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 溥,佘飞凤,杨曼萍
(湘中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邵阳 422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并号召“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1]伟大建党精神具有丰富的育人价值。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应主动承担起引领大学生继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任务。因此,思政课教师要把伟大建党精神作为重要教学内容有机融入思政课中,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是优化高校思政课课程体系的必然之举,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教师政治素养及推动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等具有重要意义。
1.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立德树人对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尤其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特别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目标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大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生动诠释,更是高校大学生成长需要补足的精神之钙。高校立德树人目标实现的主渠道是思政课,因此思政课教师要深耕好立德树人的责任田,把伟大建党精神有机融入思政课中,在思政课教学中让大学生感悟建党精神,铭记党的辉煌历史,进而激发大学生的使命感,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
2.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并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六要”要求。其中“政治要强”是第一标准,也是思政课教师的首要任务。高校思政课是讲政治的课,政治属性是思政课的本质属性,思政课教师要善于讲政治,提高政治执行力。“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才能讲出思政课的内涵及魅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要求思政课教师坚定理想,践行初心。思政课教师的理想和初心是厚植教育情怀、用心用情用理上好思政课的前提。高校思政课能够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及强化政治担当。一方面,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能够促使思政课教师对其进行专题学习,深挖伟大建党精神的育人元素。另一方面,在伟大建党精神融入的过程中,可以强化教师认知,筑牢政治信仰,进而提升教师的政治素养。
3.有助于推动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2]因此,思政课改革要与党的最新思想理论同步发展,坚持“八个相统一”的原则,推动思政课创新发展。伟大建党精神与思政课教学有机融合,体现了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的原则,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方向指引。一方面,伟大建党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价值,为高校思政课提供最新的思想理论资源。引导高校师生共同研讨学习伟大建党精神,用新的理论思想武装头脑,可以强化思政课的理论高度和思想深度。另一方面,伟大建党精神为高校创新“四史教育”开辟了新思路。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过程,不仅是思政课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中国共产党光辉的革命史、建设史及发展史,并从中体悟中国共产党人拼搏奋斗的艰辛历程的过程,而且是夯实大学生党史知识,并外化于行的过程。
伟大建党精神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对高校大学生具有筑牢其理想信念、提升其道德情操、强化其扎实学识及培育其仁爱之心等价值功能。
1.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精神筑牢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3]。当前,世界形势复杂多变,互联网充斥着各种不良思潮和利益诱惑,很多大学生明辨是非能力弱,价值观容易受其误导而走入歧途。因此,针对部分大学生思想迷茫等问题,需要及时为其补足精神之钙。大学生要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精神坚定理想信念,这个理想信念就是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复兴路上的追梦人,即明确自己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涵养家国情怀,立志做张桂梅那样执着的追梦人,用自己的青春力量将中国梦点亮。
2.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精神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情操
伟大建党精神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浓缩史。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坚定信仰,保持清正廉洁本色,勇担民族解放使命,浴血奋战、前仆后继,献身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实现了新中国的诞生。因此,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中,可以为大学生树立学习的典范,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精神做道德情操的守护者。这个道德情操就是不忘初心、廉洁自律、乐于奉献。即大学生要从党史中感悟革命先辈的初心使命,强化对自己所选择专业的忠诚和热爱,遵守职业道德,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强化使命担当的行动中勇于创新、勇于突破,立志做黄大年那样的铸魂者,把握好人生方向,自觉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3.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扎实大学生的学识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内容。党的百年历史表明,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贯通于党的全部历史实践,锤炼了广大党员在面对各种困难挑战时敢于斗争、不畏强敌的精神品质,为实现民族复兴铸就了永不磨灭的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4]新时代的大学生只有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自觉提高综合素质,拓宽自己的眼界和思路,才能掌握新本领,才能在未来职场站稳脚跟。因此,大学生要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做扎实学识的奋斗者,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立志做屠呦呦那样的学者。
4.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精神培育大学生的仁爱之心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党忠诚的政治品德、不负人民的道德品质。对党忠诚,是具体的行动,是讲原则的行为。不负人民,是无条件的、纯粹的为人民服务。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险阻,根源在于我们党始终依靠人民,与人民同甘苦共奋斗。大学生要学习党的辉煌历史,传承党的优良作风,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精神做仁爱之心的践行者。这个仁爱之心就是要保有不变的爱心,不负国家重托、不负人民厚望、不负时代使命,立志做黄文秀那样的好青年,盼人民之所盼,急人民之所急,解人民之所困,坚定前行信心,把许党报国、恪尽职守作为人生奋斗目标。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教学需求,打造“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实现伟大建党精神与高校思政课的高效融合。
