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做好重大主题新闻报道的策略
——以2023年全国“两会”报道为例

2023-10-29 21:32钱海盈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15期
关键词:两会新闻报道传统媒体

钱海盈

(作者单位:江南时报社)

重大主题新闻报道是指媒体在某一段时间内集中力量,对社会上有较大影响力、较高重要性的事件进行集中报道的一种形式[1],具有专业性、权威性、持续性和复杂性等特点,是传统媒体在多元社会意识中实现舆论引导的重要手段。重大主题新闻报道自诞生以来,为传统媒体吸引了大量的读者,是传统媒体核心竞争力所在。但是近年来,随着新兴传播模式的迅速兴起,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不断加大,传统媒体受众大量流失,伴随而来的是新闻传播影响力的下降。在这样的背景下,重大主题新闻报道的全媒体化,成为在媒体融合时代中传统媒体扩大传播范围、增强传播效果的最优选择。当下,各级各类媒体在重大主题新闻报道的传播路径上均有所有创新,但是与此同时还应做好与新形式相匹配的内容,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更好地优化重大主题新闻报道的创作与传播。

1 以全面融合促创新

从2014年发布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20年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可以看出,媒体融合的脚步已经从最初的摸着石头过河转向大踏步前进。大环境的改变,使国内各级各类媒体均在媒体融合和融媒体建设上下足功夫。对于重大主题新闻报道,媒体也从报道的内容和形式探索着如何进行“融合”,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媒体展现综合实力,扩大自身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1.1 传播形态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联动报道

媒体融合的快速推进,让新闻报道的形式不再单一,各级各类媒体在保证内容质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新媒体扩展其传播媒介,逐渐形成了以传统媒介为依托,以“三微一端”为代表的新媒体传播矩阵,并在报道中形成了“一次采集,多元发布”的新模式,充分发挥各类媒介的传播优势,形成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联动报道模式,以扩大新闻传播影响力[2]。重大主题新闻报道也是如此,传统媒体不仅在其原有的传播媒介中开辟专版专栏或特别节目,同时也在其新媒体账号或新媒体平台中开辟相关的专题或栏目,从而形成报道合力,以丰富报道内容,吸引多元化的受众。

2023年人民日报在进行全国“两会”报道时,就突出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联动。从报纸版面上看,自3月4日至13日,每天均推出4~7版不等的“两会”特刊,以图文形式报道“两会”内容;从新媒体形式上看,人民日报社在人民网中开设了“2023全国两会专题”,并在其中设置“直播”“访谈”“互动”等多个模块,用新技术丰富报道形式,整合报道内容。除此之外,在人民日报新媒体矩阵的各账号中,也分别有适合不同平台类型的“两会”新闻报道,且报道形式多样,包括直播、视频博客(Video Blog或Video Log,简称Vlog)、漫画、长图、H5等年轻化形式。从2023年人民日报的“两会报道”能够看出,其在面对重大主题新闻的报道时,能快速形成报道矩阵,形成全媒体传播合力,吸引受众关注。

1.2 传播技术融合:多元技术助力传播形式多元

新技术是媒介融合发展的推动剂,是新闻报道的传播形式得以创新的重要保障。近年来,5G、8K、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 AR)、扩展现实(Extended Reality, XR)等新技术的出现与革新[3],为重大主题新闻报道的多元化提供保障,也使其逐步地呈现出了规模化、智能化、轻量化等新特征。这种发展趋势让不同年龄段的受众都可以在媒体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信息,能够有效地激发全民关注和全民参与的热潮,让受众将对于报道形式的好感,转到对于传播内容的接收上,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重大主题新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每年“两会”报道,都会应用大量的新兴技术,成为除内容外人们期待与关注的焦点。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央视网推出了“两会”XR节目《中国神气局》,再一次起用了数字虚拟主播小C,让其作为主持人与全国人大代表、专家学者等真实人物,就科技领域的话题展开讨论。这看似简单的节目背后,应用到了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技术、无穿戴单目摄像头动捕技术、XR实时虚拟制作技术、立体视觉算法等诸多新兴技术,才得以保障节目的正常制作与播出。新华社在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携手中国移动咪咕推出了“元宇宙看两会”系列报道,依托AR技术,打造比特数智人,从而实现虚拟人物与现实人物同框,以元宇宙的沉浸性和互动化,为受众提供了观看“两会”的新形式,带来了新体验。

