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超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了“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也为今后进一步推动大侨务工作发展指明了方向。报告强调,要“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加强和改进侨务工作,形成共同致力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其中,统一战线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政治法宝。2023年5月,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的成功举办,中央统战部部长石泰峰指出,海外侨胞具有融通中外的独特优势,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力军。海外统战工作,作为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对当下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促进中文交流互鉴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
海外华裔新生代作为海外华侨华人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是海外华侨华人家庭的重要成员,也是海外华人群体与当地社会生活之间的重要连接和文化传播的重要纽带。由于长期在海外学习生活经历的影响,他们事实上存在“双重文化认同”的特征,加强海外华裔新生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需要基于这种文化特征,做好引导和教育,培育认同感,帮助他们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海外华裔新生代的文化认同一直是社会和研究学者关注的问题。调查数据显示,海外华裔新生代存在双重文化认同特征[2]。区别于父辈建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基础上对驻在国的文化融入,海外华裔新生代的文化认同构成是建立在对驻在国语言、文化、价值观认同,和对华人家庭、社区、文化、习俗认同基础上的双重认同。[3]这种双重认同,源于华裔新生代对华人群体的血缘、语言、价值观的内在适应,和对驻在国语言、习俗的外在融入。
第一代华侨出生成长在中国,祖国对他们来说既是地理位置上的故国,也是情感层面的“故园”。他们生长在传统农业文明土壤里,身上承载着中华文明数千年来最为深厚的“落叶归根”情怀,无论去哪一个国家,无论离家有多远,他们始终心系祖国,想回家报效祖国。随着第二代、第三代以及现今的第四代、第五代华裔的出现,他们在一个稳定安全舒适的环境中成长,没有老一辈背井离乡和漂泊不定的经历,“落叶归根”成为“落地生根”的精神源泉。[4]新一代华裔与老一代有着显著的不同,他们以“五缘”的情感为基础,将自己的人生和社交圈子完全集中在“唐人街”和“中国城”上。华裔新生代迫切希望凸显“主人”身份,提升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但是,作为东方移民后代,祖籍国人民以审视外来人的目光看待自己,在居住国年轻人心目中华裔新生代仍然是外国人,要建立起真正紧密的联系并融入地方主流阶层是很难的,这需要漫长的进程和努力。华裔新生代对华人可能具有族群身份、国家政治身份、居住国身份、语言与生活方式等多重结构以及价值与文化取向等混杂身份。
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全球社会文化表现出多样性、流变性、复杂性与断裂性等发展趋势,使人们面对生存际遇挑战时更易注重精神皈依与心灵安顿。在实现中华民族独立与复兴之路中,海外华人华侨起着特殊而又重要的作用。随着华人华侨社会“新老交替”的结构性变化,海外华裔新生代逐渐成为华人华侨社会的主体。在当前全球化、意识形态多元化背景下,其特殊的价值认知、历史认识与文化观念既是文化认同的新挑战,又是参与国家建设的新动力。
与老一代华人华侨相比,由于海外华裔新生代身处不同的社会语境、接受在地教育、受主流媒体影响大,其文化认同发生了诸多变化。[5]祖籍文化认同不断衰减,而驻在国文化认同不断凸显。虽然部分海外华裔新生代在家庭传统文化的熏陶的影响下,仍然保持着传统中国习俗的“身体式在场”,但仅限于形式上的意义,文化内核实际已经“缺席”。根据美国侨报网论坛[6],“打江山”的老华侨和新移民对待节日的态度存在明显的差异,他们热衷于准备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7],但是“坐江山”的华裔新生代比较冷淡,对于中国传统的习俗,如挂春联、吃年饭、清明祭祖、端午吃粽、重阳登高等,完全不了解。[8]
海外华裔新生代与驻在国的社会主流交互作用下,其语言组织、交流方式、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受到重新塑造开始建构新的文化认同。建构主义认为,文化认同是建立在语言、互动和社会实践之上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稳定的文化系统。
社会文化是一种深刻影响个体行为的力量,它不仅体现在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婚姻行为和价值观念等方面,而且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最终决定了人们的存在方式。[9]在不少家庭里,“香蕉人”对父母谨言慎事的行为表示不解,老一辈华裔也无法理解子女的思想前卫与价值取向,这种观念深深地影响着华裔新生代对待祖籍国的认同感。建构主义认为,教育和媒体对塑造文化认同至关重要。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在社会环境中传播知识和文化,帮助个人成长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共同价值观的人。特别是公立教育和大学教育,旨在培养这些人,使他们能够融入社会。在欧美国家,多数华裔新生代在欧美学制学校接受教育,将中文作为第二、第三“外语”学习,极少接触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了“香蕉人”现象。访谈结果表明,部分欧洲国家出生的华裔青年只有小学、初中中文水平,甚至只会口语,无法流利书写汉字。海外华裔新生代基于血缘和原生家庭的文化背景与驻在国主流文化观念之间的差异,不可避免地为他们带来内在的紧张和矛盾,特别是在当下,海外形势错综复杂,境外媒体选择性、错误性报道营造的不良舆论环境,极易导致认同偏差和紧张传导,进而造成华人家庭和团体的代际割裂与矛盾。
