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学校建设创新实践初探

2023-10-26 03:30:54李曙东北京市大兴区第八小学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碳中和大兴区普及

李曙东 _ 北京市大兴区第八小学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精神,北京市大兴区第八小学先行先试,进行“碳中和”学校建设。

1.发掘各类资源,创建“碳中和”试点学校

所谓“碳中和”学校,是在绿色校园的硬件和智慧校园的软件基础上,辅以“碳中和”系列课程和“碳币”游戏等,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游戏互动、课后学习、动手操作等,了解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提升综合素养。“碳中和”学校应该包括技术减碳、管理减碳、教育减碳和心理减碳。在学校“碳中和”建设和实施过程中,我们以学校为基点,校企结合、与政府联动,发掘各类资源,创建北京市第一所“碳中和”试点学校,发起成立大兴区“碳中和”大中小幼一体化科教联盟,发挥示范引领、辐射影响作用。

2.利用专业平台,开展校园“碳交易”建设

在完成“技术减碳”基础上,如何实现“教育减碳”呢?我们利用专业能源管理平台,让师生在教学楼大屏幕上可以看到每天各种能源消耗的数据,实现学校用能数据可视化管理。我们通过校园“碳交易”模拟软件,连接班级及个人,展示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通过个人和班级的节碳行为,实现零碳班级的目标,从而进而实现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全面“碳中和”。例如,我们将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精确划分到各班,结合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内容,将垃圾分类、光盘行动、节约纸张等学生个人的美德行为换算成“碳币”,让学生、班级在校园“碳交易”中使用。在完成节能指标前提下,“碳币”可为学生兑换节能徽章、作业本、纸笔等节能奖励。“碳交易”建设,既对学生进行了绿色低碳、节能环保教育,又培养了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使学生成为低碳小达人、生态小公民。

3.结合应用场景,开发“碳中和”系列课程

围绕低碳的应用场景,我们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认识新能源技术,同时配套实践操作材料包,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应用场景联系到所学知识,再通过动手操作制作玩具或者完成任务,整个过程既体现了新课标“跨学科”“重实践”的要求,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与此同时,学校还开发了“碳中和”系列课程。课程分为两类:一类是全体学生都参加的校本普及课程,安排在课后服务时间段,是以“碳中和”知识学习、技能培训和社会实践应用为主的普及课程;另一类是部分学生参加的以提高、研究、创新、参赛为主的培优课程,即社团课程。校本普及课程突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劳动、信息科技、科学等课程的延伸和补充。社团课程由三至六年级的部分学生组成,其目标是在普及的基础上培优,突出研究、创新。

学校将低碳环保理念贯穿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使学生逐渐具备低碳环保意识,养成低碳行为习惯,并影响家长与社会,推进低碳生活方式。

猜你喜欢
碳中和大兴区普及
大兴区各级工会搭建职企“连心桥”
工会博览(2022年34期)2023-01-13 12:15:02
慰问送关怀,大兴区各级工会做好职工贴心人
工会博览(2022年14期)2022-07-16 05:49:00
刘玮玉艺术作品
魅力中国(2021年25期)2021-08-30 05:20:02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海峡姐妹(2020年7期)2020-08-13 07:49:28
北京市大兴区语言文字工作导览图
教育家(2016年29期)2016-09-26 06:54:53
美国航空公司的碳中和实践及其效果研究
分析低碳经济时代转变的农业经济发展
中国经贸(2015年2期)2015-05-13 10:15:16
旅游风景区碳估算与碳中和实证研究
世纪桥(2014年12期)2015-01-04 23:49:37
天文知识普及
视野(2012年2期)2012-07-26 02:50:20
引导发展 推广普及
中国火炬(2010年6期)2010-07-25 11:23:55