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晓晶
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笔者结合对课程标准和统编教材的理解,以“八个相统一”中的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为切入点,基于学校各类学访实践及其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提炼出适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场馆实践教学策略。
一、核心概念及基本特征
场馆实践教学策略是以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为导向,以本课程及相关课程的学习内容为基础,遴选场馆实践基地,组织融汇多种学科任务的实践活动,并将实践成果有机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深度情境体验激活学生高阶思维、促进其价值观形成的教学策略。
(一)教学目标的根本性
场馆课程教学策略的实施必须与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理念、教学内容、教学与评价方式有机结合,既要具有一般性的研学内容,更要体现出对于学生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关注,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生动教材和体验园地,有效服务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二)教学过程的开放性
场馆课程教学策略的实施使教学过程超越了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单一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通过充分挖掘场馆资源,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效衔接,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表现,将场馆实践与情境创设有机结合,共同服务于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
(三)实践内容的综合性。
场馆课程教学策略依托综合实践活动、团队活动、社团活动或其他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基于多学科的知识,承载多项学科任务,引导学生开展多样化实践学习活动,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二、实施策略
(一)整体把握教学过程的主客体因素,建立场馆资源库
思想政治学科统编教材从历史性和共时性两个维度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发展的历程,根据教材中历史性和共时性的叙述,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并结合学生学习的方式和特点,深入挖掘本地历史文化资源,如实地场馆、线上展览和图书音像资源,融汇线上线下学习方式,建立场馆资源库。
(二)围绕教学设计中的中心议题,明确实践活动的主题
议题式教学是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的重要形式。议题是活动性学科课程实施的逻辑线索,是贯穿各项学科任务的一条教学主线,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统筹核心素养培育的关键因素。在场馆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议题能引领学生探究过程。通过议题的设计,教师使学生明确实践探究的主题,继而在真实场景的体验中论证议题中的观点,生成正确的观念,从而达成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
作为引领场馆课程的主线,议题中呈现的观点既要有思辨性,更要有实践性,是情境、价值、实践的有机统一。议题中观点的设计与呈现既要与教学的内容与目标相契合,又要充分考虑场馆资源所呈现出的主题和内容,同时还需要给学生的场馆实践留出空间,引导学生认识到观点的论证、观念的生成是需要在现实和历史场景的体验中实现的。如在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一单元的教学中,可以依托周邓纪念馆这一场馆资源设计如下议题:通过了解周恩来总理鞠躬尽瘁的一生,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
(三)合理规划情境探究的设计思路,实现场馆实践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场馆实践是对特定主题情境的深度体验,既可以是发现问题的过程,也可以是拓宽视野的过程,还可以是辅助论证的过程。其实施过程必须与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理念、教学内容、教学与评价方式有机结合、深度融合,而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场馆实践任务单的设计。
场馆实践任务单的设计要结合教学目标,明确调研和实践的内容、观察与收集的内容,明确团队协作要达成的目标,给出与课堂内容相对应的问题和任务,从而达到通过调研引入情境,通过观察发现问题,通过协作给出答案,通过教材深度学习生成理论成果,通过回归场馆情境实现思想升华的理想教学效果。学生通过场馆实践由观察到思考,再到思辨和共识;通过课堂教学由体验到观点,再到认同与选择。这两条线并行不悖,相互交织。
(四)优化场馆教学评价方式,提升核心素養培育的有效性
在场馆研学的过程中要嵌入符合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要求的描述与分类、解释与论证、预测与选择、辨析与评价等学科任务并适时进行评价,使之成为学习的必经途径。可以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制作评价表,既评价学习情况,又引导活动过程。如在周邓纪念馆开展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单元学习中的评价表:
这样的评价方式对接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科核心素养的表现水平,覆盖双线全过程,既要评价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更要评价课堂教学中的表现,特别是要对学生完成实践任务、在课堂上应用实践成果的表现作出评价,从而通过评价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场馆实践、研学体验对于理论观点学习的重要意义,逐步形成论从史出、理由事来的思维方法。
在运用如上几条策略时,我们还要注意如下几个原则:首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做到因课而异,不能机械套用;其次,要注意将线上线下教学资源相结合,丰富“场馆”的内涵,形成更为立体的体验;第三,牢记学科任务是开展实践、推进探究的核心所在,一切设计不能脱离教学任务;最后,要设计较为精准的问题链,让场馆实践和体验由表象走向深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活动相统一。
三、研究效果
场馆教学策略的应用使高中思想政治课克服了传统思政教学中教育环节简单,内容空洞、形式单一的弊端,使教学内容更加鲜活立体,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更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逐步摆脱知识困境和机械记忆的藩篱,改变了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的刻板认识,与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要求相契合。
场馆教学的综合性和开放性对教师的深度教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研过程中,教师要深入研读课标,挖掘教材内容,并对照核心素养培育目标选择适合的场馆资源及配套资源,选取适当情境,设计恰当的议题和任务单,引领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这一过程会提升教师的教研水平,使教师对课标及教材有更加系统、深入的理解。
高中思想政治场馆教学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融汇了多种学科及课程的知识,使学生在实地走访中进行探究,实现了学科研究性学习向综合性项目式学习的转变,在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围绕痛点堵点寻找教研突破口是提升思政教学魅力的关键所在,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需要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得到更好的培育与发展。在今后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我们要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的要求系统地加以落实与推进,在理论深度和实践力度上不断进行深入的研究,推进思想政治课的改革与创新实践,深入挖掘社会大课堂中的教学资源,不断提升思想政治课理论课的亲和力和吸引力,使思政课这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价值和作用得到最大的发挥。
注:本文系中国教育学会“十四五”规划课题“高中思想政治课场馆实践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2112000104B)阶段性研究成果。
(焦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