1.3 传播理念融合:深度交互和高效阅读成主流

媒体融合除了给传播形态和传播形式带来变化外,还促使传播理念发生了变化。传统媒体的传播理念是真实、清晰、准确地向受众传递信息,满足其获取信息的需求,而媒体融合时代的传播理念是大量使用新兴传播形式,尽可能让受众快捷地获取信息,并与受众进行深度的交互与互动。在媒体融合时代,重大主题新闻报道逐渐将这两种传播理念进行深度的融合,在报道中极力缓解受众因为大量的文字和海量的信息所带来的阅读焦虑,更加注重受众的交互和信息的凝练,以方便受众接收新闻[4]。

在2023年“两会”报道期间,很多媒体已具备融媒体式的传播思维,从小切口出发,更加注重内容的交互与简练。首先是在交互方面,2023年的“两会”融媒体报道更加注重以交互的形式让受众沉浸式感受新闻内容,例如湖北日报社推出《H5丨只此湖北》,以湖北的“水”为切入点,讲述了湖北生态保护的成效;湖南广播电视台芒果TV推出《“拼”出美好生活图景》,展现乡村振兴、教育、文化等各方面的惠民举措,让受众更好地感受到新时代中国民生新图景。其次是在信息的有效提炼方面,2023的“两会”融媒体报道更加注重使用图片、音频和视频来进行报道。以光明网《开局之年看经济·卫星“动”画》的系列报道为例,光明网将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所提到的热点话题进行细化,通过“案例+动画+卫星图”的形式,让受众更好地理解政府工作报告里的目标,增强对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信心。

2 做好报道前中后期工作,保证质量

重大主题新闻报道作为主流媒体引导舆论的主阵地之一,在与网络媒体和自媒体竞争中占据优势。在媒体融合的十多年时间里,重大主题新闻报道的传播路径不断拓宽,但是与此同时,如何根据不同的传播形态和传播技术创作出适合新兴传播形式的报道内容,还需要新闻工作者脚踏实地做好每一步,不断地探索前进的方向。

2.1 深化选题策划,注重时度效

新闻选题策划是对未来报道活动的一种理性规划和设计行为,能够提高新闻报道活动的有序性。重大主题新闻的专业性、权威性、持续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决定了新闻工作者在采访与报道前必须经过精心的选题与策划。对于重大新闻的选题策划,应践行新闻工作者的“四力”原则,从“时”“度”“效”三个层面进行把握,才能更好地创作出符合融媒体传播形式和受众喜闻乐见的内容[5]。

首先,要注重重大主题新闻报道策划的时效和时机。作为新闻工作者,要对重大新闻的发掘有足够的敏感度,使用“眼力”和“脑力”,快速预判即将发生的新闻是否具有重要性和报道价值,从而快速地制订选题方案。与此同时,为了达到传播效果最大化,要能够在策划时,从政治角度和社会角度谋划重大新闻发布的时机。其次,要把握重大主题新闻报道策划的尺度。由于重大新闻内容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其往往在报道后会对社会舆论产生较大的影响。这就需要新闻媒体根据新闻性质和媒体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前策划报道方向、报道范围和报道规模,保持高度的政治站位,以保障后期产出内容的质量和温度。最后,要保证重大主题新闻报道策划的效果和实效,在融媒体时代进行重大主题新闻报道时,报道形式的策划对于报道效果的影响尤为明显,在策划时应提前根据重大主题新闻的报道规模,考虑好具体的报道形式、各平台内容发布时间和发布流程,以保证后期的传播效果能够达到最大化。

