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植物园:一草一木皆是“书”

2023-10-28 13:23供稿杭州植物园
浙江林业 2023年7期
关键词:植物园杭州科普

●供稿/杭州植物园

杭州植物园创建于1956 年,占地248 公顷,是一所具有“科学内容、公园外貌、文化内涵”的,以植物收集保育、科学研究为主,并向大众开放进行植物和环境科学知识普及的综合性植物园。园内建有植物分类区、经济植物区、竹类植物区、水生植物区(蔷薇园)、百草园、盆栽园等15个专类园区,其中灵峰探梅、玉泉鱼跃两大景点享誉国内外。

近年来,杭州植物园高度重视科普工作,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各项工作加强了计划性,并在科普建设经费的投入上予以保证。园内建有实习教学院、第二课堂基地等,每年接待中外游客及来园(院)教学实习的农、林、医、园林等专业大中专院校师生200多万人次,先后被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野生植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林业科普基地、浙江省科普教育基地、浙江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省级“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自然教育学校(基地)、杭州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杭州市第二课堂活动基地”等荣誉称号。

建设信息化智慧科普设施

科普铭牌。重视全园植物铭牌、科普标示系统等设施建设。不断拓宽植物铭牌的展示范围,精心制作会“讲故事、背古诗”的科普铭牌,公众可通过扫码了解相关植物知识。此外,杭州植物园还自主开发“跑进自然”在线植物科普信息查询平台系统,目前已收集5000种植物科普信息,制作悬挂1万余块科普铭牌。利用专类园与景点中的花架廊道,设立专题科普文化长廊;利用园内座椅,普及近年生物科技方面的重大事件及纪念日信息。

科普场馆。结合园区科普功能需求,设有植物资源馆、教学院、农耕园等科教场所。植物资源馆占地面积3300 平方米,全馆主体包括五个常设主题展区及自然教育智慧空间,利用互动式的声光电效果,让参与者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保护环境,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馆内另设有学术报告厅、第二课堂活动区、开放式临展厅等,集植物展览、科普、实践、讲座等功能于一体。

智慧化植物园。2020 年,与桃源里自然中心共同开展杭州市科普工作项目——《杭州植物园智慧化自然教育基地建设》,积极打造国内第一个智慧化自然教育基地示范样板。向支付宝“答答星球”题库输出问答题300道,有114.6万人次参与全民竞答小程序;与阿里巴巴公益、高德地图、《博物》杂志等机构联合推出“聆听大自然”系列语音讲解线路,录入观赏物种42 个,收听量为169.4 万人次;建立植物数据库,开发万物识别系统等;组织绿马甲志愿者进行自然教育服务,有7000人次参与体验。

开展社会性特色科普活动

开展社会性科普活动。一是举办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整合社会科普资源,深入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的主题实践活动,包括专题展、主题科普知识竞答、科普讲堂等类型活动,并与科学松果会联合开展实践活动,走进杭州中小学校开展特色科学传播。二是开展植树节活动。在配合杭州市园林文物局举办全民义务植树广场宣传活动的同时,积极开展园林废弃物的家庭应用、盆景盆栽植物及其应用展示以及家庭养花咨询服务,并在线下举办多主题“3·12植树节”绿化科普宣传活动。三是举行花事活动。配合省、市各级系列活动,组织开展专题科普讲座、文化艺术体验等活动。

创新特色科普品牌活动。一是桃源里自然中心课程与培训。中心由杭州植物园、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杭州日报》联合打造,以游戏、体验、探索、讲座等不同学习方式带领公众走进自然、了解自然,进而保护自然。课程主要面向亲子家庭,包括博物、节气、手工、生物多样性等内容。二是自然嘉年华。这是以自然教育机构为主角的趣味公益展会活动,从2017 年起,已连续举办七届,带动数万人参与自然体验、自然教育活动。2019 年,品牌项目“自然嘉年华”获中国林学会第八届梁希科普奖。三是“松果会”活动。“科学松果会”是杭州植物园联合《杭州日报》打造的青少年教育实践品牌,主打动植物科普的青少年亲子科普项目,结合讲座、野外观察、动手操作于一体,将科普资源、科技知识融合科普活动中。“科学松果会”得到杭州市科协、杭州市教育局等部门的高度肯定,并将其作为重点项目扶持。四是青少年第二课堂。响应杭州市委以及区(局)关于开展中小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通知要求,围绕中小学生春秋游、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探索自然教育研学实践课程体系设置。目前,年均第二课堂刷卡量近5 万次。除此之外,杭州植物园积极探索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杭州市首届生态文明小主播评选大赛、“杭州植物园自然笔记特训营”、INTO THE WOODS 森林市集等活动吸引众多媒体争相报道,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组织多维度科普宣传。充分利用杭州植物园微信公众号、官网、微博、抖音、学习强国APP等线上网络平台和其他线下渠道,做好植物文化传播;推出别具一格的“云赏梅”系列活动、直播赏花活动、“云赏画”系列科普展等线上展览;举办大师讲堂等,得到线上线下观众的一致好评,进一步提升了植物园的知名度,可谓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创建多元化全员科普队伍