从需求层次结构理论出发,海外华裔新生代成长的需要,就是在保障生理和安全需要的前提下,满足情感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个体能否顺利融入海外华人群体和驻在国当地社会,被认可、被接纳、被尊重,并最终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从海外统战工作视角出发,关键在于满足以下三点需求。
一是能够正确认识和了解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处理好不同道路、不同制度的认知需求。受制于海外意识形态影响,海外华裔新生代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社会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认识有限,缺少获取相关信息的机会,甚至被误导,亟须内容准确、吸引力强的信息共享平台以便他们获取相关知识。为此,应加强对海外华裔新生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增强他们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把握好海外华裔新生代的身份认同问题,既要对其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又要引导海外华裔新生代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国。[10]加强对海外华裔新生代群体的文化培养,引导他们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社会现实。对中华文化和中国社会现实的了解,有助于他们消除西方社会对中国“威权政治”等刻板印象,并通过文化培养,加强对其身份认同的引导。
海外华裔新生代群体与中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生活、教育、就业等方面在海外的发展,他们会逐步接受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价值观。海外华裔新生代群体也是中国海外传播工作的重要对象。如何以主流意识形态影响海外华裔新生代群体、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中国传播工作是面临的新课题。目前,海外华裔新生代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解还不够全面、深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产生了疑惑和误解。在这种情况下,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引导海外华裔新生代正确认识和了解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把握好海外华裔新生代群体身份认同问题,既要对其进行文化培养,又要加强对其身份认同的引导。
二是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主动承担起中外友好交流纽带的实践需求。在海外华裔新生代的认同感构成中,驻在国认同往往居于显性地位,特别是在现实公共生活中。这一方面源于当前复杂国际形式的影响,另一方面源于他们内在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信心不足,急需形式多样、活跃度高的文化交流渠道和表达空间。“文以载道”,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海外华裔新生代的公共参与需求。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表达和精神内涵,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让海外华裔新生代真切地感受到中国的魅力,通过参与中华文化活动(如“中华文化寻根之旅”“归心工程”)让海外华裔新生代从不同分方面感受和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中华文化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当前,海外华裔新生代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渴望学习、成长并融入中国社会,需要在“和而不同”中寻求共鸣和理解。加强中华文化传承与传播,不仅是海外华裔新生代的个人诉求,而且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客观要求。实现中华文化在海外的有效传承,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方式,全面开展中国文化的传播工作。一方面,要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新媒体形式展现给海外受众。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各种“指尖上”的传播形式层出不穷。如,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平台和短视频等自媒体形式成为海外华裔新生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他们通过这些平台可以轻松地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海外华裔新生代可以充分利用自身语言优势和社交优势,主动向海外受众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海外受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另一方面,要主动发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核心价值观和文化精神等要素,用海外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给他们。如,通过在当地媒体上开设专栏或专题节目等方式,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并通过这些节目在当地民众中普及和传播。还可以根据海外华裔新生代的生活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等因素,开发适合他们的文化产品,使他们在享受文化产品带来乐趣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为他们寻找自身的“文化定位”。
