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弹之父”于敏的故事

2023-10-28 15:01
军事文摘·科学少年 2023年9期
关键词:于敏氢弹两弹一星

小编的话:“两弹一星”指的是核弹、导弹和卫星,而核弹包括原子弹和氢弹。“两弹一星”科学家于敏被誉为“氢弹之父”,他在研制氢弹过程中解决了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在氢弹研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1964 年10 月16 日,中国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之后马上开始组织研制氢弹。在国际上,氢弹是真正意义上的战略核武器,氢弹研究被核大国列为涉及国家安全的“最高机密”。从1964 年年底开始,于敏带队对氢弹从原理到设计进行探索。这其中要进行大量繁复的计算,可当时中国只有一台每秒万次的电子管计算机,并且95% 的时间分配给有关原子弹的计算,只剩下5% 的时间留给于敏负责的氢弹设计。没办法,于敏带领大家采用最原始的计算方法:人手一把计算尺,废寝忘食地计算,甚至有人因为计算用脑过度,出现了呕吐的情况。正是凭借这股拼命的劲头,仅仅用了两年时间,于敏率领团队完成加强型核航弹的优化设计任务,并最终形成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型完整的氢弹物理设计方案。

1967 年6 月17 日,于敏等参与研制的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爆炸,爆炸当量为330 万吨级,与理论设计完全一样。从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到突破氢弹,中国仅用了26 个月,创下了全世界最短的研究周期纪录!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

年轻时的于敏和妻子

不像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等科学家,于敏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核物理学家。1957 年,以朝永振一朗(后获诺贝尔物理奖)为团长的日本原子核物理和场论方面的访华代表团来华访问,年轻的于敏参加了接待。于敏的才华给对方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回国后,发表文章称于敏为中国的“国产土专家一号”。

其实,从北大理论物理专业毕业后,于敏一直从事学术方面的研究,他也非常喜欢做基础研究,但为了国家氢弹研制需要,他立即放弃了自己的学术追求,全身心地投入到核武器研究中。由于氢弹研究属于国家机密,于敏在长达28 年的时间里一直隐姓埋名,甚至连家人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直到1988 年,他的名字才对外公布。

在研制氢弹的过程中,于敏曾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1969 年初,因奔波于北京和大西南之间,也由于沉重的精神压力和过度的劳累,他的胃病日益加重。在首次地下核试验和大型空爆热试验时,他身体虚弱,走路都很困难,上台阶要用手帮着抬腿才能慢慢地上去。热试验前,当于敏被同事们拉着到小山冈上看火球时,已是头冒冷汗,脸色苍白,气喘吁吁。大家见他这样,赶紧让他就地躺下,给他喂水。过了很长时间,在同事们的看护下,他才慢慢地恢复过来。由于操劳过度和心力交瘁,于敏在工作现场几至休克。直到1971年10 月,考虑到于敏的贡献和身体状况,特许妻子回京照顾他,结果一天深夜,于敏突然晕倒了,经医生抢救方转危为安。出院后,于敏顾不上身体未完全康复,又奔赴西北。由于连年都处在极度疲劳之中,1973 年于敏在返回北京的列车上开始便血,回到北京后被立即送进医院检查。在急诊室输液时,于敏又一次休克在病床上。

可以说,为了新中国的氢弹事业,于敏奉献了一切!

除了荣获“两弹一星”勋章,2015 年1 月9 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4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于敏荣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际上习惯用从首次原子弹爆炸到氢弹爆炸的时间间隔,来衡量各国早期核武器的发展速度。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到氢弹试验成功,中国在五個核武器国家中是最快的。美国用了87 个月,苏联用了75 个月,英国用了55 个月,法国用了102 个月,而我国仅仅用了32 个月。其实,如果依照美国的爆炸氢弹装置的标准,我国1966 年12 月28 日就已经成功进行了氢弹原理爆炸试验,那么所用时间才仅仅26 个月。

而在氢弹研制中,于敏发挥了关键作用,为氢弹的成功立下了不朽功勋。

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极大鼓舞了世人

猜你喜欢
于敏氢弹两弹一星
Yu Min: Father of China’s Hydrogen Bomb于敏
“两弹一星”民族骄傲
从“两弹一星”研制历史看“国之大者”
隐姓埋名的于敏
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中国青年英才论坛在青海举行
于敏中与《四库全书荟要》纂修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
中国“氢弹之父”
——于敏
“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氢弹,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