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子
它长这个样
在故宫博物院的武英殿陶瓷馆内,有一件不同凡响的瓷瓶,它就是被誉为“瓷母”的“各种釉彩大瓶”。这件大瓷瓶像穿了件花衣裳,从上到下仔细数一数,“花衣裳”一共集合了17种不同的釉彩。它为什么被称为“瓷母”呢?观复博物馆创办人马未都解释:这件瓷器体量非常大,釉色极为丰富,集多种瓷器品种于一身。就连陶瓷专家也得分析很久才能判断它用了多少种装饰手法。
各种釉彩大瓶使用了釉上彩(图案绘制在釉面上)装饰手法如金彩、珐琅彩、粉彩等,釉下彩(图案绘制在釉面下)装饰手法青花以及釉上彩与釉下彩结合的斗彩。使用釉的类别有仿哥釉、松石绿釉、窑变釉、粉青釉、霁蓝釉、仿汝釉、仿官釉、酱釉等。
各种釉彩大瓶的瓶身有12幅寓意吉祥的图案。其中,有6幅写实的图案,分别为“三阳开泰”“吉庆有余”“丹凤朝阳”“太平有象”“仙山琼阁”“博古九鼎”。另外6幅图案分别是锦地“卍”字、蝙蝠、如意、蟠螭、灵芝和花卉,分别寓意“万”“福”“如意”“辟邪”“长寿”“富贵”。将如此众多的吉祥图案聚于一件瓷器上,在中国瓷器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它是谁烧造的
这么精美的瓷瓶是什么时候烧造的?它烧造于清代乾隆年间景德镇御窑。乾隆皇帝不仅喜爱书画,对瓷器也十分钟愛。有一年,他萌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把全天下的釉彩都用在一件瓷器上。于是,各种釉彩大瓶“诞生”了。
你们知道吗?不同的釉彩“脾气”也不一样,有的喜欢高温,有的喜欢低温,所以大瓷瓶烧造难度极高。那它到底是谁烧造的呢?专家们推测,这件事可能和当时一个叫唐英的督陶官(督造烧窑的官员)有关。唐英当时主掌景德镇御窑厂,御窑厂是专门为宫廷烧造瓷器的。经过不断发展,乾隆初年,景德镇御窑厂的烧造技术已经达到了很高水平。
为了烧造出让乾隆皇帝满意的瓷器,唐英苦心钻研制瓷工艺,研究怎样才能烧造出别具一格的瓷器。《陶成纪事碑》中记载,在唐英任督陶官期间,总共仿古、创新了57种陶瓷品种。
它不止一个?
这么漂亮的大瓷瓶,大家原本以为全世界只有这一件。可2014年9月,在美国波士顿的一个拍卖会上出现了一件有修补痕迹的瓷瓶。这件被称为“清朝乾隆年间大瓷瓶”的瓷器与故宫博物院的各种釉彩大瓶只有细微差别,最终被人以1.5亿元的高价买走。
有专家分析,中国自古有成双成对的概念,烧造大瓷瓶本来就是一件难事,何况当时是给乾隆皇帝烧造,所以不可能只烧一个,烧造十个八个备选也是有可能的。
拍卖会上的这件瓷瓶也是乾隆年间烧造的吗?它和各种釉彩大瓶到底是不是“双胞胎”?至今仍是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