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紫妍
青花瓷碗、镶金边的瓷瓶、刚成形的陶坯……橱窗里琳琅满目的陶瓷制品吸引了我。透过明亮的玻璃看去,店内有不少孩子正聚精会神地制作陶艺。要是我也能亲手制作一个,那该多好啊!
妈妈看穿了我的心思:“要不要尝试一下?”
我微笑着点点头,拉起妈妈的手快步走进店里。
“小朋友,第一次来?像这样的陶碗、瓷瓶比较适合初学者。”一位看起来像老师的阿姨一边和我打着招呼,一边指了指摆在一旁的陶瓷制品。
仔细挑选后,我选择做一个花瓶陶艺,准备一展身手。
阿姨先为我准备好转盘、水盆,然后拿起一块黑乎乎的陶泥示范:“先把陶泥摔打充分,这一步叫排气。”
我模仿阿姨的动作,把陶泥重重地摔打在板子上。一次,两次……摔打了七八次后,我迫不及待地开启转盘塑形。转盘开始转,我的手刚一碰到陶泥,它便塌陷了。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阿姨微笑着说,“要把陶泥摔打充分,将气体全部排出來。”我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继续摔打陶泥……
“可以了,现在进入下一步。”阿姨示意我跟着学。我模仿阿姨的样子,把陶泥放在转盘上,像揉面一样,把它揉搓紧实。转盘转起来了,我也像阿姨那样,用手蘸一些水。只见阿姨手中的陶泥随着旋转已经初具瓶肚的形状。我依样画葫芦,也把大拇指插入陶泥中,但我做出的形状并不像一个花瓶,倒像敞口的大碗。
“控制手形,掌握力度。”阿姨看到我的“作品”鼓励道,“大拇指控制瓶口大小,其余四指和手掌控制瓶子的形状,保持好手形,别乱动。”真是“绝知此事要躬行”啊!凡事都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我重整旗鼓,准备好陶泥,再次转盘塑形。我控制好力度,将右手大拇指缓缓插入陶泥中,慢慢地,一个中空的瓶体出现在眼前。我告诉自己保持好手形,这样瓶身才能圆润。接着我慢慢地将大拇指抽出,模仿阿姨的样子,用两只手护住瓶身。就这样在转盘的带动下,成形的瓶身也跟着旋转,在我的两手间变得越来越饱满,越来越圆润。“成功了!”我开心地喊道。
阿姨冲我伸出大拇指:“完成得不错。成形的花瓶陶坯需要干燥一周后才能上色。上色后,花瓶还需要进行上釉、烧制,下周咱们接着做。”
我琢磨着要给它画上怎样的图案呢?是“小荷才露尖尖角”,还是“忙趁东风放纸鸢”?不管怎样,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小小陶艺花瓶,承载着我的成功,承载着童年的欢乐。
开篇交代事件的起因,清楚明了。
“排气”的步骤很重要。做—学—再做。通过反思与尝试,“我”克服了困难,最终成功。
为陶坯塑形是主要情节。初学者在控制手形、掌握力度方面的确有困难。在阿姨的指导和自己努力尝试的基础上,“我”又克服了一个困难。小作者将“学会”的过程交代得很清楚。
过程完整,详略得当。文中突出了主要情节———制坯、塑形。上色、上釉、烧制等环节则简略交代。
结尾留有遐想。如果由你来做,你会给这个花瓶画上什么图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