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无锡先行实践国家新型城镇化

2023-10-28 02:19:51周天捷
上海房地 2023年9期
关键词:无锡城镇化城乡

文/周天捷

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作为我国第一轮城镇化规划正式发布。一直以来,以无锡为代表的苏南地区都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领跑者。时隔8年,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的出台,我国新型城镇化开始进入高质量发展的第二个“十五年”。总结试点示范经验,准确把握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新特征,对于无锡在新时期深入践行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国家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深入借鉴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示范经验

2021年9月,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经验开始向全国推广,这意味着2014年开始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圆满收官。7年的时间,全国试点地区不断探索实践,取得了丰富成果,特别是围绕“人、地、钱、管理体制”等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形成了一批典型经验。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8年、2019年、2021年先后公布三批试点地区经验,多项经验被纳入政策文件与法律,为完善新型城镇化主体制度框架提供了有力支撑。总结新型城镇化试点经验,主要涉及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提高城市建设与治理水平、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

(一)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在大城市、特大城市与超大城市加速户籍制度改革的试点中,落户门槛普遍降低,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通道进一步打通。深圳、广州、杭州等地积极探索消除人才流动户籍壁垒,大力推动重点人群加快落户。以居住证为载体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得到进一步落实,涉及加强义务教育供给、优化医疗卫生服务、加大住房保障力度等。浙江已经建成以居住证为载体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所有市县均出台居住证具体申领条件与可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相关政策文件。

(二)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高城市建设与治理水平

随着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宜居、韧性、创新、智慧、绿色、人文城市成为试点关键词。广东、四川多地试点提升城市发展韧性,并结合医院改造,提升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健全排水防涝设施,建设海绵城市等。在浙江,智慧城市建设成效显著。杭州首创的“城市大脑”已经在浙江全省范围内加快推广,形成了多领域集成融合与深度应用。在促进城市低碳化改造方面,北京、江苏、浙江、河北多地试点形成了大力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行清洁能源供暖、发展绿色建筑等经验。此外,黑龙江、湖北等地关于科学调整收缩型城市区划、盘活存量低效建设用地等做法同样为优化创新城市治理提供了经验。

(三)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优化城乡融合发展格局

从浙江经验来看,浙江作为全国各省区中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城乡公共服务基本实现同标同轨。嘉兴、湖州全域入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在上海、黑龙江、河南等试点地区,要素流通渠道进一步畅通。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加快,农村产权清晰化、权能丰富化吸引了城市要素下乡,对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起到了重要作用。重庆、四川等地则在健全科技成果入乡孵化转化机制方面进行了涉农科技研发应用、引导城市人才入乡发展等多种尝试。

二、准确把握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新特征

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这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出台以来,国家对新型城镇化年度工作作出的重大部署。

(一)新型城镇化进入动力转换与重塑优化期

新发展格局下扩大与释放内需将是国内大循环形成的关键所在,而城镇化带来的是内需市场的巨大潜力。中心城市、都市圈作为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空间单元,将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与主战场。同时,城乡格局面临的重塑优化将是多方面的。中心城市辐射带动效应将进一步发挥,就近城镇化趋势更加明显,县城将成为就近城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人口、土地等传统资源要素以及人才、科技、信息、制度等新兴要素的集聚与高效配置,将会实现在更大区域空间范围的结构性优化与功能性提升,紧凑一体的城乡空间网络将加快形成。此外,城市面临风险的程度与复杂性也逐渐增强,城市安全韧性发展的重要性将更加凸显,韧性、集约将成为广泛共识。

(二)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提高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将是未来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目标方向。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诉求的日趋迫切,“人的城市化”变得更加重要。以人为核心就是要围绕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突出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突出打造人民高品质的生活空间。高质量的新型城镇化也更加强调城乡融合、协同高效、绿色低碳、智慧安全、包容多元。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城乡人才、资本等发展要素自由流动的条件将更加成熟,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与政策体系将更加健全,这些都将成为城乡关系加速融合的基础条件。同时,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科技赋能等发展理念将会更加全方位地深入运用到新型城镇化发展中。

三、积极践行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无锡实践

无锡城镇化水平已发展到较高阶段,人均GDP、城乡居民收入比、城乡住房保障体系健全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指标均处于全省甚至全国领先水平。这些都为无锡在未来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新发展格局下,在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无锡也必然要朝着新目标新方向迈步前进。

(一)聚焦“更融合”

1.高水平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在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方面,推进城市群、都市圈建设将是区域一体化的主要动力。无锡要积极共建苏锡常国际大都市区,以建设高能级交通枢纽为引擎,以消除壁垒为抓手,全面提升基础设施通达度、公共服务共享度,强化多方位合作机制,加快区域内要素资源自由流动,实现都市圈城市群深度融合发展,探索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无锡模式。要以建设长三角先进制造核心区、技术创新先导区、绿色生态标杆区、综合交通枢纽区为目标,持续推动东向接轨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北向引领辐射锡常泰跨江发展、南向协同联动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西向推动湖湾一体发展。

