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国防“核盾”的“科学女神”

2023-10-28 07:06:16文/徐
奇妙博物馆 2023年10期
关键词:钱三强浓缩铀研究

文/徐 鲁

学成报国的“科学女神”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王承书,可以说是一位“蒙着面纱”的“科学女神”。她隐姓埋名30年,把全部的才华、智慧都献给了铸造共和国坚强“核盾”的强国事业。

1912年6月26日,王承书出生在上海。她从小就表现出超强的数学天分。家人经常夸赞说:“她算起账来简直比账房先生还要快、还要准!”少女时代的王承书迷上了物理学,那时候,科学强国的种子已在她心中萌芽了。

1930年,王承书考上了燕京大学物理系,是班里13 名新生中唯一的女生。有人感慨,像王承书这样优雅和美丽的女生,应该去念文学艺术系。然而几年后,所有同学都对她心服口服——她以全系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还获得了燕京大学最高荣誉——“斐托斐”金钥匙奖!在燕京大学期间,王承书遇到了她的人生伴侣——物理学家张文裕。两个年轻人彼此欣赏、心心相印,于1939年喜结连理。

1941年8月,王承书申请到美国巴尔博基金会的奖学金,进入美国密歇根大学深造,师从物理学家乔治·乌伦贝克攻读博士学位。没多久,张文裕也来到美国,先后在普林斯顿大学等学校担任教授。

在王承书到来之前,密歇根大学从未有录取已婚女性就读的先例,而勤奋聪敏的王承书没有让导师失望。1944年,她获得博士学位后留校从事研究;1951年,她和导师创建了以两人姓氏命名的“WCU 方程”,被全世界高空物理学和空气动力学领域沿用至今。此后,王承书又第一个证明了“索南多项式”,再次引起了国际物理学界的轰动。

但此时真正吸引王承书的,却是自己的祖国。王承书和丈夫早就做好了回国的准备。然而,直到朝鲜战争结束后,她和丈夫的回国申请才得到批准。为了避开美国海关的刁难,王承书将珍贵的研究资料分批打包,陆续寄回了北京,前前后后共寄了300 多个邮包。那些珍贵的研究资料,是祖国最需要的东西,也是他们最看重的东西。1956年,夫妇俩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三次掷地有声的“我愿意”

回国后,王承书积极投入到她所热爱的物理学研究工作中。1958年,我国筹建了热核聚变研究室。当时,中国的热核聚变研究处于空白状态。领导找到了她,希望她能挑起这个领域的科研重担。王承书深知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她没有犹豫,毅然回答说:“我愿意!”此后,仅用两年时间,她就带着一批研究人员,几乎是从零开始取得了重要突破,也为国家培养了第一批热核聚变研究领域的科研骨干。

1961年,王承书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3月的一天,钱三强找到她,郑重地说:“我们的国家正在研制原子弹,准备交给你一项秘密的任务——研制浓缩铀。这是保密性极强的工作,你将不能再出席任何公开会议,更不能出席国际会议,你愿意隐姓埋名工作一辈子吗?”

浓缩铀是核武器的重要燃料,没有浓缩铀,原子弹就无法成功爆炸。王承书明白,自己被选中,是党和国家对她的信任,这将是她一生中最神圣的使命。迎着钱三强期待的目光,王承书平静而坚定地回答了三个字:“我愿意!”

1964年1月14日,王承书所在的504 厂终于成功研制出了合格的浓缩铀。10月16日,一朵巨大的蘑菇云升腾在罗布泊的上空,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从此拥有了最坚固的国防“核盾”。那一天,王承书流下了滚滚热泪……

同年,国家决定成立铀同位素分离研究所,同时正式下达研究大型国产扩散机的任务。钱三强向她发出第三次邀请,希望她继续隐姓埋名从事同位素分离研究。王承书第三次坚定地回答:“我愿意!”被任命为总设计师后,她领导研究人员进行大量计算,完成了扩散机物理参数和总体参数的选择,使机器很快进入设计研制阶段。

人们称赞王承书是隐姓埋名的国家功臣,王承书却笑笑说:“我一生平淡无奇,只是踏踏实实地工作。至于贡献,谁又没有贡献?为国家作贡献,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职责,何况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1994年6月18日,王承书与世长辞。人们在她的笔记里发现了一张发黄的纸条,上面是她清晰的笔迹:“……无论任何条件下,坚决最好地完成党交给我的任何任务,在必要时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这是王承书手写的工作笔记,现在珍藏于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的档案室中。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是王承书生前工作的地方,这里建有王承书院士纪念馆,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多媒体等手段讲述王承书院士的光辉事迹。

这篇笔记看上去笔迹清晰、文字工整,王承书所作的图也非常标准,能够直接拿出来当讲义使用。这体现了她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说明王承书在学术研究上的每一次成功都有着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钱三强浓缩铀研究
将位置排到最后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钱三强与父亲钱玄同
文史春秋(2016年1期)2016-12-01 05:41:51
FACTORY 221
汉语世界(2015年1期)2015-03-26 04:5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