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成员:段进,邵润青,钱艳,王夏,王里漾,关树华,巫义,欧朝志,殷一闻,李志辉,吴迪,朱莹,单路,黄豆豆,等
项目面积:120km2
设计时间:2017-2018
Main Members: DUAN Jin, SHAO Runqing, QIAN Yan, WANG Xia, WANG Liyang, GUAN Shuhua, WU Yi, OU Chaozhi, YIN Yiwen, LI Zhihui, WU Di,ZHU Ying, SHAN Lu, HUANG Doudou, etc.
Project Area: 120 km2
Design Period: 2017-2018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处于西南部少数民族聚居区伸入中部汉族聚居区的边缘地带,拥有无与伦比的自然奇观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多元荟萃、多文化交融的地域人文特征。但自21 世纪以来,恩施在城市规模扩张、地区脱贫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严重的环境与文化问题:城市建设大规模“削峰填谷”,原有的自然溪流逐渐消失、生态环境恶化、土家族与苗族世代生活的家园遭到破坏、“谷底溪、谷地田、山脚居、山顶林”的特色人居环境正在消逝。
通过多方面考证,团队识别提取了恩施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空间基因,并将其融入城市宏观和微观的各级空间结构中,使地方原有生活方式、民族习俗以及其依附的场所得以延续,展现出诗情画意的土苗风情(图1- 3)。
具体来说,第一,在城市层面,确立“一江一古城”的风貌格局空间基因,延续“一城、两坊、两园、十二节点”的施州古城复兴计划,并会同母亲河——清江的城内核心20km 段,制定“古韵清江、活力清江、风尚清江”的整体提升框架(图4)。同时,在山地静风城市运用“局地环流”理论,对城市形态与建筑布局进行引导,缓解了静风区城市难以解决的雾霾沉积和“热岛效应”(图5-8)。一方面,结合城市主导风向保留城市西南角和东北角的自然地形,严格控制建设强度,以避免对区域通风廊道的阻隔。另一方面,在城区内部,以尊重现有城市格局和既有建筑为前提,尽可能地利用现有公园、绿地、林地、河流及水库等生态冷源,构建3 种局地风系统(高山林源风系统、河谷溪谷风系统、水绿冷斑块系统),形成共计7 条宽度为100~500m 的通风廊道。第二,在片区及城乡聚落层面,推广独特的“溪田宅山”谷地聚落空间基因,对9 条穿城山谷进行特色发掘,基于详细调研寻找潜力节点、地段,引导未来诗意场景营造。第三,在建筑层面,归纳地方“吊脚半架空” “檐廊灰空间”“形体多错动”的空间基因,并进行差异化取舍、灵活整合,将其融入城市建筑风貌区,不同程度地展现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风情。同时,规划中恢复大量风雨桥、景观塔、有戏台的广场等设施,将传统民族记忆重新融入城市公共空间体系中。
1 技术路线
2 总平面
3 空间结构图
4 效果图
5 自然地形风环境模拟
6 现行总规风环境模拟
7 本次城市设计风环境模拟
该方案使即将消失的少数民族生活方式与传统习俗得以延续,阻止了溪谷空间的进一步破坏、改善了少数民族居民的居住条件、展现了具有民族风情的城市面貌,同时提高了该地区对国内外游客的吸引力,“实现了该贫困地区经济增长、自然环境保护和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延续的共赢”(2018 年第54 届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卓越设计奖评语,图9、10)。□
9 鸟瞰
8 风道控制图
10 鸟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