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媒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化的思考

2023-10-29 21:31杨芳张春梅
传媒论坛 2023年18期
关键词:智媒政治思想

杨芳 张春梅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更新升级,智媒时代已经到来。智媒时代是以物联网作为智能传播的基础设施,以大数据构成整个生产要素,用移动计算优化资源的有效配置。以智能媒体变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方式,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要求。高校应该抓住智能媒体释放出的技术红利,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一、智媒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智能媒体确实拥有传统教学工具不具备的优势,但是如果掌握不牢和过度使用,结果也只能是本末倒置。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智媒资源配置不平衡不充分

近些年,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智媒资源在不同的地区间存在分布不平衡的问题。东部地区由于经济较为发达,能率先接触到丰富的教育智媒资源,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进而打造智慧课堂。而部分西部地区无法及时有效地开展智慧教育。目前,我国高校智慧思政还没有统一的平台,那些受到国家重视的名校有更多的智媒资源。这些都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智媒资源校际配置不平衡现象的出现。不仅如此,还存在高校智媒资源利用不充分时问题。虽然大部分高校使用教育信息平台实现了在线实时教学,但是网络在线教学更多的只是课堂空间的转移,能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有关的数据进行挖掘并且做出有效分析的高校更是屈指可数。究其原因,在于部分高校还保留着传统思想,认为智慧课堂就是简单地使用视频资源,在数据分析和投入上的资金和精力非常少,不利于智媒资源的充分利用。此外,大数据信息的海量性、复杂性也带来了技术风险。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技术水平较低、硬件设施有待完善,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因大数据推荐效能下降

大数据技术本应该优化人们生活、升级更新技术,但是进入智媒时代以来媒介资本为了追逐更多的利润导致了一些负面现象的产生。媒体往往充当着 “把关人” 的角色,拥有着向用户传递什么样信息的权利,而有一些商业媒体却在乎信息是否可以增值,一味向用户推送所谓 “流量高” 的新闻,谋求平台的点击率和关注度。由于大数据技术的参与,当点击一条新闻之后又会推送大量的类似新闻来增加用户黏性,使用户深度陷入 “信息茧房” 的恶性循环。大学生是网民的主要群体,他们每天接收各大媒体平台推送的各种信息,由于还没拥有成熟的判断力,很容易受到网络中不同观点的干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始终起着主导作用,但在大数据技术的影响之下,这种主导权在逐渐减弱。大学生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再局限于课堂和教材之中,他们和教育者一样都可以通过媒体平台获取第一手信息,再通过媒体平台发表自己的观点,有时甚至可以反过来影响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明星新闻、综艺节目相比存在着 “先天不足”,就会成为被大数据筛选和淘汰的对象。随着点击量每况愈下,在代码程序、智能媒体说了算的网络秩序之中,就会导致真正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成长的信息得不到及时推送,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势变得愈加复杂。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智媒素养有待提升

依托智能媒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具备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知识素质等还要具备收集、分析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解决问题能力的智媒素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不具备大数据分析技术的能力,而计算机专业的技术人员不具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致使教育者无法在智能媒体应用下有效解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智媒素养宣传不够。目前,加强智能媒体学习的群体主要集中在大学生、机关干部和专业人士,对思政课理论教师要求并不高,教师群体很难主动学习相关技术。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智媒素养价值认识不足。我国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由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和辅导员组成。思想政治理论教师教学任务重,科研压力大,而且在评定职称时,看重的是专业能力素养。因此,他们会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从事专业方面的研究,在培养智媒素养方面缺少主动性。辅导员主要精力用于处理学生日常工作的日常事务,很少有时间投入到数据分析技术的学习中。因此,培养既熟练掌握理论又懂技术操作的综合型人才迫在眉睫。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和管理秩序被干扰

智媒时代兴起的短视频迅猛发展,碎片化的内容成为传播信息的主要方式,这种碎片化内容与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产生冲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如果对教育内容进行碎片化处理,就会导致内容之间逻辑性不强。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例,其中包含的崇高理想信念、艰苦奋斗精神、历史文化底蕴需要完整宏观的讲解。而碎片化的分解教育内容很难将知识理论化呈现;有的媒体平台会将历史分解为几个小情节,以 “党史新说” 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引导人们讨论历史的边边角角,而忽视党史整体的连贯性,容易使人形成以偏概全的历史认知。碎片化的内容还易使学生的思考方式出现断层,丧失深度思考问题的能力,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就是教师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思考问题,不断探究问题的本质。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管理学生的范围更多局限于校园范围内,大数据推荐使得大学生们虽然身处校园但是可以在网络平台上找到兴趣相同的人,组建“小团体” 自由地发表观点。而学校没有权限管理大学生在媒体平台发表的观点,最多也只能是口头教育,大大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二、智媒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优化

