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大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博士) 编辑/明月
张元素是补土派理论的奠基者,他的地位特别高,在中医界影响很大。
我记得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任应秋老师(我导师的老师)当年就说:“我特别想看张元素的《医学启源》这本书,张元素就是用这本书教出了李东垣这位大医,这本教材肯定也了不得。”
李东垣成了一代大医后,他又把全部学问传给了罗天益。罗天益的社会地位更高,他当太医时记载了很多医案,也写了很多著作,他把李东垣所有的学问都传承下来了。但是罗天益特别谦虚,他经常说自己的老师、先师如何如何,洁古(张元素)之学如何如何,以及他的学问师承自哪里。
这师徒三人的关系特别好,是中医历史上师徒关系的经典范本,他们不仅学术传承得好,德行也特别好。他们的学说,虽然各方面都有涉猎,什么病都治,什么样的方法都用,但是他们更重视脾胃的重要性,重视元气。
所以,补土派有点像武林里面的少林派一样,非常正。
在金元时期,同样还有其他学派。比如张从正的“攻邪派”,他主张“汗、吐、下”三法——邪在身体的上面,就吐出去;邪在体表,就发汗发出去;邪在下边,就泻下去。这个人很有个性,治起病来也是痛快淋漓。但是大家都觉得他治病的手段太猛了,所以他的方法在当时不为人们所接受。
其实后世医家也用了他的部分方法,只是现在像他那么治病的人比较少。李东垣、罗天益他们是“扶正派”,我曾经写文章,说过扶正和攻邪这两者是要结合在一起用的,这样就比较全面。但是我必须跟大家讲清楚,真正要调理身体的人,一定要重视扶正这一派。很多朋友学中医以后,不知道到底应该先化瘀血,还是先养血补气。我认为您在调理前首先要思考,邪气为什么会在身体里停留?我有时候讲邪气讲多了,大家就觉得邪气到身体里来是应该的。
不是的,是因为您的身体内部出了问题。
我们的身体内部出现问题,主要是因为饮食劳倦、七情内伤。
饮食劳倦指吃得不好、过度疲劳地工作等,这都会消耗身体。加上七情内伤会导致肝气不舒,气血郁结,身体内部就会出现问题。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这四种虚证是疾病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问题。
有时候气聚了,会肝气郁结;有时候会形成瘀血、痰湿等。严格地说,后边三个都是身体内生的邪气所致。当您身体的内部乱了,外边的邪气才会进来。
所以,当大家看到邪气的时候,一定要想到,首先是您身体内部的正气有问题了,否则邪气进不来。您如果气虚或者阳虚了,寒邪稍微一侵袭就进到身体里了,您就受不了了。
但如果您阳气旺盛,旺得不得了,稍微吹点凉风,至于生病吗?不至于。
大家一定要意识到,我们身体所患的疾病,但凡提到了邪气,一定是我们的正气、气血阴阳出了问题,外加一个肝气不舒(情绪不好)。因为情绪不好会扰乱气血,导致前面的基础更不好,这是互为因果的。
当身体内部有问题时,一个重要的调理方式就是先把身体里的气血阴阳调好,慢慢补正以后,再祛邪气,可见扶正是非常重要的。
大家一定要有这个认识,这是基础的工作,当您扶正调好以后,再祛邪气就容易了。您如果正气不足,在气血阴阳一塌糊涂的情况下就去化痰湿,痰湿化完之后它还会再来。因为您的身体脾虚、气虚、阳气不足,湿气还会聚集,痰湿也还会来。所以大家要记住,扶正永远是根本。
在什么情况下,祛邪非常重要呢?就是当邪气聚集到了一定程度,已经严重危及您的健康了,比如说这个人体内的痰热特别重,痰迷心窍,痰迷清窍,大便秘结,两眼通红,血压很高,口眼歪斜,两肢动作不协调,已经中风,危及生命了,这时候扶正的效果恐怕不会很快出现,此时应该赶快清痰热、化痰热、通肠道,把热邪给清掉,把痰给化掉。先把急症给控制住,接着再来调理脏腑,该补的补,该通的通。
