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体验·表征:幼儿园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之关键

2023-10-29 13:21石家琪
教育评论 2023年7期
关键词:育人幼儿园内容

石家琪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是中华文化基因代代相传的必然,是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然,更是培养新时代接班人的必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要把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幼儿园应成为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在儿童幼小的心灵播撒传统文化的种子,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夯基垒台。

为了解幼儿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及传统文化资源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情况,笔者于2023年4月利用“问卷星”对部分幼儿教师进行在线问卷调查,得到以下结论。

其一,多数幼儿教师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表示认可,有较高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并且通过平时的不断积累沉淀,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度较高。但是,也存在部分教师不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对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不感兴趣、甚至否认优秀传统文化作用及价值等情况。因此,目前幼儿教师对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及认可度依然存在一定差异。

其二,多数教师已具备开展传统文化课程的丰富经验,组织过多种类别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74.4%的教师能有效实施传统文化教育,了解幼儿对传统文化的主要兴趣点。不过,教师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也意识到幼儿普遍对传统文化兴趣不高、兴趣点较为分散等问题。75.1%的教师认为,目前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最大障碍是可利用资源不足。部分教师认为,目前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也影响着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由于文化基础建设薄弱,当前社会上文教氛围不够浓厚,在此情况下的很多幼儿家长缺乏在家庭教育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意识。

基于以上调查结果,笔者尝试创设适宜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的文化环境,让幼儿在文化浸染、自主体验和游戏表征中得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感化。

一、浸润——彰显文化育人功能

文化浸润是幼儿园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功能的实质所在,是彰显文化育人功能的焦点。教师应营造浓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氛围,确立明确的文化育人目标,选编适宜的文化教育内容,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使幼儿于文化浸润中,从小打好文化自信的底色。

(一)文化浸润,以文化人

让幼儿身处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中,有助于彰显文化浸润、以文化人的育人功能。广义的文化指人类赋予自然与社会的所有影响,也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人类的精神创造,也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1]有时,文化专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知识与设施。[2]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意蕴深远,其精神内核包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下为公,家国情怀;仁爱友善,先义后利;诚信为本,言行一致;贵和尚中,和谐大同”等方面。[3]这些都应自然渗透到幼儿园的教育理念、管理制度和保教实际工作中,确立“崇德健体、仁爱友善、诚实守信、文明礼仪”的文化教育目标和内容体系,让优秀传统文化充盈在幼儿园的每个角落,让幼儿沉浸其中深受濡染、感化,陶冶性情。

(二)滋润心田,春风化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持久的劳动实践中不断总结出的稳固要素,主要是“非物质性”的,它延续过去、影响当下并指向未来,包含一个民族特有的思想、价值观、道德等,如重人伦道德、讲经世致用、求贵和尚中。[4]因而,教师应努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的广袤精深和多姿多彩的理念、智慧、气度和神韵等形态特征转化为“滋润心田、春风化雨”的丰富精神食粮和教育养分。

(三)立德树人,涵养品德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包括“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人事为本,天道为末”的人本意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等[5],这些都将深刻影响幼儿的心灵成长。教师应做到以爱施教,倾注心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启迪幼儿心智,涵养幼儿品德,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和生活习惯,为幼儿一生发展保驾护航。

二、体验——契合幼儿本位感知

幼儿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对象和主体是幼儿。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契合幼儿本位,呈现的文化内容应当是幼儿可看、可闻、可触摸、可操作的“具象化”“情境式”形态,应当能让幼儿在体验中直观感知文化的温度,沉浸其中感同身受,产生共鸣。

(一)自主参与,亲近文化

自主参与,亲近文化,是幼儿文化体验的第一步。幼儿园中的“崇德健体、仁爱友善、诚实守信、文明礼仪”等文化形态应是直观形象、鲜活有吸引力的,能让幼儿感到新奇惊叹,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自然而然地走近。教师要改变单一、抽象的文化形态,将其转化为“具象化、情境式”的生动过程,让幼儿在声、光、电、影和仿真场景中亲身体验,主动自觉地融入情境中,被真实的美德美言情节、仁爱友善典故、诚实守信故事、文明礼仪言行等吸引,在观、赏、听、玩等过程中亲近优秀传统文化。因而,园所在布置传统文化环境时,应营造如一家“人景互动、直观形象、动态十足、内容丰富”的文化博物馆,引导幼儿在其中观赏陶醉、触摸感知、品味畅谈,留下终身难忘的文化印象。

(二)体验感知,操作实践

幼儿园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让幼儿能充分体验,获得感应,在动手操作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文化内涵的理解。根据幼儿“好吃好玩”的特点,教师可以设置幼儿拼合、搭建、制作和烹饪等实践活动,助推幼儿深入体验感知、理解感悟优秀传统文化。如,组织“刺绣美”主题活动时,引导幼儿体验感知打底图、选珠片、配色线等刺绣过程,使幼儿不仅能体验到传统刺绣的图案美、色彩美和手艺美,而且能感受到蕴含其中的吉祥如意、幸福安康的寓意,体会手工劳作的辛劳和智慧。教师还可以开设系列主题活动,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幼儿在传统“手工艺、戏曲、童谣、民俗、建筑、民间游戏”等主题活动中深入感知体验,实践操作,变抽象的文化符号为直观具体、可触摸、可摆弄、可操作的文化内容,变远古的文本意象为鲜活的生活气象,为可观、可赏、可表演、可游戏的文化内容。