(一)利用大数据技术搭建个性化大学生成长平台

个性化教育也是自我教育,是主体自觉接受先进思想,克服错误思想和行为,实现自我提升的教育活动。智媒体技术满足了个性化教育的时代要求,为高校利用大数据搭建成长平台提供了信息技术前提。第一,建立大学生成长一体化平台。在平台之下设置不同分栏内容,如思政热点、就业指导、心理健康等。平台可以设置答题闯关模块,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薄弱点,配套相关知识的视频讲解及时补上知识漏洞;就业指导关系到大学生毕业发展,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通过对大学生四年数据的追踪,可以了解到学生的特长、个性特点和求职意向,从而进行精准化指导。同时,大数据技术也使得高校和用人单位联系紧密,高校能够及时洞察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及时调整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关注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学生的现实生活社交和网络平台社交,计算社交活跃指数,定位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重点干预。第二,构建学生异常行为预警平台。建立实时监测反馈学生异常行为预警平台,包括心理异常预警、学业困难预警、经济贫困预警、失联预警等。实时追踪学生数据变化趋势并提交诊断报告,记录学生行为发生显著变化的拐点,及时对异常行为进行干涉,提高大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充分发挥智媒体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高大学生智媒素养

智媒素养,就是指智媒时代下的媒介素养。所谓媒介素养就是指能够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推陈出新,在教育内容中融入网络信息安全现实内容。第一,强化思想引导,重视智媒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离不开智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要学会与大学生智媒素养教育进行优势互补,利用思想政治课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媒体意识,如学会辩证分析游戏、直播、短视频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切勿沉迷,培养学生正确上网的观念。第二,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树立责任意识。网络道德教育主要包括爱国为民、遵纪守法和文明诚信。我国高校德育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增添网络道德教育内容,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修养,自觉抵制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对自己评论和转发的信息进行理性权衡,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第三,增强社会实践,提高智媒素养。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活动是人们获得正确思想观念的最重要、最基本的途径,也是一种认识活动与教育活动。智媒素养的培养也应该延伸到课外,学校可以联合媒体企业打造校园新闻参与活动,邀请平台技术人员、记者、编辑等专业人士,从学生们感兴趣的媒体平台出发,讲授程序运行机制、宣传手段和分配机制。通过校内与校外结合,寓教于行,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高运用智能媒体的能力。

(三)通过智媒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智能化发展

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要利用智媒技术丰富虚拟实践。虚拟实践是人们在现实活动的扩展和延伸,通过数字化的中介实现人们和客体之间的双向活动,在由网络构造的虚拟环境中,可以模拟人们的感官功能,丰富人们的思考空间。在党史学习教育课上可以打造VR思政教室,利用VR组合互动一体机模仿长征,让学生们身临其境体验在雪山、草地行走的长征之路。VR交互感还可以进一步深化互动,“近距离” 体验与敌人搏斗和与战友并肩作战的作战场景。引进3人按钮式抢答台,开展 “四史” 教育和知识竞答,完成题目并且准确率最高的学生,可以获得红色文化纪念品,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图书馆设立街道展厅,通过融入活动沙盘等技术,以沉浸式、互动式的体验为主,搭配传统展板形式,以直观、简洁、大方的形式,增加视觉感、科技感和亲切感,向学生展示各种方针政策、荣誉成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拓展了育人智能化空间与时间,许多高校已经积极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只要学生上网就可以进行随时随地学习,打破了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空间限制。打造3D立体学习平台,学生进入页面之后,会逐一展示校内的标志性建筑,学生点击之后就会有视频文字讲解。教师可以与学生在线互动,实时回答学生问题,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四)完善智媒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

智媒技术看似是中性的工具,实际上是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因此,要不断巩固政治领导和日常管理。坚持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导的地位毫不动摇。政府要始终与高校保持密切联系,依法治理网络空间,筑牢思想政治篱笆,建立健全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对大学生在网络上发表的不当观点进行跟踪,并且与高校进行数据共享,形成监管合力。政府要和智媒体平台一同加强对视频的审查力度,推行机器审查和人工审查双重审查方式,对于出现的 “擦边球” 现象,必须给予重大的回击。提高信息生产者和平台发布者的网络法律意识,从源头上制止违法行为发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提供法律保障。高校成立思想政治网络工作小组,由学校党委带头,联合学校教务处、学生处、宣传部等部门,设置网络留言板,及时查看学生留言并回复,精准捕捉学生潜在的异常行为做到第一时间干预,精准定位并删除网络上发布的具有煽动性和挑拨性的垃圾信息。同时,要密切跟踪热点信息的转发、传播、扩散,及时把握学生对热点新闻的态度,进行主动引导,矫正学生的偏激观点,教育学生理性分析和处理问题,提高学生对网络信息筛选的能力,让学生具备抵抗不良信息和错误价值观念的 “防护系统”。

三、结语

智媒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高校应该守正创新,充分发挥智媒体的技术优势为思想政治教育赋能。在创新的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以学生为主体,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智能化发展,帮助大学生辩证地看待网络以及网络中存在的言论,让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

猜你喜欢
智媒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智媒时代新媒体副刊的出路在哪里?——以封面新闻人文副刊为例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智媒时代,新技术如何为新闻报道赋能——新华社AI合成主播在新媒体报道中的运用效果分析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