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线上扫码支付方式日趋普及,在提供更快捷便利支付渠道的同时,也给消费者带来了新的“堵点”——在停车缴费、开具发票、餐厅点餐等消费场景中,消费者往往都会被要求扫描二维码时关注公众号,否则就不能实施下一步操作,让本意是为了方便的“二维码”硬生生地变成了“拦路码”。
这种带有强制意味的扫码关注,背后有着怎样的利益考量?商家通过这种做法,首先可以获得大批阅读量和关注量,进而用大量的广告和信息推送等方式,吸引消费者,实现将“流量”转化为“销量”。显而易见的是,这种带有强制意味的扫码关注,对商家而言是有利的,而对消费者来说,却是平添烦恼。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做法背后,一些关于消费者个人敏感信息可能被非法获取,进而增加了消费者的隐私被泄露、被营销信息骚扰,甚至遭遇网络诈骗的风险。
《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明确规定,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应当规范公众账号推荐订阅关注机制,未经互联网用户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强制或者变相强制订阅关注其他用户公众账号。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须经消费者同意。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公开其收集、使用规则,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信息。也就是说,无论是带有强制意味的扫码关注这一做法本身,还是在此过程中的过度索权获取、滥用以及泄露消费者个人信息等行为,均属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消费者应对侵犯个人权利的行为说“不”,积极依法维护自身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