(三)幼儿视角,积极融入

幼儿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防止成人化的文化内容和形式,立足幼儿立场,以幼儿为中心,从幼儿的视角看待与选择真正贴近幼儿生活、为幼儿所需求、助推幼儿发展的文化内容。只有从幼儿的视角,才能引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在幼儿园如何建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体系,如何适宜幼儿的真正需要和接受水平?不同园所应有不同的策略和方式,但都要遵循立足本土、源于生活、幼儿喜爱、促进发展等基本原则。文化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不同地方有不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特色,需要充分挖掘本土的传统文化特色资源,如民俗、服饰、剪纸、篆刻、蜡染、书法、戏曲等各具魅力的特色项目,都可引进幼儿园。

三、表征——开展文化多元表达

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进幼儿园同样需要有多样化的表达,能让幼儿在文化浸润中充分体验感知再到多元表征,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引发幼儿表达表现和创作创造,更好地完成文化“输出——吸收——内化——表征”的循环递进过程,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

(一)吟诵玩乐,美德表征

童年的歌谣和民间游戏一直是传统文化的一块瑰宝,是承载传统美德的重要部分,也是最适合幼儿,为幼儿所喜爱的。问卷调查显示,幼儿感兴趣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排在前三位的是传统饮食、传统游戏和传统节日。教师可以通过童谣和童玩活动,引导幼儿参与其中进行传唱、吟诵和游戏玩乐,用音乐旋律、节奏、歌唱、表情、动作和游戏等多种形式进行表达,涵养美德,寓教于乐。如,闽南童谣《扒龙船》:“五月节,扒龙船,/ 大人孩子哗哗滚。/ 海面一排四只船,/ 岸顶人马一大群,/ 比赛开始啡仔棻(哨子吹),/ 浆起浆落水花喷,/ 拍锣拍鼓做后盾,/ 满头面汗争冠军。”这首童谣形象生动地描写了端午节赛龙舟的热闹景象,通过幼儿的吟诵传唱和划龙舟游戏,能将端午节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文化内涵融入其中,在体验齐心协力争冠军的激情中,实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二)记录记载,行为表征

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幼儿期的重要任务,也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点。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借助图像、标志、文字等多种符号进行写、画、剪、贴的记录记载,或是借助手机、平板电脑进行录音录像,表现“做客礼仪、待客礼仪、餐桌礼仪、尊敬长辈、礼貌用语、文明出行”等内容,感受美好行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如,开展“礼仪小使者”主题活动,幼儿通过调查记录生活中的礼仪内容,写画“礼仪日记”,录制“礼仪小明星”专辑,并开展“知礼仪懂感恩”的展板展示,吸引更多的幼儿前来参观交流,学习分享礼仪内容。

(三)扮演表演,言语表征

角色扮演和表演活动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形式,也是增进语言运用的生动形式。教师应通过组织扮演表演活动,以载歌载舞的游戏形式或戏剧表演方式表达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引导幼儿结合角色体验,运用表情、动作和语言表现自我,体会角色的性格特征和故事情节的思想内涵,深入理解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幼儿交流,培养幼儿诚实守信、自信大方的个性品质。如,开展故事《司马光砸缸》表演活动,组织幼儿扮演司马光和他的小伙伴们,运用语言对话和动作表情展开“开篇——伙伴快乐游戏、中篇——掉入水缸惊慌失措、尾篇——砸缸机智救人”的曲折情节,让幼儿沉浸其中切身感受“友情友爱、机智勇敢”的主题。整个活动过程,幼儿兴奋不已,教育影响潜移默化。

(四)制作创作,情感表征

幼儿喜爱的劳作、手工和美术创作等形式更能直观生动地演绎与表达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教师应将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幼儿可制作可创作的内容,让幼儿通过动手制作和创作等实践活动,表达感知的文化内容,迁移和外化文化认知经验,获得美好情感体验,培养美好感情。如,“文明伴我行”主题活动中,教师组织开展“交通文明、餐馆文明、班级文明、旅游文明”等宣传广告绘制,进行“文明竞猜小礼物”手工制作、文明习俗美食制作,以及文明景观的建构和泥塑、雕塑创作等,通过手工、劳作和艺术创作等多手段多形式的表征,引发幼儿多途径的感知体验。如此,幼儿便可既感知文化内涵,提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整个历程,是民族思维方式、情感体验、人生价值的综合体现,应成为贯穿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6]在幼儿园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应呈现“立足幼儿本位”的“具象化、情境式”文化形态,针对幼儿年龄特点和幼儿园保教工作内容实施有效的教育,杜绝“机械、抽象”的诵读诗经现象,避免泛化、窄化、虚化、单一化和抽象化倾向,要从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多个维度全方位地创设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教育环境,让幼儿沉浸其中受到浸润感化,主动积极地体验感知;要展开游戏、音乐、美术、语言、劳作、探究等多元表征,使幼儿在“浸润·体验·表征”中生动活泼地受到感染和教育,涵养品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实现文化育人成效。

猜你喜欢
育人幼儿园内容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主要内容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