所以,当患者的病情特别严重,邪气确实很明显的时候,我们以祛邪为主。一旦情况控制住了,您要知道根本原因是正气不足,体内才会产生痰湿,然后才会化热,所以您要培补肝肾之气、脾胃之气来化痰湿等。同时,再慢慢扶正,加上通络(也是祛邪的方式),把瘀血化掉(瘀血也是邪气)。此时祛邪包括化痰、祛湿、清热,化除瘀血,解除肝气郁结。扶正和祛邪往往一起用,在清邪气的同时,您还要记住扶正。
李东垣都特别重视补气,像黄芪、人参、白术这样的药,他经常用来祛邪气,再配合点茯苓祛湿气,或者配合点陈皮理气。您的气郁住了,他帮您通开——扶正加一点点祛邪。
他还擅长用风药,风药可以起到通畅经络的作用。您的体内如果湿气重、经络被堵住、气郁了,就可以用风药。所谓风药就是我们讲的祛风之药,这些药往往具有辛散的功能,比如防风、荆芥、独活、白芷等。
李东垣的方子里还会有“引经报使”药,“引经报使”的理论是张元素提出的。他的学派在中医理论里特别重要。何为“引经报使”?比如柴胡入少阳、升麻入阳明,有的药往上行,有的药往下行,让所用的药精准定位到经络,把经络打开。
张元素特别擅长使用“引经报使”的理论,所以他的方子里面都有君臣佐使,这个“使”就是报使的意思,引着药到对应部位去。这里面的核心就是扶正。
在扶正的基础上,配合一点祛邪。“祛邪”指什么?我们保持身体内部的经络通畅就叫祛邪,比如说化瘀血、祛除痰湿。经络瘀阻,就用风药帮您通开经络的郁结,这种打开通道的方法也叫祛邪。
外边冷引起体内有寒,祛邪就是让身体温起来,把寒邪祛掉;外边热引起体内有热,就给您凉下来;外边燥,给您润;外边湿,给您祛湿……
这些是外来的邪气,风寒暑湿燥火,我们也叫六淫。身体的正气从哪来?中医认为,身体的正气从脾胃来,脾胃吸收了食物的营养物质,将它转化为血液,所以气血的核心在脾胃(脾生血)。
有人说是造血干细胞生血,他们的认识不够全面。造血干细胞还是要通过脾胃吸收食物的营养物质,所以脾胃一旦受伤了,您的血的来源就出问题了。
血的来源,包括营卫之气的“营”,都是从处于中焦的脾胃来的。最根本的气是肾气,肾中有元气、精气。肾气生脾胃之气,脾胃是后天生化之源,肾气为先天之本,先、后天结合起来才重要。
先天的气父母给多少,您就有多少,我们没办法调整。剩下的自然生发之气,有一个规律,随着年龄增大会慢慢衰落,没听说过人的肾精会越来越多。
这个过程我们能干扰的不多,能做的就是别过度消耗,但多数人消耗得很厉害。脾胃是后天的生化之源。脾胃吸收食物的营养物质,再加上呼吸空气的轻清之气,形成后天之精,封藏于肾。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脾胃,脾胃功能强,我们的“气”就足。您不信您饿几顿,就会说话都没劲了。脾胃的功能下降,人的“气”就开始虚了。
对动物常见疫病进行分析,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整体开展水平,有效保证我国畜牧养殖事业整体开展水平。由于我国动物疫病监测工作起步较晚,大部分监测技术和方式应用还不完善,监测人员通常需要在应用规范监测方式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经验,这种形势对我国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的高质量进行造成阻碍,同时也降低了疫病监测的准确率[1]。因此,监测机构和工作人员有必要分析和总结动物常见疫病,首先应明确动物疫病监测中常见疫病,进行动物疫病监测中常见疫病分析,主要可将研究内容归纳为动物疫病监测中常见疫病以及动物疫病监测常见疫病的诱因2方面,具体研究内容总结归纳如下。
我们经常说脾胃之气是人体“气”的来源,脾胃功能强了,人体的“气”才能足,肺气才能足,才能保护体表。而我们后天的肾气,也是靠脾胃之气滋养的,所以肾精才能不断生发。
气和血都有赖于脾胃的强壮才能源源不断地得到充实,所以脾胃对身体特别重要。那么,医家都只注重脾胃,不调肾吗?不是的,他们都是兼顾的。
古代医家有不同的流派,有的特别重视脾胃,有的特别重视肾。比如张景岳,他重视肾所以讲熟地黄,但也经常用人参、白术来补气、补脾胃。而李东垣这个学派,就特别重视脾胃的问题,但也用补肾的药。