三是正确认识民族复兴伟业,并积极投入建设,将个人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相结合的发展需求。海外华裔新生代普遍处于求学阶段或事业发展积淀期,这是对人生及事业规划的探索阶段。尽管越来越多的华裔新生代愿意回祖(籍)国发展,或从事与祖(籍)国相关联的工作,但往往无法直接找到合适方向,亟须切合实际、时效性好的项目支持和案例引导。目前,大部分海外华裔新生代对未来发展目标及所选职业缺乏明确的认识,这是造成华裔新生代“离乡而来,离乡而去”的根本原因。海外华裔新生代既是“中国人”,又是“外国人”,这种双重身份容易造成他们对祖国和同胞的认识不全面、不清晰,从而导致对自身在祖国及同胞中地位和作用认识上的偏差。在此情形下,应充分利用好海外华侨华人资源,增强华裔新生代对祖国和同胞的认同感。要从加强对海外华裔新生代的教育引导入手,切实加强对其在祖国和同胞中地位与作用等方面的认识,帮助其客观、全面、准确地了解祖国和同胞,让海外华裔新生代充分认识到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同时,要加强对华裔新生代职业规划及个人事业发展的引导,帮助其正确认识中国梦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具有的伟大意义,积极参与祖国的发展建设,并将个人事业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相结合。[11]
海外华裔新生代的政治立场、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深刻影响着海外华侨华人群体,决定着未来海外统战工作的服务方向。做好海外华裔新生代统战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依据,围绕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为他们的成长引路、铺路、造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以政治引领为核心,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培育他们的认同感和向心力。
一要积极推广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内容多元的海外华文教育体系。长期以来,海外华文学校都面临着师资不足、教材单一、资金短缺等问题。对菲律宾华校的调查研究表明,部分学校使用的教材陈旧,教师知识体系更新亟待加速。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下,海外华文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如何将编写好的新教材推广出去、将海外的华文教师培养起来,应该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一方面,应从教材内容入手,以故事、寓言等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嵌入其中,通过学术交流、论坛的形式赠送分发,扩大教材受众。另一方面,应从教师培训入手,在原有师资培训基础上,加大线上、线下交流团组的组织力度,吸引海外华文教师主动了解中国情况、传播中国故事,从而帮助海外华裔新生代解决认知途径问题。
二要主动搭建以文化交流为目的、开放包容的海外青年交流互动平台。海外华裔新生代在网络用户中活跃度更高,海外网络社交平台已经越发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信息和交流的主要途径。受限于海外社交媒体内容“审查”,这些社交媒体往往无法满足他们了解真实信息的有效渠道。针对上述问题,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首先,重点打造一批海外主流社交网站上的华裔新生代“大V”,以文化交流为媒介,传播正能量。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全球青年数字生存报告》显示,全球有近半数的“千禧一代”(20-29岁)在疫情期间通过互联网进行沟通交流。在社交媒体日益普及和发展的今天,华裔新生代已经成为海外社交媒体上活跃度最高、关注度最高、最具影响力的群体。其次,探索发起网上中华传统文化节庆活动,以在线直播、转播、互动的方式开辟线上交流空间。线上节庆活动是海外华裔新生代重要的社交方式之一。目前“云上中国节”已经成为海外华裔新生代喜爱的网上传统文化节庆活动之一。如,2020年2月12日起在“抖音”上举办的“2020中国新春网络直播季”活动、2020年5月17日起在“Bilibili”上举办的“2020中国网络文化嘉年华”等活动,不仅吸引了大量海外华裔新生代及其家庭参与和关注,而且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良好的文化实践、体验和交流氛围。最后,打造主流中文社交平台,以趣味性、互动性、开放性的方式,吸引海外青年及其家庭的交流互动。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以及全球范围内华人社群规模持续扩大等因素,越来越多的海外华裔新生代选择使用中文社交平台进行交流和沟通。用好诸如Tiktok等热门平台,营造良好的文化实践、体验和交流氛围。
