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婧
作业布置,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着巩固知识、拓展积累以及落实教育理念的重要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的作业设计不断优化,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契合,推动语文教学朝着和谐统一的方向稳步发展。如何在作业设计中体现“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一教育理念,让作业布置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与思维水平的全面发展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教师应当在实践过程中,正确面对并积极解决当前作业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让作业服务于课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地。
一、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所存在的问题
(一)作业形式单一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传统的作业设计已然无法顺应当今的教育需求,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部分语文教师所布置的作业中背诵记忆以及书写作业所占比重较大,这种单一形式的作业无法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学习需求,还有可能会磨灭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思维,甚至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同时,背记书写类作业只起到了巩固所学的作用,且重复大量的题海战术所造成的“投入产出比”并不高,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低效形式,实际上努力程度与实际效果并不对等。
(二)缺乏驱动性
当前小学语文的作业布置却难以做到“减量”与“增质”并存,很多学生因为作业量的减少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成绩下降。究其根本,这些问题的产生是因为学生将作业视为负担,学生为了完成作业而写作业,并非是想从作业中提高能力、收获新知。教师应当打破传统的作业布置模式,让作业设计具备驱动性,引导学生乐于完成作业,并且从作业中获得综合能力的显著提高。
(三)作业与教学“自成体系”
作业布置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学生应当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巩固课堂教学的内容。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语文作业的设计常常存在着形式固化的问题,甚至有些作业与教学进度不相符,导致学生难以通过完成作业获得根本性的落实与进步。例如:部分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将抄写、默写、练习册等内容设置为常规性作业,这类作业耗时较长、针对性较差,无法体现出所学课程文本与单元教学目标的特点。教师应当有针对性与目标性地进行作业设计,让作业真正服务于课堂,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作业完成的质量。
二、推动作业设计与课程教学和谐统一的实践路径
(一)围绕教学思路与重点,展开作业设计
语文教学讲究融会贯通与灵活运用,学生坐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效果却迥乎不同。这种差异的产生并非全然出于学生的智力因素,而是由学生是否能抓住教学的重点所决定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通过一个单元、一篇课文的学习掌握思维方式与知识要点,并且灵活巧妙地运用到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当围绕教学的思路与重点,深度把握每一节课的重点,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有所思考、有所领悟,培养出学生宏观思维与理解能力,让作业目标与教学目标达到一致,促进教与练的和谐统一。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教学为例。在这一单元中,除了《古诗三首》外,包含着《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以及《美丽的小兴安岭》三篇课文。这一单元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能够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且在习作过程中围绕着一个意思去写。在作业设计时,教师应当围绕着这一主题进行作业设计,让学生以这三篇文章为基础,举例論述出“总—分”结构在写作中的意义与优势,并且利用这一结构以“自然景物”为主题进行写作。这一作业设计不仅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体现得淋漓尽致,而且能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进行深刻的总结与思考,更为灵活具体地领悟“总分”这一写作结构的优势,并且在写作活动中得以应用。这一作业布置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有思考、有实践,让学生花费更少的时间与经历,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提高作业设计的趣味性,加强学生的内在驱动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导致作业完成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将作业视为负担,学生应付作业,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成果而增加作业量,久而久之,形成了恶性循环。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学习热情的提升,也不是长远发展的策略。教师应当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打破传统的作业设计形式,提高作业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6课《巨人的花园》的教学为例。在完成这一课的教学活动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续写”作业,让学生基于文本内容,发挥想象能力,对故事的后续发展进行补充说明。“续写”给了学生更多思考与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能够自由地进行创作,可谓是“妙趣横生”。同时,“续写”看似简单,但实际上锻炼了学生阅读与写作两方面的能力。要想将作业完成得好,学生要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与分析,运用精准巧妙的文笔,将自己的想法进行书写与呈现,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能够更自觉地完成作业。
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基于实际情况设计出趣味性作业。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1课《大自然的声音》的教学为例。这一课介绍了“大自然的声音”,但是教师可以在作业设计中进行拓展,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气味,感受大自然的景物。学生想要完成好这一项作业,需要走进大自然中进行切实感受,从而提高观察能力,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作业安排与教学进度相匹配,实现及时有效的落实
作业布置,是学习成果提升的必要保障,也是巩固落实所学内容的关键环节。教师应当科学合理地进行作业设计,让作业安排具有渐进性和层次性,促进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理解与掌握。
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为例。针对于这一课程的作业安排,教师可以分课时进行布置与设计。例如:在课程开始前,教师可以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提前熟悉课文的内容与生字词。在第一课时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重点分析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语句,从局部分析课文的好处,增强理解;在最后一课时结束后,教师可以进行全面性的作业设计,如听写生字、分析课文、把握作者情感等。这样的作业量并不多,但是环环相扣、科学合理,使学生每一阶段都能思路清晰,明确学习的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成果。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推动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和谐统一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当着重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树立创新意识,在作业设计时围绕教学的思路与重点、提高作业的趣味性,让作业安排与教学进度相匹配,让学生快乐学习、轻松作业。
(徐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