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角:国际经济与贸易
讲述人:梨吧啦
适合人群:关心国际局势、关注经济生活的学生
在收到录取通知书以前,我从未了解过国际经济与贸易(下文简称“国贸”)。但是通过它的名字也不难知道,其主要研究内容是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和贸易往来,致力于推动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合理配置。
听上去似乎有些宏大,这个专业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数学+经济学”的双重Buff
国贸是一个文科生觉得像理科,理科生觉得像文科的专业。作为一个文科生,我总是吐槽课程安排中的数学含量实在太高,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都要学。而理科生认为,国际经济法、国际商务谈判、财政学等课程的课本里有很多需要背诵的文字,令人头疼。
学着学着,当国际经济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这些真正“可怕”的课程出现时,我们才意识到,最难的不是数学,而是数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课程。我曾以为经济学中对数学的运用大概就是套用已有的公式,做一些简单的计算而已。事实是我想得太简单了。在学习微观经济学时,我看着那一张张图像感到头痛欲裂。无差异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恩格尔曲线……明明图像里只有一条简单的曲线,却隐含着一大堆经济学定理,不仅要通过数学解释它的形状,还要运用导数分析当其中一个影响因素发生变化时,曲线会如何移动。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分析最高点、最低点、曲线拐点等特殊点的经济含义,推导在此情况下采取什么措施才是正确的经济决策。
宏观经济学的图像更复杂,线条很多,四部门经济看得我眼花缭乱,晚上睡觉前都还在默念Y=C+I+G+(X-M)(国民收入=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的公式。计量经济学的难度也不容小觑,它是数学、统计学、经济学的交叉学科,以数学、统计学为基础,运用计算机程序建立模型,研究当下的经济现象以及预测未来的经济趋势。
网上曾经有一张画满各种经济学图像的汇总图,在国贸专业流传甚广。图像里曲线、直线、虚线缠绕在一起,变成一团乱麻。虽然汇总图有一点夸张,但是我们专业要学习的内容确实不少,比如:模型、名词解释、经济现象的原因和影响,等等。虽然期末考试前老师都会“圈重点”,但是几乎整本书的内容都需要背诵。
学习的过程毫无疑问是曲折艰辛的,但是学习的果实却也是甘甜可口的。在看见成千上万的数据被电脑迅速处理成一张走势图,发现真实的经济变动和实验报告相差无几的那一刻,我在实验室坐几个小时产生的怨气瞬间烟消云散,骄傲和自豪由心底升起。
国家之间的牌局
学习都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我的心得是先提炼出较为抽象的大纲,再通过理解去记忆。晦涩难懂的专业名词固然令人头疼,但是一旦理解了其中的道理,换个模子依旧可以窥见其根本。
国与国之间的交际,其实和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是很像的,无非就是争夺有限的资源,获取更多的利益。我想多赚些你的钱,让你少赚些我的钱,或者我们达成合作,一起去赚别人的钱。打个比方,在国际市场中,为了保护本国商品的销售,一些国家会采取各种形式的进口管制,比如增收关税、推行出口许可制度等。与此同时,也会有一些国家采取促进出口的措施,比如给予出口价格补贴、扶植出口企业等。
我学习的时候在想,这样的你来我往就像是在打牌。你出一张牌,实行一个制度,限制了我的发展,我随即也出一张牌,应对你的措施,想办法继续扩大我的市场。于是,你也不得不转换思路,再出另一张牌来破局。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采取该措施可能带来什么后果、什么样的程度会被判定为倾销、什么样的企业需要被保护……理解了这些因果关系后就能够将琐碎的知识串联起来。
將国际往来比喻成打牌的形式,再结合不同措施的具体内容去理解知识,这样的方法比死记硬背要轻松得多。这个方法能够将国际商务进出口措施的逻辑关系梳理清楚,也适用于记忆其他知识。每每背诵起来,我都感觉自己仿佛身披战袍,置身于国与国拉锯、博弈的风起云涌之中,好不酣畅!
做一个感性的“经济人”
西方古典经济学中的经典假设之一是“经济人”假设。也就是说,假设每个人都是完全理性的,始终会做出让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选择。说得更加生活化一些,就是顾客在购买商品时总是习惯同卖家讲价,希望得到更低廉的价格,而卖家不愿退让,争取以更高的价格卖出。这推拉的过程,就是双方作为理性“经济人”为自己争取更多利益的表现。
我曾有幸去参加过我们院长的讲座,他告诉我们,作为一名经济学学子,必须要时刻保持“经济人”的思维,但是要做一个感性的“经济人”。
在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不能套用绝对理性思维来解决的,总有些情感难以割舍。比如有的投资人会不计较利润优先投资自己的家乡,有的顾客会不考虑价格购买喜欢的明星所代言的产品,人们在做选择时常常会受到偏好的影响,并不总是完全理性的“经济人”。从国际贸易的视角来看国际往来亦是如此。
作为国际棋盘上的一个“小零件”,我们所学的知识大多服务于跨国贸易往来中的各项事务。从了解跨国公司的发展战略、产品定位,到了解目标市场、进行商务谈判,再到最终的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甚至资金到账后的金融投资选择,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我们运用专业知识做出理性决策,帮助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但是,我们也需要感性,需要肩披人道主义精神的旗帜。在国际合作日益密切、国家之间的关联日益紧密的今天,一个国家在开展国际合作时,重视各对接国的发展战略计划,积极回应发展中国家的优先需求,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普通民众,这未必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却是践行人道主义精神、彰显大国担当的表现。
院长的话带给我许多思考,让我受益匪浅,更加感受到国际贸易中的境界和格局。我们的目光不应局限在眼前的金钱利益,而要着眼于更长远的互利共赢。国际经济交流不是针尖对麦芒的零和博弈,而是春风化雨的携手共进,是“美美与共,和而不同”。
国贸是一门与国际交往同生共存的学科,随着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而不断地生长出新的枝丫。如果你也对这其中蕴含的学问感兴趣,别再犹豫,让我们一起投身其中,去看看更大的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