三要重点打造适应海外华裔新生代发展需要、具有代表性的成长成才支持项目。海外华裔新生代是中华传统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窗口,是中外友好往来的重要媒介,更是“以侨为桥”的重要抓手。在推进新时代海外统战工作中,应该围绕海外华裔新生代“为什么留学”“学什么专业”“怎么留学”“毕业后要干什么”等关键问题,重点打造一批适应海外华裔新生代发展需要、具有代表性的成长成才支持项目。当前海外华裔新生代来华留学意向不断增强。我国高校应在加快国际化办学中重点关照海外华裔新生代的求学需求,拓宽语言文化学习、交流交换、学历教育等来华接受教育的渠道,促使他们在专业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增强文化体验和职业技能。依托我国驻外企业、海外侨团侨社,加大对海外华裔新生代创业、就业的帮扶力度,通过设立有利于中外商贸交流的创新创业孵化支持项目,帮助他们择业、创业、立业,为海外侨团侨社涵养人才。新时代海外统战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在关心关注海外华裔新生代成长中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培育好、保护好、发展好侨务资源,是侨务部门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海外华裔新生代之成长路径,应该是工作的重点。在当今世界,“侨”与“国”紧密相连,海外华裔新生代是一支重要力量。因此,在具体工作中,要明确定位,有的放矢地引领他们成长,并在海外统战的具体事业中发挥力量,其重点应放在民间外交、民间外宣和华文教育交流上。[12]
一是推动海外华裔新生代成为民间外交的参与者。当两国关系处于良好状态时,政府间的往来会比较紧密;当两国关系处于紧张状态,甚至没有外交关系时,民间外交就是引导和促进两国关系的重要力量。海外华裔在中国与华人居住国的关系上,扮演着中外交流的使者角色。[13]通过民间组织和民间行为表达官方意图是国家总体外交战略的一部分。民间外交为各国文明深度交流沟通、相互取长补短提供重要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坚持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对话,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共建人们命运共同体。[14]海外华裔新生代在当地的融入度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年轻人的活力与热情也更易与当地青年携手成长。通过青年人在当地社区和NGO组织等开展各类交往活动、服务活动,可以极大地改善海外民众对我国的印象与评价。结合中资企业走出去,为海外华裔新生代解决就业发展问题同时,为中资企业加速本土化创造便利。
二是引导海外华裔新生代成为民间外宣的践行者。海外华裔新生代是网络时代、新媒体时代的主力军,是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缓解文化冲突,形成文化共识的重要力量。首先,要加快文化产品研发,为海外华裔新生代提供发声、发言的平台。以Tiktok、论坛、贴吧等为平台,融合现代化中国的发展活力和创新理念,打造一批更具时代感和体现现代化中国形象的文化产品,进一步提高文化产品的表现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如,研发更多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短视频、文创产品,以生活化、生动化、具有亲和力的形式传播给华裔新生代,使其能够认同中华传统文化。其次,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社交网络平台,在华裔新生代中推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利用主流新媒体平台,促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以年轻人熟悉的形式、载体和话题来传播中国声音、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中国的新理念,传递共同价值,提高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效率,展示出中华文化的魅力,打破“中国威胁轮”和消除对中国的污名化。最后,重视华裔新生代在华留学群体中的传播人才库建设,加强对在华留学的华裔新生代优秀人才的培养,发挥他们传播中华文化的主体作用,增强对中国发展和中华文化的认同。
三是培育海外华裔新生代成为华文教育的承载者。华文教育与中华文化“同呼吸、共命运”,是中国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海外华文教育作为一种载体和渠道,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而且在传播中华文化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对中华文化软实力的培育和运用具有重要意义。华文教师是推进华裔新生代中华文化认同工作的主导力量,在华文授课教育中可打破传统理论教学,从“刚性文化输入”向“柔性文化出”转变,通过中国音乐、影视和小说等隐形文化输出,其中蕴含丰富文化底蕴、渊博学识以及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是西方乃至全球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因此,培育华裔新生代主动参与海外华文教育事业,团结和聚集一批对中华传统文化内涵有认同的本土化人才,使其成为中外交流的纽带和桥梁,十分重要。
华裔新生代不仅是当地华侨华人社会的栋梁之力,而且是促进中外友谊交流和合作的重要桥梁。在经济、文化、社会交往等各个层面,他们不断活跃,对祖国的文化有着无比思念和殷切期望。在微观视域下,要通过精细化的政策支持,为海外华裔新生代解决成长之惑,回应成长之需,拓宽成长之路,结出成长之果。在宏观视域下,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海外华裔新生代高质量成长成才,帮助他们真正找到个人的历史方位,引导他们与海外统战事业发展方向相协调,在海外统战事业中发挥作用。
因此,在两个一百年的重要历史机遇期,要团结和引导广大海外华裔新生代,寻找最大公约数,帮助他们发挥好“桥”的作用,帮助他们成为民族复兴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引导他们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者、实践者和传播者,将真实的中国式现代化故事传播出去,共建美好未来,共享发展机遇,为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