综合判断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益水平,以切实优化学生的历史素养发展状态。具体来说,初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优化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实施。

一、设计多维度的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实则体现着评价主体的评价思路,在教学评价活动中起着导向和指引的作用。传统的“应试”评价行为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及学生在一定周期内的知识迁移情况,忽视了教学过程,导致评价与教学活动相互割裂,无法发挥评价的激励与诊断作用。新课标提出,要以考核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为目标,从多个维度判断历史教学活动的育人效果。为此,初中历史教师应根据核心素养目标设计多维度的评价内容,实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态度、效益等,以切实突出评价促进学习与改进教学方面的功能。比如,在“百家争鸣局面”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以下评价内容。

(一)知识储备与理解情况

评价学生是否能说出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以及各个思想流派的典型代表人物;评价学生是否能全面概括百家争鸣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二)关键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评价学生是否能够运用唯物史观去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社会必然性,并能够判断百家争鸣现象出现思想文化高峰的多种原因;评价学生是否能围绕百家争鸣现象整理历史材料,积极进行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观察学生是否能从历史材料中总结出孔子、老子、墨子等多位思想家的生平经历,以及儒家、墨家、道家等多个思想流派的主要观点。

评价学生是否能从时空观念的角度分析百家争鸣所产生的历史影响,结合“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展开迁移与联想,深刻理解百家争鸣现象所带来的社会变革。

(三)人文素养与品德发展方面

评价学生是否能够在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活动中树立实事求是、关注证据的意识;评价学生是否能够客观分析孔子、老子、墨子等思想家的人格魅力,尤其是从孔子视角感受“先贤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与远大的理想抱负,自主感受各位思想家的人格魅力;评价学生是否能够在探究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发展历程、主要内容时感受到传承中华文化的重大意义,是否能够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产生高度认同感。

围绕上述几个评价内容,教师可以综合分析学生在历史学习活动中的知识储备、学科能力与道德修养的综合发展,也能围绕上述评价内容调整课堂教学策略,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要关注学生的人文意识与素养发展,从而切实优化课堂教学质量。这样一来,师生双方都能摒弃“唯知识论”的不良思想,自主落实核心素养育人理念。

二、突出多主体的评价作用

新课标针对“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这一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并着重强调了学生的“自评、互评”行为,希望学生能够“学会反思和自我改进”,以便切实优化教学评价的反馈效果。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在历史学习活动中保持着理性精神,也能根据自评、互评结论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与方案,更益于实现学为中心、以生为本。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充分发挥多个评价主体的共同作用,尤其要关注学生的评价活动,尽量搜集客观、准确的评价信息,根据评价结论调整历史课程的实施环境与操作程序。

首先,组织学生评价活动,使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保持反思意识,积极总结学习得失,思考更有效的学习方法。比如,在“盛唐气象”教学实践中,教师设计了学生评价活动,鼓励学生自主总结学习过程和学习效益,初步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第一,学生要客观评价自己的学习效益,比如在整理唐玄宗和开元盛世的主要史实、分析唐朝兴盛原因时的思辨性学习行为,以及关于盛唐社会气象特征与具体表现时的思维能力,判断自己是否具备归纳历史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从学习成效和不足两个方面总结评价结论。第二,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参与生生互评活动,即评价其他同学的学习优点与特长,或者就某位同学所选择的学习方法做出客观评价,积极借鉴历史学习经验,在互评活动中树立互助意识。

其次,组织教师评价。教师评价对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实施者与管理者,能够从主导者的角度判断教学环境是否有效、课程资源是否充足、教学策略与课堂教学技巧是否有效等。为此,初中历史教师应在课堂上做出实时评价,使学生自主总结历史学习经验。

依然以“盛唐气象”为例,待学生完成自评、互评之后,教师便在课堂上讲述自己的评价结论。本班学生在总结唐朝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现象及其原因时,都表现出了良好的知识整合与历史认知能力,能够比较准确地理解盛唐气象的具体表现,但是在分析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形成原因和唐玄宗前期出现盛世局面的原因时缺乏深刻认识,并未表现出民族自豪与自信,这就说明本班学生尚未通过本节课受到思想启迪,只关注历史知识的整合与积累。根据这一评价结论,教师在课堂上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唐玄宗前期出现盛世局面的原因,使學生进一步归纳历史知识,同时利用视听类的历史文化资源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亲身感知开元盛世的博大自信、繁荣万千,使其具备振兴中华的坚定自信。

最后,学校评价、家长评价以及社会评价。虽然学校领导、家长与社会教育部门并不会全程参与历史教学实践,但也是十分重要的评价主体,初中历史教师应该根据本课程的实际育人情况总结学校、家长、社会的评价信息,以切实优化学生的历史素养发展状态。

