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明月,遐思无限

2023-10-28 02:27
文萃报·周五版 2023年39期
关键词:白衣潮汐命名

每逢中秋,举头望明月,我们常常想起“天涯共此时”的张九龄、“举杯邀明月”的李白、“起舞弄清影”的苏轼……这个中秋,我们来了解几位不一样的古人,他们与月亮都有着相当“硬核”的关联。从嫦娥奔月神话故事,到现在的探月计划成功,我们对宇宙的追问、探寻从未停止。这个中秋,我们也一起盘点月球上留下的中国元素和足迹。

他们与月亮“硬核”关联

小说家的神猜想

段成式是唐代著名小说家,他在其笔记小说集《酉阳杂俎》中记述了一则“玉斧修月”的传奇故事。

唐朝太和年间,郑仁本的表弟与王秀才游嵩山时在丛林中迷路了。二人徘徊找路的过程中听见树丛中有呼噜声。他们拨开枝条窥视,只见一个白衣人枕着一个包袱在呼呼大睡。唤醒白衣人后,二人问他的来历。白衣人回答说:“君知月乃七宝合成乎?月势如丸,其影,日烁其凸处也。常有八万二千户修之,予即一数。”(你们知道月亮是由七宝合成的吗?月亮看起来像个又圆又小的弹丸,我们看到的月亮上的影子是太阳照耀月上高起的凸处形成的。常有八万两千个匠人负责修缮这些高处,我就是其中的一员。)

白衣人说完打开包袱,里面果然有斧子和凿子等工具,还有玉屑做成的饭食,分给二人食用,说可以保他二人一生无疾。最后,白衣人為二人指了一条回家的路,就消失不见了。

在这则迷途遇仙的故事里,白衣人的叙述最引人注意的有三点。其一,他将月亮比作“丸”,而不是“盘”或者“镜”,符合月球立体形象的认知。其二,他指出月亮上的影子是太阳照耀月上高起的凸处形成的,意即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须知,直到17世纪初,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制造出历史上的第一架现代天文望远镜,人类才观测到月球表面是起伏不平的。晚上我们看到月亮,其暗处是月海,而明亮处则是高地。其三,是“七宝”合成月球的说法。科学研究表明,月壤确实是由七种化合物组成。这真的是个美丽的误会。古文中的“七宝”是一种泛称,指代的是许多宝物,与月壤中的七种化合物相对应纯属偶然。

王充、葛洪与余靖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潮汐现象与天体运行的关系,是古人很早就关注到的一个问题。主流观点分为两派:元气自然论潮论和天地构造论潮论。

东汉思想家王充《论衡》:“涛之起也,随月盛衰。”首次指出了潮汐与月亮盈亏的关系,并主张元气自然论。唐朝窦叔蒙继承发扬王充的潮月同步原理,直接用天文历算方法计算潮时,并绘制了《窦叔蒙涛时图》。

晋代葛洪对潮汐提出了天地构造论。唐人卢肇作《海潮赋》,提出“日激水而潮生,月离日而潮大”,引进太阳的起潮作用。后人皆认为卢肇的论断为“极天人之论”,而不敢有所非议。五代邱光庭作《海潮论》,仍作“日者众阳之母,阴生于阳,故潮附之于日也”的论述。应当说葛洪、卢肇、邱光庭等人用天地结构关系来探索潮汐成因的方向是正确的,但他们抛弃了月球的引潮作用是很大错误。

直到北宋政治家、著名谏臣余靖大胆提出质疑。他的结论建立在实地观测的基础上,他在通州海门(今属上海)和广州武山(在今虎门附近),观测海水进退与月球运动关系,得出这样的结论:“潮之涨退,海非增减,盖月之所临,则水往从之。”潮汐的涨退并不是因为海水有所增减,而是因为月亮的位置变化,影响了水的流向。此外,余靖还指出了不同地理位置潮汐形成状况的不同及其表现出的规律。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先人们的潮汐理论某种意义上带有中国哲学观的因子,并非如今我们所说的引力,但仍不失为我国潮汐学的滥觞。

现今科学研究表明,潮汐是月球和太阳引力共同作用产生的,但太阳离地球的距离比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大得多,所以其引潮力还不到月球引潮力的一半。

