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关键词】生命教育;亲子沟通;共情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38-0054-02
【作者简介】张筱清,江苏省如皋市外国语学校(江苏如皋,226500)教务处副主任,高级教师,南通市德育工作带头人,曾获江苏省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生命,是大自然最为神奇的创造,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的存在,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每一个生命都能绽放绚丽的色彩。
一封“求助信”
早晨到校,做好一天的班务安排后,我照例打开了班级“525”信箱,一张薄薄的纸静静地躺在里头。打开一看,简短的几行字一下子“扎”进了我的心里:“老师,活着真累啊,如果我离开了,是不是就可以解脱了,妈妈和爸爸是不是就不讨厌我了?”一看字迹我就知道这封“信”是小黄写的,看着此刻蔫蔫地趴在課桌上的小黄,我的心里五味杂陈。
一次心声吐露
我牵着小黄的手来到办公室,从他断断续续又哽咽的话语中,我感受到了他的无助。
父母的忽视、快节奏的学习、同学间的小摩擦……这些都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尝试和父母沟通,可每一次话还没说完,父母便以工作忙、事情多为借口敷衍了事。他想与好友倾诉,可好友不以为意,认为他自寻烦恼。好几次他也想向老师倾诉,可因为害怕再次被拒绝而放弃了。
我耐心倾听着,紧握着他的双手希望能给他些许力量。我真诚地对他说:“孩子,老师非常理解你,我愿意帮助你,请再给自己和妈妈一次机会,好吗?”小黄低垂着头,思考良久,轻轻点了点头。
一次家校沟通
陪伴小黄5年,我知道他的父母也曾将他捧在手心里,那时的他像一个小太阳,温暖而自信。可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对他的要求日益增多,哪怕是一次小测验达不到要求,妈妈都会大发雷霆,好几次小黄都偷偷藏起练习卷。五年级时,妈妈生下了妹妹,对小黄的关注就更少了。小黄觉得爸爸、妈妈不喜欢自己了。
中午,我联系了小黄的妈妈,请她方便的时候当面交流一下孩子的情况。妈妈很重视,第一时间赶到学校。看完孩子的“信”后,她大惊失色,这位年轻的妈妈掩面而泣:“生二宝后,我确实忽略了他……”在与小黄妈妈的交流中,我尝试让她换位思考。当孩子需要妈妈鼓励或肯定时,妈妈拒人千里的态度给他的伤害多深啊。
一次个别辅导
第二天大课间,我把小黄喊到身边,真诚地看着他说:“小黄,老师想和你做个游戏,可以吗?”得到他的同意后,我带他到心理咨询室,告诉他:“拿出画纸,想象自己就是一颗小豆子,它在成长的过程中都需要什么呢?”画纸沙沙,小黄画下了土壤、阳光、雨露……“有一颗小豆子慢慢地长大了,有一天它上空的阳光、雨露不见了,一阵暴风雨来了,你会怎么做呢?”小黄沉思片刻后,将所有豆苗的根深深扎进土中,并将豆芽的枝干紧紧地缠绕在一起。
“太好了,向下扎根,让生命力更强!我们就像这颗小豆子,人生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但勇敢活下去是一切的前提。父母就像这大自然,赋予你生命,只是他们不善于表达,不知道如何沟通,所以才会时而和风细雨,时而暴雨如注……”
他抬头看着我,我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我告诉他:生命脆弱且美好,如果遇到困难,我会给予他最大的帮助。这些话或许暂时还不能改变他,但是从他的眼神中我看到了期待。
一次集体教育
小黄的事件带给我更多的思考:如果班级中的每个学生都能珍爱生命,那班级整体氛围就会积极向上,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个体都会被影响和改变。
于是,我及时开展集体教育。我用影视教育代替枯燥无味的说教,一部《生命的历程》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震撼,更多的是对生命的敬畏与反思。我开展了“心语一束”亲子交流活动,邀请家长走进课堂,与孩子们说说心里话,尝试换位思考,缓解学生和家长的焦虑,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我召开主题班会,以“拥抱生活,热爱生命”为主题,请学生分享自己对生活的感受,畅谈对生命的热爱。听,学生这样说:
“我发现生活就是不断挑战、不断攀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挫折,但直面挑战才能有精彩人生。”
“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我们都要美丽绽放。”
“以后的生活中,如果我感觉到迷茫、沮丧,我会多和父母沟通,寻求老师和朋友的帮助,珍爱生命会是我坚守的底线。”
…………
在我和小黄妈妈的关注下,小黄不再倔强,很少钻“牛角尖”了。在学校,如果和同学有意见分歧,也能平静沟通,再也没有出现过怒吼、摔门等一些极端行为。小黄妈妈经常与我交流孩子的变化,她对孩子最近常看的书、喜欢的运动、感兴趣的话题都能说得上来,亲子关系明显好转。
运动会上,小黄在赛场上尽情挥洒汗水,为班级赢得了荣誉,我让小黄代表班级去领奖。站在领奖台上的他嘴角上扬,青春的力量正在向上生长,我静静地欣赏着。家长的关爱、教师的信任、同伴的鼓励,持续的关注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小黄。
班主任工作就像清风一样,蕴含着生命的气息,抚慰着学生稚嫩的心灵,让他们在面对学校、家庭、社会的各种压力时能够更加从容,慢慢绽放属于他们的光彩。
责任编辑:周小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