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拉斯·伊甫琴科是一位“中国通”。一口标准而流利的汉语,时不时引经据典……让人很难相信他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俄罗斯人。他有一个中文名字—易福成。在20多年的汉语研究和教学经历中,这个名字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
早在1985年,易福成便来到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研究东干语言,后来逐渐开始接触汉语普通话。那时,易福成感受到,语言不仅仅是一种符号,还是一种能让陌生人互相认识,继而逐渐理解、信任的神奇事物。
回到俄罗斯后,易福成发现汉语研究的圈子很封闭。“开设汉语教学的学校很少,基本是父子相传,很多汉学家甚至并不会讲汉语。”因此,他一直希望可以让汉语学习更加普及,让更多俄罗斯人进一步了解中国、认识中国。
2007年9月4日,对外经贸大学与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共同设立的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孔子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揭牌,这是莫斯科第一所孔子学院。对于易福成来说,学院的落成是他人生的一个分水岭。自此,他便担任学院的俄方院长至今。
在学院落成后,易福成有过许多难忘的经历。他们曾主持召开首届全俄孔子学院教学法研讨会,举办过《中国书画名家作品走进俄罗斯》书画展。但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作为汉学家代表,有机会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2013年,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在最后一场活动中,他专门把时间留给俄罗斯汉学家、学习汉语的学生和媒体代表。看着这些中俄文化使者,习近平主席深有感触:“正是因为两国文化长期交流融合,中俄友好才根深叶茂。”
那时,易福成就坐在距离习近平主席不远处。在易福成的印象中,习近平主席对普希金、莱蒙托夫、托尔斯泰等俄罗斯文豪如数家珍,让他十分钦佩。他还记得:“习主席鼓励我们,努力做文化交流和沟通的桥梁。”自此,易福成就把“架桥”视作学院的使命,带领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社会、中华文化。为此,在他的带领下,学院修订了教材,近年来还开办了口笔译课程,着力培养了解中国文化与国情的高端人才。
自2013年以來,“汉语热”在俄罗斯持续升温,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孔子学院也迎来了“黄金期”。截至2022年7月,学院共培养各类学员1.03万多人(次),大部分毕业学员都在从事与中国相关的工作。学院已成为在俄罗斯,尤其是莫斯科民众中拥有良好声誉和口碑的优秀孔院。
易福成坦言,自己喜欢中国的道家与儒家思想。他认为,探索中国文化的关键在于找到其精神本质。“我发现,中国文化中的许多内涵能体现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天人合一’的思想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从根本上来讲,中国文化的价值观与全人类的价值观是相一致的,这也是我确信中俄两国人民可以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的重要原因。”
在易福成办公室的门上,挂着一幅书法作品,上面写有“学而时习之”。这既是他对自己的勉励,也是对自己学生的激励。“我希望我的学生可以接受这种思维,钻研下去,慎终如始。研究汉语和中国文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