全员科普。自建园起,杭州植物园便根据人才结构特点,塑造了一支专、兼职人员并存,业务专业的科普讲解队伍。目前,该队伍共有科普专职人员8名、兼职人员128名。同时,不断加强各部门与科普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及相互协作,园内科技人员、大师工作室领衔人均参与科普工作,使科普工作向着专业化和多元化发展,打造全员科普模式。此外,积极吸纳社会力量,招募社会志愿者,以及合作学校志愿服务组织,按《杭州植物园志愿工作者章程》要求,加强和完善志愿者培训、选拔和激励机制,提供多项志愿服务项目,有效推动公众保护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植物园于2013 年注册申请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现完成各类研究项目154项,发表大量论文、著作和科普文章,有100 余项研究成果获奖,其中一项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2019—2021年,组织人员参加国内各项专业比赛,分别获得全国林业和草原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杭州市科普职业技能竞赛优秀奖等众多奖项。

培训交流。50多年来,杭州植物园与国内外同行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种子、种苗交换。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法国、德国、俄罗斯等48 个国家369 个单位引进植物,与国内28个省、市的40余家单位建立了种子种苗交换关系。现保存活植物物种6000 余种(含品种),各类盆景盆栽植物2000 余盆,建有国家级石蒜种质资源库、浙江省珍稀濒危植物种质资源库,正筹建华东地区植物种质资源库。植物资源馆采集和交换了国内外正副号标本合计13万余份,是浙江省植物标本收藏最多的单位之一。同时,定期组织培训、学习交流或参与各项科普课题研究。2019—2021 年,共组织30 余场主题学习,参与科普能力建设、自然教育培训、科普职业技能等培训15 场,开展《西湖西溪梅花文化的研究》课题研究,并通过自学、互学等形式,提升人员素质,提高科普能力。

研发多样化特色科普产品

科普图书。先后编印《花中西施——杜鹃花赏析与历史文化》《山野珍馐——杭州常见野菜及食用安全》等科普手册近10万册,出版发行了《杭州珍稀濒危与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等多种科普读物。2020—2021 年,杭州植物园对历年的自然教育活动进行总结梳理,与桃源里自然中心共同开发出30个自然教育活动教案,并编印出版科普图书,不仅为公众提供更多元化、独具特色的自然教育课程,也为自然教育行业的相关自然保护地、机构、基地和从业人员提供重要的专业支持。

科普展品。根据受众的不同年龄、心理及教育程度,挖掘园区特色,开发“种子的远行”科普教具,利用找不同、飞行棋、对对碰等形式普及种子传播的几种形式。绘制天目玉兰、珙桐、天目铁木等珍稀濒危植物博物画,参与《LIAN.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2020年博物绘画全国巡展杭州植物园站》“云赏画”系列科普展。编写、拍摄《荷叶的秘密》等科普视频。

文创产品。经过策划、设计与制作一系列环节,推出“珍稀濒危植物”手绘自然笔记系列3 款,“珙桐”“天目木兰”等主题餐垫4 款;推出植物园灵峰探梅主题系列产品“灵峰探梅——青梅酒、原浆酒”2 款,灵峰探梅主题纸袋1 款;推出土壤改良基质、香樟条等周边文创产品,并参加2020 西湖国风节展览,提高知名度。

猜你喜欢
植物园杭州科普
杭州
植物园的“虎”明星
跟动物聊国家植物园
大暑傍晚的中山植物园
科普达人养成记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杭州
杭州旧影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