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西卡
“夸孩子”不仅是个沟通方法,其实也是个育儿的底层心态,即不管孩子多大,我们都要用欣赏视角而不是问题视角看孩子。真正的自洽,就是每个人可以找到属于自己舒服的位置,这件事,父母要带着孩子一起做。
女儿小D在幼儿园时有手工作品,按照她当时的能力,根本达不到被晒出来的水平。那段时间,我经常在小D的手工作品里放一张小卡片,有时是分享小D创作的想法,有时是分享我们一起做手工时的小花絮。这个自卖自夸,不仅让老师看到了孩子努力的过程,也看到了家长陪伴过程的用心,這是很多老师都欢迎也非常喜欢的方式。
小D小学刚入学时,频繁地被老师在微信群里晒“狗爬”的字。但我仍坚持夸,我主动和老师沟通小D目前的情况,我们家庭制定的计划,时不时发“进步”的对比照给语文老师看。这样夸,不仅稳住了我的心态,也让语文老师有了转变,到后半学期,小D的字仍然不是班级里写得最好的,但老师会主动表扬她的进步、坚持和努力。我觉得,这样夸孩子,能帮助父母和老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让成人都能看到孩子的不容易,只有被看到的孩子,才能被赋能。
我始终持一个观点,父母要做孩子的外部调节器,学校没有的、忽略的,家庭要补足。因此,我也会主动和老师夸小D身上那些“无法被打分”的品质。
当老师和家长都清楚,我们养育孩子的重点不仅仅是成绩时,“家校合一”的作用才能发挥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