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对广大中小学生来说, 都称得上是一场科普盛宴。这不,在夏日来临的5 月,2023 年“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如约而至。对于中关村第二小学(以下简称中关村二小)星云天文班热爱天文的同学们来说,今年的科学日显得尤为特殊,因为星云天文班的部分同学幸运地受到天文科普教育专家郭红锋老师邀请,获得了参观国家天文台沙河科普教育基地的机会!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沙河科普基地简称“沙河科普基地”或“沙河基地”,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是北京天文台(国家天文台前身)最早的观测站,始建于1958 年6 月,侧重于世界时、地球自转、太阳活动预报和人造卫星运动的观测和研究。 2001 年,随着北京天文台整合并入新成立的国家天文台,沙河基地开始进行科普化转型;2005 年,科普主楼正式落成,标志这里正式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天文科普基地。
科普开放场地主要有科普主楼展厅、庭院装置、观测室圆顶公共望远镜以及退役天文科技文物等部分构成。
在浏览完主楼一层大厅里的古代天文仪器模型之后,星云天文班的同学们就兴致勃勃地直奔沙河天文台本次开放日里最新的“老”展品--位于西圆顶二层的太阳双通道望远镜。它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二代科研级太阳望远镜, 自1979 年落成,1996 年停止观测,21世纪初功能老化,随后主要用于静态展示。2021 年,沙河基地对这款太阳望远镜进行了主要功能修复,恢复了其目视日面的科普功能。本次参观,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中大家了解了这款双通道望远镜的历史,并亲自体验了利用这台望远镜进行目视日面的观测。
参观完太阳双通道望远镜之后,大家还陆续参观了西北角楼一楼的“灿烂星空——当代天文学之ABC”展览,体验了主楼前临时架设的现代望远镜太阳黑子观测,还参观了露天安放的三台功勋退役大型观测仪器:62A 型太阳望远镜、60cm 人造卫星激光测距仪、太阳射电望远镜天线。最后,同学们又陆续登上了4号楼顶楼,参观了基地目前还可以进行观测工作的一台300mm 折反射式天文望远镜,仔细听取了基地科普老师对这台望远镜的讲解,更加细致地了解到现代望远镜的设计及工作原理。
接下来,大家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再次返回科普主楼进行最后的参观学习。科普主樓共分为四层,在二楼的“飞天梦想——中国航天发展历程”展厅,大家跟随基地科普老师,回顾了我国航天工程从无到有的艰难历程,了解我国载人航天及月球探测、火星探测等最新的航天成就。
而三楼的“天外来客——陨石的奥秘”展厅,是大家特别感兴趣的展厅,都看得津津有味。经过多年完善,如今基地的陨石展厅共收藏展出陨石标本20 余件,并增加显微镜两台。崭新的展柜和显微镜操作台,让陨铁的维斯台登结构和球粒陨石内部结构色更容易被看清楚了。
在“时间机器——沙河基地的授时工作与原子钟”展厅,大家都被科普老师那富有感染力的讲解吸引了,也被展示柜中陈列的老科学家漂亮的手写体展板介绍深深震撼。就像科普老师所讲的,我们不仅要学习老科学家治学的严谨专注,更要学习他们处理工作与生活关系的高超艺术能力。
本次参观的最后一站,位于科普主楼四层的天象厅,也是大家最为期待的一项活动。该天象厅采用穹顶设计,直径7 米,可同时容纳60 人观看天象节目,安装有数字天象放映设备。这次活动特意为大家放映的《从地球到宇宙》球幕天文科普影片,生动讲述了宇宙的由来和演化,欣赏了震撼人心的宏大画面。
参观结束后,大家来到主楼前的庭院,这里设置了一台可通过观察日光投影计算时间的人体太阳钟。星云天文班幸运的小伙伴们与郭老师在这台特殊的“时钟”前,进行了极富意义的合影留念,为本次参观活动划上了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