2.高标准建设锡澄锡宜协同发展区。在城乡融合方面,要进一步畅通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渠道,实施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与城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提高城乡要素配置市场化、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水平。高标准建设锡澄锡宜协同发展区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抓手。协同发展区是对健全要素自由流动、功能共建共享、治理协同配合体制机制的重要探索,也是对构建便捷畅通、可达性强的交通路网等方面的全面实践。在全市域范围内,积极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全面覆盖、全面并轨、均等享受、均衡布局,推动城乡空间高品质优化,从而更大程度提升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二)聚焦“更特色”

1.讲好人杰地灵无锡故事。高质量的新型城镇化一定不是千城一面的,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将是城镇化品质提升的重要标志。无锡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太湖佳绝处”的山水灵秀、“运河水弄堂”的江南韵味、“千年古吴都”的文脉悠长、“百年工商城”的务实进取、“产业新高地”的创新活力,这些特质共同组成了“无锡烙印”,应当成为无锡最鲜明的特色。在空间优化上,要以“一轴一环三带”“一体两翼两区”的市域总体空间布局为轴线,以优越的山水自然资源与深厚的历史文化为肌底,构建以水为媒、拥山抱水的空间格局,塑造独特江南水乡特色空间特质。在城市更新上,要更加注重保护“记忆”,传承延续历史文脉,保留历史故事与城市性格。在文化特质上,要不断传承弘扬江南文化内在精华,不断与时俱进挖掘时代精神,擦亮城市名片,打响“太湖明珠、江南盛地”城市品牌。

2.留住江南人家美丽乡愁。乡村振兴要留住“乡愁”,要因地制宜,结合文旅资源、产业禀赋等条件,培育历史文化、生态旅游等特色乡村,完善现代农业旅游休闲、生态涵养功能与农村文化传承功能。要加快构建具有无锡特色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与经营体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培育形成优质稻米、精细蔬菜、特色果品、名优茶叶、特种水产、花卉园艺等六大特色主导产业,实现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彰显新时代“鱼米之乡”的特色优势。在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中,要进一步优化乡村山水、田园、村落等空间要素,加强重要节点空间、公共空间、建筑与景观的适用性设计,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传统文化与乡土文化,保护乡村自然肌理与传统建筑。

(三)聚焦“更智慧”

1.城市治理“智慧”赋能。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思维为城市发展与管理模式带来的一场变革。运用“数治”手段为传统的城市治理赋能已经到了关键的阶段。无锡作为国家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城市,是探路者,更要成为领路人。无锡要充分发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方面的优势,拓展城市大数据资源、人工智能、区块链、城市物联网等功能性平台的运用场景与实用效率,构建完整的“智慧城市运行图”,打造智慧城市先行示范区。在民生服务领域,要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领域智慧化管理服务水平,加快推进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智慧城管等民生应用场景建设,增强交通、教育、医疗、文化、社保、养老、助残等服务的智慧化程度、便捷度。

2.产业转型“智慧”升级。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浪潮,以及风云变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制造业转型升级面临更加紧迫的压力。破局的重中之重是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可以大幅提升效能,而数字经济又可以从实体经济中发掘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因此,制造业转型升级与工业互联网发展已经成为众多城市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争之地。无锡是制造业强市与名城,在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领域具有强大的基础与优势。要充分发挥数字赋能作用,加速推进工业互联网、智慧农业发展,培育数字金融、数字消费、电子商务等新领域新业态,树立全国产业数字化转型城市标杆。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服务业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建设工业大数据中心,推动实体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打造具有一流竞争力的智慧经济发展产业集聚区。

(四)聚焦“更绿色”

1. 描绘绿水青山环境底色。绿水青山是综合的系统。在理念上要下好城乡生态文明建设“一盘棋”,坚持城乡生态融合发展,促进城乡生态联动保护。同时,还要在绿色生态上保持城乡特有的生态环境,各具特色、各美其美。提高城市生态“含绿量”,严守生态安全底线与城镇化建设范围线,强化污染防治、生态修复、流域协调保护等工作,坚持不断构建林田共生、城绿相依的自然格局。要提升城市生产“含绿量”,积极引导培育低碳产业与数字产业,赋能产业绿色升级,争创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要大力推动绿色交通、绿色街区、零碳园区建设,打造生态环境美、生态产业优、生态模式新的城市名片。

2.实现显山露水生态价值。无锡生态资源丰富,既要做好青山绿水的文章,也要做好显山露水的文章。要建立健全生态价值现实机制,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要充分依托无锡市北倚长江、南滨太湖、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的自然禀赋,有效发挥政府与市场机制的共同作用,通过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协同发展,实现产业生态化转型,区域内生态资源产业化开发、转化,做优、做强绿色经济。要跳出资源与空间的局限,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的溢出效应与带动效应,将优质的自然生态环境转化为高品质的人居环境与创新环境,通过宜居宜创进一步实现宜游宜业,完成“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更优转化。

猜你喜欢
无锡城镇化城乡
无锡一棉
纺织报告(2024年1期)2024-02-27 06:53:52
无锡一棉
China Textile(2022年3期)2022-07-12 05:37:36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华人时刊(2020年21期)2020-11-17 11:28:32
无锡公交
城乡涌动创业潮
红土地(2018年12期)2018-04-29 09:16:34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中国卫生(2015年5期)2015-11-08 12:09:58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中国卫生(2015年6期)2015-11-08 12:02:38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学习月刊(2015年14期)2015-07-09 03:37:50
城镇化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