月球上的中国元素

要说中国元素,先要从“月球地理实体”的命名规则说起。所谓月球地理实体,是指月球上的山脉、盆地、环形坑等地貌形状。

早期给月球地物起名字比较随意。第一个给月球地貌命名的是伽利略,他用家乡的亚平宁山脉命名了月球上最高的山峰。此后,天文学家纷纷效仿,用自己喜欢的名字给月球地物命名。在这一混乱命名的时期,月球表面一些明显的地物甚至被起了至少3个不同的名字。

早期混乱命名的局面在1919年宣告结束,天文学界成立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并专门成立了一个月球命名工作组来规范月球地貌的命名。1935年,还出版了官方命名准则,天文学家也终于不用争来争去了。

月球上现有中国地名35个,其中包括3个着陆点、22个环形坑、2条月溪、5个卫星坑和3条山脉。

在22个月球环形坑名字中,以科学家命名的占了14个,这也符合IAU的命名规则。其次是与古代神话相关的名称,占了7个。嫦娥三号着陆后,我国获批了用广寒宫来命名着陆地点,附近3个小型环形坑也被命名为紫微、天市和太微,这开创了使用我国古代天文学体系中的名称命名月球地理实体的先河。

值得说明的是,35个中国地名中,有15个是在2007年之前命名的。那时候中国并没有直接参与到月球命名中,而是IAU自行选择的,包括张衡、祖冲之、郭守敬等。

2007年,嫦娥一号掀开了我国探月工程的大幕,从此之后,中国加入了命名大军。这之后我国自主申请获批了20个命名。随着嫦娥三号到五号的成功落月,我国命名的月球地理实体也越来越多。需要说明的是,天河基地附近的天津环形坑,并不是指中国的直辖市天津。天津,意为银河渡口。织女星、河鼓二(俗称牛郎星)和天津四,这3颗明亮的恒星构成了著名的“夏季大三角”,也是牛郎织女传说中的对应星座。巧合的是,这3个环形坑在月面的位置上近似再现了“夏季大三角”这一天文现象,也与中继星鹊桥名称相呼应,共同还原了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神话传说。

从前,我们抬头望,满天都是神话故事,是千年之前古人的想象与发问。而今,“嫦娥”奔月,“鹊桥”升空,“玉兔”奔跑,“祝融”落火,“天宫”已成,“北斗”指路,“悟空”火眼金睛。满天都是神话变成现实的样子。

中秋源于祭月

实际上,中秋最早只是用来表示一种节令。宋代吴自牧在《梦粱录》中写道:“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月夕。”我国古代通常将每个季节分成三段,秋季分别称孟秋、仲秋和季秋。而八月十五适逢三秋之中,因此称为中秋。

中国是一个非常注重农业生产的国家,而农业生产又强烈依赖天时。因此,“顺应天时”就成为了古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思想,也是国家礼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远古时期开始,帝王就一直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传统。早在《周礼》中,就有“中秋献良裘,王乃行羽物”的记载,这应该是最早提到的中秋。

在唐代以前,中秋并不是节,只是君王进行祭月的国家礼制活动而已。唐朝殷实的国力,让中秋假期开始变得实实在在。《唐六典》规定:“元正、冬至,各给假七日;寒食通清明四日;八月十五日、夏至及腊各三日。”然而唐以后,中秋赏月、玩月的风气开始逐渐盛行。唐朝人将中秋赏月与嫦娥奔月、月桂树等传说挂钩,为中秋平添了几分浪漫气息,而吃月饼的习俗则是宋元时期以后才逐步出现的。 (本版稿件综合光明网、中国科普博览等)

节日谜语

1.十五的月亮 (打一成语)

2.嫦娥下凡 (打一花名)

3.中秋之夜开香槟(打一三字民俗)

4.抬头望明月(打外国首都名一)

5.要以日月为背景 (打二字城市名)

6.月半(打一城市名)

7.分明在湖上(打一台湾地名)

8.月到中秋(数字)

9.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打一山西地名)

10.中秋佳节结良缘(打一城市名)

11.皓月当空(打广东市名一)

12.举杯邀明月(打一礼貌用语)

谜底

1.正大光明 2.月季 3.满月酒 4.仰光 5.北京 6.合肥 7.日月潭 8.0 9.大同 10.重庆 11.高明 12.“敬请光临”或者是“赏光”。

猜你喜欢
白衣潮汐命名
潮汐与战争(上)
白衣赞歌
命名——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白衣英雄
绝美海滩
有一种男人以“暖”命名
为一条河命名——在白河源
潮汐式灌溉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干法纸的潮汐
白衣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