比如,在“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组织本班学生自主探究文字、书籍、货币、服饰等能够展现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特点的历史文化,使学生亲身感受历史对现实生活的具体影响,希望学生保持独立的思考意识。在本轮历史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到社会上参观汉服体验馆、唐朝服饰体验中心、本地博物馆等,接受专业人员的帮助,由此总结我国历史文化发展历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会主动联系学生所联系的社会人员,邀请对方对本班学生的历史解释、文化感知等行为做出客观评价,据此判断学生在校外实践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和学习状态。由此,可以进一步拓展评价内容,便于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综合来看,多主体评价活动往往能够促使一线教师和学生从更广阔、更理性的角度去判断历史课程的教学效益,从而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其自主调整学习历史的方式方法。同时,教师也能从发展的角度判断学生的素质和成长情况,不会因为一时的学习变化而对学生提出不恰当的要求,有利于重构师生关系,优化历史课程教学效益。

三、选择多元化的评价手段

新课标指出,应综合运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多种方式推进教学评价活动,既要积极总结教学效益,也要客观反思教学过程的实施情况,以便及时总结有效的评价结论。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根据教学需求设计多元化的评价手段,提高评价信息的客观性与准确性,以根据评价反馈改进教学结构,优化学生的学习行为。在此方面,初中历史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选择合适的评价工具。

(一)选择量性评价工具,诊断教学效益与学习成果

量性评价工具是指通过一定的数据测量去判断学生在一定周期内的学习效益和成长状态的一种评价手段,其特点在于数据准确、客观,能够帮助学生自主总结出有效的学习经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以下几种量性评价工具。

第一,课堂检测工具,实时检测学生在历史学习活动中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情况,使学生能够及时查漏补缺。比如,在“三国鼎立”教学实践中,教师设计了课堂习题,将其作为实施课堂检测评价的工具,就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原因、具体过程、历史影响等多个知识点展开测评,使学生积极总结历史学习经验。如果检测出认知问题,那么教师就会及时补充历史材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三国鼎立相关的各类素材,积极完善历史认知经验,优化学生的知识储备。

第二,学科作业,客观评价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判断学生历史解释、史料实证能力的掌握状态,评价学生是否能够运用唯物史观解决历史问题。在“双减”政策实施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师在设计学科作业时也应秉承减负提效的基本原则,以难度递进的分层作业去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根据作业的解答情况做出客观的教学评价,引导学生反思当日的学习效益,根据作业评价结论设计复习活动。在此方面,教师会按照基础作业、拓展作业与提升作业三类作业去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也會组织学生自主完成作业订正与总结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做出合理的评价,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状态,同时根据作业评价反馈设计一对一的历史答疑活动,使学生顺利内化所学知识。

第三,历史考试,公平评价学生在一定周期内的学习收获,记录学生的学习成长与素养发展状态。虽然教师要努力破除“应试教育”的困局,但是无法忽视考试评价的诊断作用。因此,在选择量性评价工具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统一的历史考试,评价学生在一定周期内的学习状态,并且将学生的个人答题情况制作成统计图表,客观分析学生的认知盲区和学习效益,关注学生的纵向发展,突出学生的学习进步,弱化考试的筛选功能,使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考试评价结果,并根据考试反馈优化下一阶段的历史学习计划。

(二)选择质性评价工具,追踪教学过程与学习行为

质性评价工具往往用于评价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状态,应综合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具体行为、策略应用效果等,实时追踪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历史课程的实际实施过程,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为此,初中历史教师可以从“学生成长记录袋”“表现性评价工具”等多种工具中选择合适的质性评价工具,全过程评价学生的历史素养发展状态,引导学生总结历史学习经验,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

在选择质性评价工具时,教师组织学生装订活页的“学生成长记录袋”,鼓励学生在这一档案袋中收纳自己在历史学习活动中的学习记录与成果资料,如获得的学习奖章、参与的历史实践活动精彩剪辑、在历史知识比赛中的活动剪影与成绩单等。每个学生都可以自主设计个人“成长记录袋”,随时翻阅相应的学习资料,反思并回顾学习过程,以及所获得的具体效益。由此,更易于促使学生反思,实现自我教育。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优化教学评价可以真正促使学生实现有意义的学习,优化一线教师的教学理念与实际教学行为,使师生双方根据评价反馈实现智慧共生,共同调整历史课程教学结构。为此,初中历史教师应根据新课标中关于教学评价改革所提出的建议,设计多元化的评价内容与标准,突出多主体评价作用,结合多元化的评价工具的有效使用,推动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与改革,有效突出评价的导向、反馈、激励、诊断等作用。

(宋行军)

猜你喜欢
历史优化评价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