因为他们不断地阐发,所以中医理论就丰富起来了。实际上想扶正,补脾胃和肾是最关键的。
如果您能学会李东垣的学说,您就把脾胃这块掌握好了,几乎就已经做到扶正了。大家一定要知道,祛邪一定要在扶正的基础上,这个道理是金元四大家的最后一位——朱丹溪悟出来的。
他一开始也不懂,就琢磨,如果像张从正那么攻邪,就太猛了吧,能行吗?后来朱丹溪从他的老师——前三位医学大师学术之集大成者罗知悌那学到了攻邪的方法。
罗知悌知道李东垣是怎么扶正的,所以在祛邪之前,先给人吃猪肚、喝粥,给他补,觉得这人的正气慢慢足了,再用泻下的汤剂,一下子就把病给治好了。
朱丹溪看完就悟了,人家是把扶正和祛邪合在一起的,而且用了很长时间扶正,最后才祛邪,一下子就祛掉了。您没有长时间的扶正,想上来就祛邪,可能邪没祛掉,一泻虚脱后人就受不了了,因为正气可能已经虚得不行了。
所以,朱丹溪专门写过文章论述扶正和祛邪合在一起是怎样互为因果的,扶正绝对是关键。所以,学了被誉为医中王道的李东垣的学派,补肾您能不能学好暂且不谈,但是您把它的思想精髓掌握好了,大部分健康问题是能够解决的。
在扶正的基础上,慢慢祛邪就不着急了。
中医的思路其实特别清晰,但是如果您掌握不好的话,就容易用错。每一位关注健康的朋友,一定要学到扶正的思想。我们生病了以后,邪气让您难受、让您受不了,所以您恨不得把邪气一下子给拔出去,所以就着急怎么祛邪。
大家一定要认识到,祛邪只是治标,而治本在扶正。祛邪很容易,正常一两天就结束了,但扶正是慢工夫,因为您的身体虚不是一两天的事情,要一点点扶正,大家要有这种正确的认识。
我们平时可以怎么扶正?
第一,可以吃点五谷杂粮、青菜等,清淡饮食。通过饮食来调整脾胃,扶助脾胃之气。
第二,可以吃点补脾的药物,像人参、白术、怀山药等。
在一点一点扶正的过程中,邪气还在,所以有时候有矛盾,我们可能不知道怎么祛邪。古代的名医他们知道邪气怎么祛,所以一边扶正,一边配点药,直接两三服药,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但是大家中医辨证学得没那么好,看不出来问题到底在哪。也不用着急,您只要一点点扶正,矛盾冲突会慢慢爆发出来。
比如有的人补上火了,就怀疑,这是中药的副作用吧?或觉得这个药可能是吃反了,他就不吃了。我跟您讲实话,我认为能上点火是好事。首先,说明您吃进去这个药有反应了;其次,说明您的身体问题开始显现了,您上点火又有什么问题呢?上火了,脸上起包了,有的人就受不了,“肯定是吃错了”。其实未必!可能再接着吃,正气会越来越足,把邪气顶出去了呢!
有的人扶正,扶着扶着就发热了,这其实是因为您的身体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跟邪气作战了,这回正气终于足了,终于有足够的力量跟邪气搏斗了!这是好事呀,千万别停。
有些人看中医吃了中药后,身体稍微有点反应,比如说吃完药上火了,就觉得天都塌了,立马觉得这个医生不行,这是错的。您可以去化解一下,比如说吃点保和丸,或者停药两天,再接着吃,只要阴阳的大方向没搞错,您补了之后稍微上点火是正常的,因为这是正气充足的反映。
邪气很盛的人,多数都是长期折磨自己的身体,最后把正气搞得很虚弱的人,所以邪气在他的身体里缠绵不去。像这样的人,扶正是关键。
扶正,实际上就是赶走风寒暑湿燥火。邪气就是身体里面有瘀血、痰湿、郁结。大家在扶正的基础上,一点点清理这些邪气,才能真正把邪气清掉。如果您扶正没下功夫,指望医生用几服药就把邪气清掉?不可能的。可能过十天半月,邪气又来了。所以方向不要搞反。
李东垣的补土派,提示我们脾胃的重要性。调脾胃在扶正里面,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和方向。
如果大家能够把脾胃学说学好了,对于我们爱护健康、重视养生的人来说,应该是最大的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