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显著特征

2023-10-29 13:21
教育评论 2023年7期
关键词:总书记发展教育

邓 靖

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开幕式上所做的报告振奋人心,其中“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1]是全国教育者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紧紧围绕教育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回答了新时代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2]的根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的创新和发展。这一系列重要论述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站稳政治立场,以马克思主义经典教育理论为基础,以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教育目标为支撑,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立足于解决新时代教育现实问题,实现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标志着党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教育的总体论述:理论继承与原创贡献相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一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指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3]。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就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和党历代领导人的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实现新的教育理论创造,是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的体现。

其一,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和党历代领导人的教育目标。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是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人是全面发展的人,人的个体需要得全面满足、劳动能力得到全面发展、社会关系得到全面丰富、个性得到自由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深刻阐释了教育的重要性。他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4]另一方面,党的历代领导人结合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和时代特征,探索出了凝聚不同时代特点的教育目标,是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重要理论基础。毛泽东、邓小平等党的领导人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在适应时代发展的过程中提出了“又红又专”“四有新人”“四有青年”“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此基础上明确指出,新时代教育的培养目标归结起来就是“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5]。

其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教育的系列论述,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作出了重要的原创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为顺应新时代大发展大变革的趋势,紧紧围绕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6]的根本问题进行深刻阐释。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7]关于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他提出了“六个下功夫”、“三全育人”理念、“四为服务”等教育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教育体系、建立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机制体制、坚持教育“四为服务”等论述,充分展现出原创性贡献。

其三,作为坚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践行者,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关于教育改革、关于教育根本任务、关于教育重要性“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等方面的论述都有重大的原创性贡献,展示了理论继承与原创贡献相结合的特征。

二、教育过程: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8]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教师要时刻铭记教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之门。”[9]发展教育事业关键在教师,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取向的引领者。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出,要坚持“四有”好老师的标准,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甘于奉献的教师队伍,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等要求,体现了其教育重要论述注重学生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结合的特征。

教师是知识的化身、道德的典范,要坚持以高素质教师培养高素质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10]教师自身的修养和学识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着教育强国梦的实现。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引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一经典语句,强调教育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而且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只有将传授知识和引领价值取向相结合,才能让教育达到最完美的境界。为此,他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会上首次提出新时代好老师应具备的四个条件,即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和有仁爱之心。这为新时代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指明了方向。教师要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按“四有好老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他强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出“四个相统一”的要求。[11]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他强调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明确全面推进立德树人目标建设,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努力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师”“人师”“大先生”等论述体现了对新时代教师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强调教师的重要作用,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注重教师自身的发展,遵循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教师坚持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结合,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三、教育事业发展:扎根中国与世界眼光相结合

在发展中国教育事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依样画葫芦,简单以国外大学作为标准和模式,而是要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12]他关于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中国教育既要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要坚持学习西方先进理论,体现了扎根中国与放眼世界相结合的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始终强调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充分运用中国优秀文化资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事业。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要充分吸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营养和力量,立足中国文化,坚定不移创办具有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发展要坚持文化自信,充分挖掘中国优秀文化中的教育资源。“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13],延续中华精神命脉离不开教育。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他强调学习和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各种思想精华,有利于正确树立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4]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他指出教师应该坚持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将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融入教育教学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他强调要把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他还指出要讲中国优秀文化融入德智体美劳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各级各类学校。教育部也制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程指南》《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程指南》等文件。这些关于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的系列论述,为扎根中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事业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强调树立世界眼光,学习借鉴世界各国先进办学治学经验,把一切文明成果本土化。站在新的时代特征与国际环境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15]这充分说明了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已经成为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在2014年北京大学考察期间,他提出要认真吸取国外先进办学治学经验,利用国际教育的先进经验来发展我国教育。在科学家座谈会上,他提出要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以教育现代化为主题,提出了七大基本原则、八大基本理念、十大战略任务、主要发展目标等。他在主持审议《关于做好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时指出,要推动教育交流蓬勃开展,推动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不断加强与沿线各国的交流合作。在致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他指出中国坚持以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他强调世界一流大学的建立离不开一流的教师,要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在北京八一学校考察时强调,学校要重视基础教育,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学校要办出特色,教师要教出特色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教育现代化、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教育对外开放、推进教育信息化等重要论述,均体现了广阔的世界眼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一流大学,既需要大力弘扬中国优秀文化、吸收世界一切文明成果,又要学会将世界上先进的教育理念本土化。积极参与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讲话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体现了扎根中国与世界眼光相结合的特征,有利于在国际教育交流合作中彰显中国魅力。

四、教育重要论述的根本立场:党的领导与人民中心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6]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他关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关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等论述集中体现了其教育论述的人民立场。

第一,党的领导是确保教育发展方向始终为了人民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把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经验总结为“九个坚持”,其中第一条就是“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他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深刻指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17]。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关于“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的系统阐述,明确了在新形势下教育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往社会主义方向前行。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不确定不稳定性因素增加,我国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在这种严峻形势下,中国共产党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掌握意识形态主动权。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18]实践证明,教育领域的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教育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只有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才能确保教育成为为民造福的事业。

第二,人民立场贯穿习近平关于教育工作重要论述的始终。新时代的十年,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9]。教育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又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意义”[20],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21]。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作为新时代教育目标,不断满足人民对优质教育的向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不断满足人民对教育的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视频讲话中,向世人宣告,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22]他要求,各级政府优先发展义务教育,完善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全面教育信息化来促进教育公平,逐渐缩小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引起的差距。

第三,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落实。党二十大报告的第五部分突出强调了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支撑作用,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为指导,致力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源源不断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输送拔尖人才。

猜你喜欢
总书记发展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