1.伟大建党精神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相融合
当前,学界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相关理论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需及时将理论成果进行教学转化。一方面,进行集体备课,将伟大建党精神相关科研成果不断充实到教学内容中。通过开展“伟大建党精神”主题集体备课,及时将学界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融入集体备课内容,使其成为重要的教学知识点,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推动思政课理论教学的不断深化。比如在“概论”教学中,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精神与第九章“奋力实现中国梦”的内容相融合,展示中国人民寻梦过程中的艰辛历程,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精神的时代背景和时代价值。另一方面,以党史教育为契机,开展伟大建党精神专题讲座式教学。专题讲座相对其他教学形式具有知识系统化、时间安排灵活化及人员集中化等优势。在持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背景下,利用专题教学的优势将党史学习教育内容有机融入思政课,以专题讲座方式讲授伟大建党精神的最新研究成果,拓展理论教学形式。在专题讲座教学中,对伟大建党精神进行系统讲解,揭示建党精神的历史逻辑、内在生成逻辑及形成的时代逻辑,明晰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精神之间的内在关系,帮助大学生从系统整体架构的角度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及价值。
2.伟大建党精神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相结合
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一种抽象的意识形态,具有理论化系统化的特征,将其进行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才能使大学生加深理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因此,实践教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遵循思政课教育规律,发挥思政实践课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优势,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实践教学中,能有效提高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一是现场参观体验式融入。可以组织学生去当地的红色革命遗址、红色教育基地及红色档案馆参观学习,要求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开展伟大建党精神主题实践研讨活动。用现场参观的体验式实践教学方式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从而将伟大建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在志愿服务实践活动中融入。新征程中大学生传承伟大建党精神,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思想上贯彻“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从政治上落实“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从行动上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宗旨。因此,要根据教学实际,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比如学雷锋志愿行、探访孤寡老人、卫生大清扫等活动,使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深化对伟大建党精神的认知。
3.伟大建党精神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相契合
对于本科、专科院校的大学生群体,需要充分考虑不同类别、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不同的融入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应遵循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原则,创新教学方法,围绕学生关心的热点进行教学内容设计,这是顺应思政课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推动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的重要方式。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采用自我教育法及启发式、沉浸式等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大学生的需求。一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在授课前,要求学生提前观看学习通等资源库推送的相关影视作品或红色书籍,增强对革命先辈英雄事迹的感性认知,由表及里、由抽象到具体,增强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专题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二是运用启发诱导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讨论。教师在专题教学中,可以利用线上和线下教学优势,融合新媒体,将伟大建党精神内容进行整合,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思考革命先驱“为什么建党”“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理论热点问题,通过讨论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强化对伟大建党精神理论的理解。三是采用沉浸式体验法,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把百年党史中的典型案例、历史人物、精彩故事编排成短视频或微电影,以沉浸式教学方式把学生带入角色,使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有更真切的体验感。
4.伟大建党精神与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相融合
伟大建党精神高效融入思政课教学,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5]。要动态调整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针对性地提升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的评价权值。一是完善融入机制,制定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的标准。各高校要制定规范完善的融入学习机制,把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相关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及思政教师课堂教学反馈结果作为一级指标评价。以教案、课件、资源库建设、培训及学生平时表现等作为二级指标评价,以此激发师生学习和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的积极性。二是建立多元评价主体协同机制,加强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的督促检查。要构建多元评价主体,在原有评价主体的基础上,吸纳学校宣传部、教务处、学工处、团委等各职能部门参与评价,共同完成督导教学的整体性评价。通过评价及督促,深入了解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基本情况及发展态势,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督促整改,多措并举营造良好的融入氛围,确保教育效果常态化、有效化。
伟大建党精神蕴含丰富的教育价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是吹响大学生使命担当的号角,是大学生急需补充的精神之钙。为此,应当精心研读伟大建党精神,探索挖掘伟大建党精神的育人元素,积极探索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有效路径,推动大学生传承伟大建党精神,引导大学生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怀,自觉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