2.2 加强信息整合,注重内容打磨

伴随着融媒体时代而来的是信息的碎片化和同质化,这就导致受众在媒体中所接收到的信息庞杂且无序,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难以保证。在遇到某些重大事件时,很多受众出现信息焦虑,容易被大量的冗杂信息所影响,导致产生恐慌情绪和负面舆论。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媒体在重大主题新闻报道中必须坚守自身的责任和使命,通过多端口、多平台做好信息的整合传播,并通过融媒体形式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

信息整合的首要工作是保证内容质量。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进行重大主题新闻报道前不仅要做好前期的策划,还要根据不同平台的特点,对策划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同时在内容上对报道的角度、报道的方式、表达的观点进行考量,从而为受众提供优质的报道内容,以保证受众对信息的接受度和信任感。信息整合的第二层工作是要保障信息的有效汇集。在进行重大主题新闻的报道前,新闻工作者要善于进行信息汇总,并通过专题、专栏等方式,让受众能够在同一导航界面,快捷地了解到重大新闻报道中主体事件的各个角度和各个层面,从而更好地掌握重大新闻事件的全貌。信息整合的第三层工作是要对报道形式进行有效选择。不同的报道形式信息容量不同,例如图片、视频、H5的信息承载量要远小于文字,所以在重大新闻报道时要根据报道主题和报道内容选择合适的报道形式,并根据形式整合提炼报道内容,做到新闻内容与形式的精准匹配,以促进重大新闻报道的有效传播。

2.3 利用互动信息,注重受众反馈

互动信息是受众在媒体平台留下的意见反馈,也是进入融媒体传播时代,各类媒体应该重视的传播要件之一。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传授双方的互动关系更加活跃,受众的信息反馈更加便捷,也更受到新闻媒体的重视。所以在融媒体时代进行重大新闻报道时,新闻工作者应该更加注重畅通受众的互动与反馈渠道,并将互动信息作为新闻传播的一部分,为重大新闻报道提供新的内生动力[6]。

要想做好重大新闻报道的互动信息展现工作,首先应该积极利用各新媒体平台功能。当前,各级各类媒体基本形成了全媒体传播矩阵,在报道时可以根据平台的特点,通过留言、话题、评论等形式,畅通受众的反馈渠道,让受众及时表达对重大新闻的观点和看法。这类交互信息也是重大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受众更好地吸收信息,避免沉默的螺旋。其次,应重视传授双方信息的沟通与反馈。在开展重大新闻的系列报道时,媒体可以开辟专门的信息反馈渠道,如记者问答、专家问答、当事人问答等,让受众能够直接地提出疑问,及时缓解其信息理解困扰。最后,新闻工作者可以将受众提出的共性问题整理出来,以新闻报道的形式进行发布,解答受众集中关心的问题,丰富重大主题新闻的报道形式,辅助新闻传播。互动信息的收集与应用,不仅可以为重大主题新闻报道提供内容补充,而且可以帮助新闻媒体根据受众的关注角度,有侧重性地调整报道策划,以更好地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

3 结语

多年来,重大主题新闻报道作为传统媒体引导舆论的主阵地之一,其主题与内容在不断变换,技术与形式在不断更迭,但是不变的是媒体对于新闻真实性的坚守和对于新闻可读性的追求。在融媒体时代要做好重大主题新闻报道,不仅要注重形式上的创新与新技术的应用,做好传播形态融合、传播技术融合与传播理念融合,更应该坚守使命,在新闻选题策划、新闻信息整合、互动信息收集等方面保证新闻内容质量,不断探索重大主题新闻报道的新路径和新方法,并以此增强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猜你喜欢
两会新闻报道传统媒体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
传统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